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身后部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身后部构造。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以密封构件封堵在车身前部的下表面形成在骨架构件上的开口部并以覆盖该密封构件的方式实施下部车身涂层的下部构造(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根据这样的下部构造,通过由下部车身涂层使在车身前部的下表面形成的凹凸面平滑,从而抑制车辆行驶时的风噪声的产生。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5269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通常存在下部车身涂层出于防水、防尘、防锈、耐剥落性(防止由石子跳起等造成的损伤)等目的实施在车身后部的下表面的情况。若在车身后部的下表面实施下部车身涂层,则如前所述,车身的下表面中的凹凸面变得平滑。因此,车辆行驶时的空气流(行驶风)沿着变平滑了的车身的下表面流动。然后,沿着车身的下表面流动的行驶风被配置于车身后部的后保险杠的下端部阻拦。由此,车辆的空气阻力值Cd升高而燃油效率恶化。另一方面,基于近来的节能、CO2排放削减的需求,希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身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n凸部,其在底板的后部由所述底板局部向下方突出而形成;以及/n下部车身涂层,其实施于所述凸部并在前后方向上具有层差。/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629 JP 2017-1279721.一种车身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
凸部,其在底板的后部由所述底板局部向下方突出而形成;以及
下部车身涂层,其实施于所述凸部并在前后方向上具有层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层差由所述下部车身涂层的端部彼此的重合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与后保险杠的下端相比配置在下方。
技术研发人员:山岸英明,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