前机舱传力结构总成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8885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前机舱传力结构总成,包括左侧车身传力结构、右侧车身传力结构和传力连接结构;左侧车身传力结构设有机舱左侧下纵梁、机舱左侧上纵梁及左悬架炮塔;右侧车身传力结构设有机舱右侧下纵梁、机舱右侧上纵梁及右悬架炮塔;传力连接结构的两侧分别连接左悬架炮塔和右悬架炮塔;传力连接结构在机舱左侧上纵梁与机舱右侧上纵梁之间形成左右传力通道,在机舱左侧下纵梁与机舱左侧上纵梁之间、机舱右侧下纵梁与机舱右侧上纵梁之间分别形成上下传力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带有上述前机舱传力结构总成的汽车。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前机舱传力结构总成及汽车,增加了前机舱内部传力路径,提升了前悬挂安装点的疲劳耐久性和车身前部的抗扭转性。前部的抗扭转性。前部的抗扭转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机舱传力结构总成及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前机舱传力结构总成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车辆也越来越多的进入家庭,但是随之而来的交替事故也困扰着大家。在某些车型上,前机舱的传力结构较少,在发生碰撞时,碰撞产生的能量向上及左右向传递不充分,传力上下不均衡,因此会引起前机舱的碰撞变形,严重时会危及车辆前排人员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机舱传力结构总成,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机舱的传力结构少,碰撞能量向上及左右向传递不充分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前机舱传力结构总成,包括:
[0005]左侧车身传力结构,设有机舱左侧下纵梁、机舱左侧上纵梁,以及连接所述机舱左侧下纵梁与所述机舱左侧上纵梁的左悬架炮塔;
[0006]右侧车身传力结构,设有机舱右侧下纵梁、机舱右侧上纵梁,以及连接所述机舱右侧下纵梁与所述机舱右侧上纵梁的右悬架炮塔;
[0007]传力连接结构,两侧分别连接所述左悬架炮塔和所述右悬架炮塔;
[0008]其中,所述传力连接结构在所述机舱左侧上纵梁与所述机舱右侧上纵梁之间形成左右传力通道,且所述传力连接结构在所述机舱左侧下纵梁与所述机舱左侧上纵梁之间、所述机舱右侧下纵梁与所述机舱右侧上纵梁之间分别形成上下传力通道。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传力连接结构包括:
[0010]左右传力连接部;
[0011]两个上下传力连接部,分别与所述左右传力连接部的两端连接,且分别与所述左悬架炮塔和所述右悬架炮塔连接;
[0012]其中,所述左右传力连接部形成所述左右传力通道,所述上下传力连接部形成所述上下传力通道。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两个所述上下传力连接部的下端分别与所述机舱左侧下纵梁、所述机舱右侧下纵梁连接。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上下传力连接部的上端与所述左右传力连接部的端部连接,且所述上下传力连接部上设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连接腔,所述连接腔的两侧腔壁分别与所述左悬架炮塔或所述右悬架炮塔的左右侧面焊接。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上下传力连接部包括:
[0016]第一上下连接板,上端与所述左右传力连接部的端部连接,下端为自由端;
[0017]第二上下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上下连接板的一侧,上端向所述第一上下连接板
折弯且与所述左右传力连接部的端部连接,下端向所述第一上下连接板折弯且与所述第一上下连接板的侧面连接;
[0018]所述第一上下连接板与所述第二上下连接板围成所述连接腔,所述第一上下连接板的侧面与所述左悬架炮塔的右侧面或所述右悬架炮塔的左侧面焊接;所述第二上下连接板的侧面与所述左悬架炮塔的左侧面或所述右悬架炮塔的右侧面焊接。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上下连接板的焊接面及所述第二上下连接板的焊接面分别为用于增加焊接面积的连续凹凸面,所述左悬架炮塔及所述右悬架炮塔的与所述第一上下连接板焊接的侧面、所述第二上下连接板焊接的侧面也为连续凹凸面。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上下传力连接部还包括:
[0021]加强板,位于所述第一上下连接板的远离所述第二上下连接板的一侧,上端与所述左右传力连接部的端部或所述第一上下连接板的上端连接,下端与所述第一上下连接板的自由端连接;所述加强板上设有多个减重孔。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左右传力连接部包括:
[0023]第一左右连接板,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上下连接板的上端连接;
[0024]第二左右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左右连接板的上方,且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上下连接板的上端连接。
[002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前机舱传力结构总成还包括两端分别与所述左悬架炮塔、所述右悬架炮塔连接的前风窗横梁下板,所述左右传力连接部位于所述前风窗横梁下板的下方且与所述前风窗横梁下板焊接。
[002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前机舱传力结构总成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前机舱传力结构总成,在左悬架炮塔与右悬架炮塔之间设置传力连接结构,传力连接结构可在机舱左侧上纵梁与机舱右侧上纵梁之间形成左右传力通道,在机舱左侧下纵梁与机舱左侧上纵梁之间、机舱右侧下纵梁与机舱右侧上纵梁之间分别形成上下传力通道,在发生碰撞时,机舱左侧下纵梁(或机舱右侧下纵梁)吸收的碰撞能量可通过上下传力通道传递至机舱左侧上纵梁(或机舱右侧上纵梁),并且机舱左侧上纵梁(或机舱右侧上纵梁)的碰撞能量还可通过左右传力通道传递至机舱的中部,增加了前机舱内部传力路径,且上下传力均衡,避免了前机舱某一部位严重变形;
[0027]另外,传力连接结构设置在左悬架炮塔与右悬架炮塔之间,增强了左悬架炮塔与右悬架炮塔的连接稳定性能,提升了前悬挂安装点的疲劳耐久性能,提高了车身前部的抗扭转能力;
[0028]最后,传力连接结构可以直接与左悬架炮塔、右悬架炮塔连接,无需增加额外的零部件,不需要增加设置和成本,可融入现有的汽车生产线。
[002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前机舱传力结构总成。
[003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的有益效果与前机舱传力结构总成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前机舱传力结构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前机舱传力结构总成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前机舱传力结构总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4]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前机舱传力结构总成的连接结构原理图;
[0035]图5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6]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前机舱传力结构总成的传力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7为图6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8]图中:1、机舱左侧下纵梁;2、机舱左侧上纵梁;3、机舱右侧下纵梁;4、机舱右侧上纵梁;5、左悬架炮塔;6、右悬架炮塔;7、传力连接结构;70、左右传力连接部;701、第一左右连接板;702、第二左右连接板;71、上下传力连接部;711、第一上下连接板;712、第二上下连接板;713、加强板;714、减重孔;715、连接腔;716、连续凹凸面;717、连接块;8、前风窗横梁下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40]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中所指的“前、后、左、右、上、下”,均是指车辆行驶过程中前进方向的上、下、左、右、前、后。
[00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前机舱传力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左侧车身传力结构,设有机舱左侧下纵梁、机舱左侧上纵梁,以及连接所述机舱左侧下纵梁与所述机舱左侧上纵梁的左悬架炮塔;右侧车身传力结构,设有机舱右侧下纵梁、机舱右侧上纵梁,以及连接所述机舱右侧下纵梁与所述机舱右侧上纵梁的右悬架炮塔;传力连接结构,两侧分别连接所述左悬架炮塔和所述右悬架炮塔;其中,所述传力连接结构在所述机舱左侧上纵梁与所述机舱右侧上纵梁之间形成左右传力通道,且所述传力连接结构在所述机舱左侧下纵梁与所述机舱左侧上纵梁之间、所述机舱右侧下纵梁与所述机舱右侧上纵梁之间分别形成上下传力通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机舱传力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连接结构包括:左右传力连接部;两个上下传力连接部,分别与所述左右传力连接部的两端连接,且分别与所述左悬架炮塔和所述右悬架炮塔连接;其中,所述左右传力连接部形成所述左右传力通道,所述上下传力连接部形成所述上下传力通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机舱传力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上下传力连接部的下端分别与所述机舱左侧下纵梁、所述机舱右侧下纵梁连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机舱传力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传力连接部的上端与所述左右传力连接部的端部连接,且所述上下传力连接部上设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连接腔,所述连接腔的两侧腔壁分别与所述左悬架炮塔或所述右悬架炮塔的左右侧面焊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机舱传力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传力连接部包括:第一上下连接板,上端与所述左右传力连接部的端部连接,下端为自由端;第二上下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上下连接板的一侧,上端向所述第一上下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进忠贺志杰刘强张阳李丁刘建国陈熙郭新飞孟凡翔袁艺周航王才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