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1102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7 0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成型装置,其包括:模具单元,其容纳用于成型曲面部的被成型物;主腔室,供沿第一方向移送所述模具单元;上部块,其在所述主腔室内对所述模具单元加压,以成型所述被成型物;以及脱离单元,其从所述上部块取下贴紧于所述上部块的所述模具单元。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当使对模具单元加压的上部块从模具单元隔开时,模具单元可以粘附于上部块而防止悬浮于空中的不良。

Forming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成型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成型被成型物的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在便携式终端中使用扁平的玻璃,但近来为了改善握感或提高信息显示性,大多采用具有曲面部的玻璃。左右侧面或上下侧面弯曲的曲面玻璃多用于最新型智能手机的正面窗或后面后盖。另一方面,具有曲面部的玻璃也可以被用作摄像头的透镜。将被成型物放入模具并对模具加热和加压,便可成型期望的3D形状的玻璃或透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模具单元和上部块容易脱离,且防止分离上部块时毁损被成型物的成型装置。上述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供一种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单元,其容纳用于成型曲面部的被成型物;主腔室,供沿第一方向移送所述模具单元;上部块,其在所述主腔室内对所述模具单元加压,以成型所述被成型物;以及脱离单元,其从所述上部块取下贴紧于所述上部块的所述模具单元。所述成型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脱离单元包括与所述上部块一同升降且结合于所述上部块的推动部,所述推动部从所述上部块弹性地推出所述模具单元。所述成型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脱离单元包括从所述上部块分离所述模具单元的推动部,若所述上部块对所述模具单元加压,则所述推动部退避至所述上部块的内部,若从所述模具单元分离所述上部块,则所述推动部从所述上部块凸出而推出所述模具单元。所述成型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脱离单元包括与所述模具单元对置的推动部、以及以所述上部块为基准朝向所述模具单元对所述推动部加压的弹性部,在与所述模具单元对置的所述上部块形成有插入所述推动部的插入部,所述弹性部提供使所述推动部从所述插入部凸出的弹性力。所述成型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脱离单元包括与所述模具单元对置的推动部、以及提供使所述推动部从所述上部块凸出的弹性力的弹性部,当定义所述推动部开始与所述模具单元接触的第一时间点和所述推动部开始从所述模具单元脱离的第二时间点时,即使使所述上部块升降,所述推动部仍从所述第一时间点至所述第二时间点与所述模具单元接触。所述成型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脱离单元包括与所述模具单元对置的推动部、以及使所述推动部从所述上部块凸出的弹性部,所述推动部的至少一部分为横贯所述上部块的条形状。所述成型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脱离单元包括与所述模具单元对置的推动部、以及使所述推动部从所述上部块凸出的弹性部,在所述上部块设有分别向两侧凸出的翼部,所述弹性部连接所述推动部的端部和所述翼部,并以所述翼部为支撑点对所述推动部的端部弹性地加压。所述成型装置的特征在于,设有使所述主腔室的内部露出的门,所述脱离单元包括与所述模具单元对置的推动部,设有使所述推动部的一侧折曲的弯曲部,所述弯曲部与所述门对置,所述弯曲部从所述模具单元朝向所述上部块的方向弯曲。所述成型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脱离单元包括形成于所述上部块的脱离部,所述脱离部包括形成于与所述模具单元对置的所述上部块的一面的槽。所述成型装置的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槽等间距地形成于所述上部块。本技术的效果如下。本技术的成型装置可以包括从模具单元取下上部块的脱离单元。若使模具单元不从上部块立刻分离而贴附于上部块而上升,则模具单元可能会悬浮于空中,悬浮于空中的模具单元可能会朝向主腔室的底面落下。若模具单元悬浮于空中,且悬浮于空中的模具单元自由落下,则可能会导致模具单元内部的被成型物毁损。根据本技术,当使对模具单元加压的上部块从模具单元隔开时,模具单元可以粘附于上部块而防止悬浮于空中的不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成型装置的侧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脱离单元的示意图。图3是示出本技术的模具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图示本技术的推动部的一部分的部分立体图。图5(a)和图5(b)是图示本技术的推动部的动作的侧剖视图。图6(a)和图6(b)是图示本技术的脱离部的示意图。图7是图示本技术的脱离部的侧剖视图。符号说明1:基底,2:投入腔室,3:主腔室,4:排出腔室,5:投入缸,6:排出缸,7:排出条,10:预热单元,11:预热缸,12:预热柱塞,13:上部预热块,14:下部预热块,30:成型单元,31:成型缸,32:成型柱塞,33:上部成型块,34:下部成型块,40:冷却单元,41:冷却缸,42:冷却柱塞,43:上部冷却块,44:下部冷却块,60:移送机构,70:冷却水通道,9:门,90:料块,200:模具单元,210:基底部,219:方向性突起,230:导向部,231:通孔,250:限位部,270:下部模具,271:第二成型部,280:模具部,290:上部模具,291:第一成型部,300:上部块,309:插入部,310:脱离单元,310:推动部,311:第一推动部,312:第二推动部,313:第三推动部,319:弯曲部,320:脱离部,330:连接部,350:弹性部,370:翼部,500:柱塞。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本技术的成型装置的侧面图。在基底1的上部设置主腔室3。在被成型物形成曲面部的模具单元200可以通过主腔室3的内部而被预热、成型或冷却。可以在预热单元10将模具单元200预热至预热温度。成型单元30可以将模具单元200加热至成型温度。当成型温度高于预热温度时,是加热成型方式。成型单元30可以对模具单元200加热及加压来成型被成型物。另一方面,可以由成型单元30渐渐冷却模具单元200而在低于预热温度的成型温度下成型被成型物。当成型温度低于预热温度时,是冷却成型方式。可以在主腔室入口侧设有向主腔室3内部投入模具单元200的投入腔室2。可以在投入腔室2设有推动模具单元200的投入缸5。可以沿由主腔室入口侧朝向主腔室出口侧的方向,在主腔室3依次排列预热单元10、成型单元30、冷却单元40。可以在主腔室出口侧设有向外部排出通过了主腔室3的内部的模具单元200的排出腔室4。预热单元10可以将通过投入腔室2被投入至主腔室3的模具单元200加热至预热温度。可以在预热单元10的下游侧设有成型单元30,该成型单元30将被预热的模具单元200加热至成型温度,并以规定的加压力对模具单元200加压而在被成型物形成曲面部。可以在成型单元30的下游侧设有渐渐冷却被成型物的成型结束的模具单元200的冷却单元40。不限于图1所图示,冷却单元40可以设于主腔室3的外部,也可以在主腔室3的内部及外部均设有冷却单元40。通过了预热单元10及成型单元30的模具单元200从主腔室3被排出至排出腔室4。排出机构可以使模具单元200由主腔室出口移动至排出腔室4的内部。排出机构可以包括排出缸6及排出条7。预热单元10可以包括设置于主腔室3的底面的多个下部预热块14。下部预热块14可以支撑或加热模具单元200的下部。可以在预热单元10的上部设置例如利用气压来上下驱动预热柱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模具单元,其容纳用于成型曲面部的被成型物;/n主腔室,供沿第一方向移送所述模具单元;/n上部块,其在所述主腔室内对所述模具单元加压,以成型所述被成型物;以及/n脱离单元,其从所述上部块取下贴紧于所述上部块的所述模具单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具单元,其容纳用于成型曲面部的被成型物;
主腔室,供沿第一方向移送所述模具单元;
上部块,其在所述主腔室内对所述模具单元加压,以成型所述被成型物;以及
脱离单元,其从所述上部块取下贴紧于所述上部块的所述模具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脱离单元包括与所述上部块一同升降且结合于所述上部块的推动部,
所述推动部从所述上部块弹性地推出所述模具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脱离单元包括从所述上部块分离所述模具单元的推动部,
若所述上部块对所述模具单元加压,则所述推动部退避至所述上部块的内部,
若从所述模具单元分离所述上部块,则所述推动部从所述上部块凸出而推出所述模具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脱离单元包括与所述模具单元对置的推动部、以及以所述上部块为基准朝向所述模具单元对所述推动部加压的弹性部,
在与所述模具单元对置的所述上部块形成有插入所述推动部的插入部,
所述弹性部提供使所述推动部从所述插入部凸出的弹性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脱离单元包括与所述模具单元对置的推动部、以及提供使所述推动部从所述上部块凸出的弹性力的弹性部,
当定义所述推动部开始与所述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荣和李衍衡郑东衍
申请(专利权)人:DAEHO科技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