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6727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6: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流道结构。流道结构(14)的流路(14a)具备:第1流路(31),供金属的熔液(M1)向第1方向(D1)流动;第2流路(32),与第1流路(31)的终端部连结并沿第2方向(D2)延伸;第3流路(33),与第1流路(31)的上游侧连结并沿第3方向(D3)延伸;以及,第4流路(34),供金属的熔液(M1)流至与减压泵(13)连结的部分。第1流路(31)上设置有检测金属的熔液(M1)到达的检测部(36)。

Runner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道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道结构。
技术介绍
已知有一种通过以高速、高压的方式向模具压入熔融的金属而在短时间内大量生产高尺寸精度的铸件的铸造方式也即压铸的模具铸造法。此外,还已知有在对模具的型腔部进行减压而使其真空化的状态下压入熔液的真空压铸法(例如,日本特开2016-131995号公报)。在日本特开2016-131995号公报公开的技术中,具备连接型腔和减压单元的排气通路和开闭排气通路的减压阀,在排气通路的型腔与减压阀之间,在与熔液的流动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熔液检测传感器。一直以来已知浇注时从铸模产生的气体、空气被卷入到熔液中而在铸件中产生气体缺陷的情况,并采取了抑制气体产生或进行排气等种种对策。浇注时对模具的型腔内进行减压也是其中的对策之一。为了抑制气体缺陷,优选进行减压直到浇注完成,但如果在填充熔液后不迅速地切断减压通路,则熔液会从模具喷出并侵入到减压单元或减压通路中,因此,需要进行高精度的填充完成的检测以及进行可靠的减压通路切断。因此,如日本特开2016-131995号公报中记载的那样,提出了在与熔液的流动相对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道结构,其具备连结模具的填充熔液的型腔部与减压装置且供所述熔液流动的熔液流路,利用所述减压装置经由所述熔液流路对所述型腔部进行减压而使所述型腔部真空化,/n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熔液流路内设置有:/n第1流路,沿第1方向延伸,供流入所述熔液流路的所述熔液向所述第1方向流动;/n第2流路,与所述第1流路的终端部连结并沿与所述第1方向不同的第2方向延伸;/n第3流路,与所述第1流路的上游侧连结并沿与所述第1方向不同的第3方向延伸;/n检测部,其设置于所述第1流路,检测所述熔液的到达;以及,/n第4流路,位于所述第3流路的下游并与所述第2流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022 JP 2018-1986881.一种流道结构,其具备连结模具的填充熔液的型腔部与减压装置且供所述熔液流动的熔液流路,利用所述减压装置经由所述熔液流路对所述型腔部进行减压而使所述型腔部真空化,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熔液流路内设置有:
第1流路,沿第1方向延伸,供流入所述熔液流路的所述熔液向所述第1方向流动;
第2流路,与所述第1流路的终端部连结并沿与所述第1方向不同的第2方向延伸;
第3流路,与所述第1流路的上游侧连结并沿与所述第1方向不同的第3方向延伸;
检测部,其设置于所述第1流路,检测所述熔液的到达;以及,
第4流路,位于所述第3流路的下游并与所述第2流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田猛西原政吾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