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催化剂体系和预聚合催化剂及其应用以及烯烃聚合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39722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4: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烯烃聚合催化剂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催化剂体系和预聚合催化剂及其应用以及烯烃聚合方法。该催化剂组分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将镁化合物溶于含有有机醇化合物的溶剂体系中形成均匀溶液,在助析出剂的存在下,加入析出剂,析出固体物,所述固体物再用内给电子体进行处理,得到催化剂组分;助析出剂选自式(I)所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其中R

Catalyst components, catalyst systems and prepolymerization catalysts for olefin polymerization and their applications as well as olefin polymerization metho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催化剂体系和预聚合催化剂及其应用以及烯烃聚合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烯烃聚合催化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催化剂体系和预聚合催化剂及其应用,以及一种烯烃聚合方法。
技术介绍
氯化镁载体催化剂的制备通常先用化学方法活化氯化镁,然后用钛化合物处理高活性氯化镁。化学方法活化氯化镁一般先把氯化镁溶于溶剂体系中,然后用热处理脱除溶剂或加析出剂等技术使氯化镁从溶液中重新析出,使用加析出剂等技术使氯化镁从溶液中重新析出往往需要加入助析出剂,才能得到粒度均匀的固体物。目前,报道中采用的助析出剂主要有有机酸酐、有机酸、酮、醚等类化合物,如专利文献CN200910091115.5、CN201010204493.2、CN201010294618.5、CN200910083987.7、CN201110335576.X、CN201010283061.5、CN98101108.X、CN98126383.6、CN200810117895.1、CN98126385.2、CN98111780.5等公开了上述的助析出剂。工业上广泛使用的助析出剂是邻苯二甲酸酐,用该化合物作为助析出剂制备的催化剂活性不高,用于丙烯聚合时,所得聚合物等规度非常高,且不易调节。在生产等规度不是很高的聚合物,如BOPP专用料时工艺条件比较苛刻,也比较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催化剂体系和预聚合催化剂及其应用,以及一种烯烃聚合方法。该催化剂体系在用于烯烃聚合,特别是丙烯聚合时,具有高的活性和合适的定向能力,特别适用于生产等规度适中的聚合物,如BOPP专用料。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该催化剂组分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将镁化合物溶于含有有机醇化合物的溶剂体系中形成均匀溶液,在助析出剂的存在下,加入析出剂,析出固体物,所述固体物再用内给电子体进行处理,得到所述催化剂组分;所述助析出剂选自式(I)所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式(I)中,R1、R2、R3、R4、R5、R6、R7、R8、R9和R10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取代或未取代的以下基团:C1-C20的直链烷基、C3-C20的支链烷基、C3-C20的环烷基、C6-C20的芳基、C7-C20的烷芳基、C7-C20的芳烷基、C2-C20的烯烃基或C10-C20的稠环芳基;R1、R2、R3、R4、R5、R6、R7、R8、R9和R10可任选地键接成环或不成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体系,该催化剂体系包括以下组分的反应产物:甲组分:上述的催化剂组分;乙组分:烷基铝化合物;任选地,丙组分:外给电子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预聚合催化剂,该预聚合催化剂包含上述的催化剂体系与预聚合烯烃进行预聚合所得的预聚物,其中,所述预聚物的预聚倍数为0.1-1000g烯烃聚合物/g催化剂组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上述的催化剂组分、上述的催化剂体系和上述的预聚合催化剂中的至少一种在烯烃聚合反应中的应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烯烃聚合的方法,所述烯烃在上述的催化剂体系或预聚合催化剂存在下进行聚合。包含本专利技术的催化剂组分在内的催化剂(催化剂体系/预聚合催化剂)用于烯烃聚合反应时,特别是丙烯聚合,具有高的活性和合适的定向能力,特别适用于生产等规度适中的聚合物,如BOPP专用料。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该催化剂组分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将镁化合物溶于含有有机醇化合物的溶剂体系中形成均匀溶液,在助析出剂的存在下,加入析出剂,析出固体物,所述固体物再用内给电子体进行处理,得到所述催化剂组分;所述助析出剂选自式(I)所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式(I)中,R1、R2、R3、R4、R5、R6、R7、R8、R9和R10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取代或未取代的以下基团:C1-C20的直链烷基、C3-C20的支链烷基、C3-C20的环烷基、C6-C20的芳基、C7-C20的烷芳基、C7-C20的芳烷基、C2-C20的烯烃基或C10-C20的稠环芳基;R1、R2、R3、R4、R5、R6、R7、R8、R9和R10可任选地键接成环或不成环。本专利技术中,取代的以下基团:C1-C20的直链烷基、C3-C20的支链烷基、C3-C20的环烷基、C6-C20的芳基、C7-C20的烷芳基、C7-C20的芳烷基、C2-C20的烯烃基或C10-C20的稠环芳基,是指各基团中的碳或氢原子任选地被一个或几个杂原子取代,所述的杂原子选自氮、氧、硫、硅、磷或卤原子。本专利技术中,R1、R2、R3、R4、R5、R6、R7、R8、R9、R10键接成环时,环中也可以含有双键或杂原子。优选情况下,式(I)中,R1、R2、R3、R4、R5、R6、R7、R8、R9和R10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取代或未取代的以下基团:C1-C10的直链烷基、C3-C10的支链烷基、C3-C10的环烷基、C6-C15的芳基、C7-C15的烷芳基、C7-C15的芳烷基、C2-C10的烯烃基或C10-C15的稠环芳基;R1、R2、R3、R4、R5、R6、R7、R8、R9和R10可任选地键接成环或不成环。进一步优选地,R1、R2、R3、R4、R5、R6、R7、R8、R9和R10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C4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直链烷基或C3-C4的取代或未取代的支链烷基。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助析出剂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仅限于:苯甲酸酐、2-甲基苯甲酸酐、3-甲基苯甲酸酐、4-甲基苯甲酸酐、3,4-二甲基苯甲酸酐、2,5-二甲基苯甲酸酐、2,3,4,5-四甲基苯甲酸酐、2-乙基苯甲酸酐、3-乙基苯甲酸酐、4-乙基苯甲酸酐、3,4-二乙基苯甲酸酐、2,5-二乙基苯甲酸酐、2,3,4,5,6-五乙基苯甲酸酐、2-正丙基苯甲酸酐、3-正丙基苯甲酸酐、4-正丙基苯甲酸酐、3,4-二正丙基苯甲酸酐、2,5-二正丙基苯甲酸酐、2,3,4,5-四正丙基苯甲酸酐、2-异丙基苯甲酸酐、3-异丙基苯甲酸酐、4-异丙基苯甲酸酐、3,4-二异丙基苯甲酸酐、2,5-二异丙基苯甲酸酐、2,3,4,5-四异丙基苯甲酸酐、2-正丁基苯甲酸酐、3-正丁基苯甲酸酐、4-正丁基苯甲酸酐、3,4-二正丁基苯甲酸酐、2,5-二正丁基苯甲酸酐、2,3,4,5-四正丁基苯甲酸酐、2-异丁基苯甲酸酐、3-异丁基苯甲酸酐、4-异丁基苯甲酸酐、3,4-二异丁基苯甲酸酐、2,5-二异丁基苯甲酸酐、2,3,4,5-四异丁基苯甲酸酐、3-甲基-4-乙基苯甲酸酐、3-甲基-4-正丙基苯甲酸酐、3-甲基-4-异丙基苯甲酸酐、3-甲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其特征在于,该催化剂组分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n将镁化合物溶于含有有机醇化合物的溶剂体系中形成均匀溶液,在助析出剂的存在下,加入析出剂,析出固体物,所述固体物再用内给电子体进行处理,得到所述催化剂组分;所述助析出剂选自式(I)所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其特征在于,该催化剂组分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将镁化合物溶于含有有机醇化合物的溶剂体系中形成均匀溶液,在助析出剂的存在下,加入析出剂,析出固体物,所述固体物再用内给电子体进行处理,得到所述催化剂组分;所述助析出剂选自式(I)所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式(I)中,R1、R2、R3、R4、R5、R6、R7、R8、R9和R10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取代或未取代的以下基团:C1-C20的直链烷基、C3-C20的支链烷基、C3-C20的环烷基、C6-C20的芳基、C7-C20的烷芳基、C7-C20的芳烷基、C2-C20的烯烃基或C10-C20的稠环芳基;R1、R2、R3、R4、R5、R6、R7、R8、R9和R10可任选地键接成环或不成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组分,其中,式(I)中,R1、R2、R3、R4、R5、R6、R7、R8、R9和R10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取代或未取代的以下基团:C1-C10的直链烷基、C3-C10的支链烷基、C3-C10的环烷基、C6-C15的芳基、C7-C15的烷芳基、C7-C15的芳烷基、C2-C10的烯烃基或C10-C15的稠环芳基;R1、R2、R3、R4、R5、R6、R7、R8、R9和R10可任选地键接成环或不成环;
优选地,R1、R2、R3、R4、R5、R6、R7、R8、R9和R10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C4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直链烷基或C3-C4的取代或未取代的支链烷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催化剂组分,其中,所述助析出剂选自苯甲酸酐、2-甲基苯甲酸酐、3-甲基苯甲酸酐、4-甲基苯甲酸酐、3,4-二甲基苯甲酸酐、2,5-二甲基苯甲酸酐、2,3,4,5-四甲基苯甲酸酐、2-乙基苯甲酸酐、3-乙基苯甲酸酐、4-乙基苯甲酸酐、3,4-二乙基苯甲酸酐、2,5-二乙基苯甲酸酐、2,3,4,5,6-五乙基苯甲酸酐、2-正丙基苯甲酸酐、3-正丙基苯甲酸酐、4-正丙基苯甲酸酐、3,4-二正丙基苯甲酸酐、2,5-二正丙基苯甲酸酐、2,3,4,5-四正丙基苯甲酸酐、2-异丙基苯甲酸酐、3-异丙基苯甲酸酐、4-异丙基苯甲酸酐、3,4-二异丙基苯甲酸酐、2,5-二异丙基苯甲酸酐、2,3,4,5-四异丙基苯甲酸酐、2-正丁基苯甲酸酐、3-正丁基苯甲酸酐、4-正丁基苯甲酸酐、3,4-二正丁基苯甲酸酐、2,5-二正丁基苯甲酸酐、2,3,4,5-四正丁基苯甲酸酐、2-异丁基苯甲酸酐、3-异丁基苯甲酸酐、4-异丁基苯甲酸酐、3,4-二异丁基苯甲酸酐、2,5-二异丁基苯甲酸酐、2,3,4,5-四异丁基苯甲酸酐、3-甲基-4-乙基苯甲酸酐、3-甲基-4-正丙基苯甲酸酐、3-甲基-4-异丙基苯甲酸酐、3-甲基-4-正丁基苯甲酸酐、3-甲基-4-异丁基苯甲酸酐、2-甲基-5-乙基苯甲酸酐、2-甲基-5-正丙基苯甲酸酐、2-甲基-5-异丙基苯甲酸酐、2-甲基-5-正丁基苯甲酸酐、2-甲基-5-异丁基苯甲酸酐、3-乙基-4-乙基苯甲酸酐、3-乙基-4-正丙基苯甲酸酐、3-乙基-4-异丙基苯甲酸酐、3-乙基-4-正丁基苯甲酸酐、3-乙基-4-异丁基苯甲酸酐、3-正丙基-4-乙基苯甲酸酐、3-正丙基-4-正丙基苯甲酸酐、3-正丙基-4-异丙基苯甲酸酐、3-正丙基-4-正丁基苯甲酸酐和3-正丙基-4-异丁基苯甲酸酐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助析出剂为苯甲酸酐、3,4-二甲基苯甲酸酐、2-甲基苯甲酸酐、3-甲基苯甲酸酐、4-甲基苯甲酸酐和3-乙基苯甲酸酐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组分,其中,所述镁化合物选自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晓霞高明智马吉星刘海涛马晶胡建军何世雄王军李昌秀陈建华段瑞林刘文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