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载敏感多路阀及液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67372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8 1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负载敏感多路阀及液压系统,负载敏感多路阀包括首联、尾联以及设置在所述首联和尾联之间的一个以上的阀后补偿工作联和一个以上的阀前补偿工作联;并固连在一起;P供油油路、X先导供油油路、Y泄油油路、Ls负载反馈油路、T回油油路从首联贯通阀后补偿工作联与阀前补偿工作联和尾联。集成有阀后补偿工作联与阀前补偿工作联的负载敏感多路阀,实现阀前与阀后负载敏感的共同优势。该多路阀带有阀后、阀前补偿工作联,实现负载敏感功能,提高流量控制性能,使主机作业操控性更好。

A load sensitive multi way valve and hydraulic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oad sensitive multi-channel valve and a hydraulic system. The load sensitive multi-channel valve comprises a first and a last coupling, and more than one valve back compensation working coupling and more than one valve front compensation working coupling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and the last coupling; and is fixedly connected together; P oil supply circuit, X pilot oil supply circuit, y drain oil circuit, LS load feedback oil circuit, t return oil circuit from The first through valve rear compensation working coupling, the front compensation working coupling and the tail coupling. The load sensitive multi-channel valve integrated with the back compensation working joint and the front compensation working joint realizes the common advantages of the front and the back load sensitivity. The multi-channel valve is equipped with a back and front compensation working linkage, which realizes the load sensitive function, improves the flow control performance, and makes the main engine operate bet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载敏感多路阀及液压系统
本技术属于工程机械
,特别涉及一种负载敏感多路阀及液压系统。
技术介绍
多路阀是整个液压系统的控制中心,是液压系统核心元件,位于泵和执行元件之间,用于控制液压油流量大小和流向,从而集中控制工程机械执行元件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多路阀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整机系统的操控性与舒适性。工程机械初期广泛应用节流型多路阀,主要靠进油节流调节去执行机构的流量,因此调速特性受负载压力影响很大。为提高多路阀的操控性能,提出了负载敏感多路阀概念。负载敏感多路阀通常利用压力补偿阀起均衡负荷作用,使所有阀杆进出口压差相等,从而使负载流量与阀芯位移成比例,保证工作联的流量只与该操纵阀杆的行程有关,操作手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来控制其复合动作,保持各执行器运动的独立性。现有技术方案中,根据压力补偿阀与主阀布置关系,负载敏感多路阀分为阀前负载敏感多路阀与阀后负载敏感多路阀。阀前负载敏感多路阀将压力补偿阀布置在主阀节流口前面,通过前置压力补偿阀控制主阀节流口压力基本恒定。阀后负载敏感多路阀将压力补偿阀布置在主阀节流口后面,通过后置压力补偿阀控制主阀节流口压力基本恒定。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1)现有技术中阀前负载敏感多路阀当泵流量达到饱和状态时,负载敏感多路阀多工作联复合动作,流量不能按照各工作联设计流量工作,泵流量首先满足小负载工作联,大负载工作联负载敏感功能失效,等同于节流控制,此工作联操控性能变差。阀后负载敏感多路阀在泵流量达到饱和状态时,采用等比例降低各工作联流量的方法,基本上解决了上述泵流量达到饱和状态,负载敏感多路阀多工作联复合动作时,各控制联动作不协调的问题。但是,在三个以上动作同时运动时,要求一个动作优先,其它执行机构动作协调运动的情况下,阀前及阀后负载敏感多路阀就不能满足此功能要求。(2)现有技术中阀后负载敏感多路阀每联压力只能通过在负载口设置二级过载补油阀进行单独压力调节,当执行机构憋压时,系统流量通过二级过载补油阀溢流回油箱,造成大量能量损失与系统发热。(3)现有技术中负载敏感多路阀中位时,负载敏感泵工作在最小摆角,泵输出一个较小流量,现有负载敏感多路阀中位机能为闭中心,因此负载敏感泵此时压力无法卸载,造成压力过高,容易造成发动机熄火。(4)目前负载敏感多路阀负载反馈压力信号采用梭阀筛选最高压力,在阀体上布置负载反馈压力信号油道复杂,同时换向过程中Ls压力波动大,容易产生冲击。其中,LS——LoadSensing,负载敏感,是一种感受系统压力-流量需求,且仅提供所需求的流量和压力的液压回路,LS压力是指负载敏感系统中负载反馈回路的压力。负载敏感多路阀——一种利用压力补偿阀起均衡负荷作用,保持阀杆进出口压差相等,从而使负载流量与阀芯位移成比例,不受负载大小影响的多路阀。压力补偿阀——一种负载敏感系统中,用来对负载压力低的工作联实现补偿功能,从而保持主阀芯两端压差恒定,从而使工作联流量与阀芯行程成比例的阀芯结构。阀前补偿负载敏感——压力补偿阀布置在泵与操作主阀之间,称为阀前补偿负载敏感阀。阀后补偿负载敏感——压力补偿阀布置在操作主阀与执行器之间,称为阀前补偿负载敏感阀。
技术实现思路
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负载敏感多路阀及液压系统。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负载敏感多路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首联、尾联、一个以上的阀后补偿工作联和一个以上的阀前补偿工作联;所述阀后补偿工作联、阀前补偿工作联设置在所述首联和尾联之间,并固连在一起;还包括P供油油路、X先导供油油路、Y泄油油路、Ls负载反馈油路、T回油油路,P供油油路、X先导供油油路、Y泄油油路、Ls负载反馈油路、T回油油路从首联贯通阀后补偿工作联与阀前补偿工作联和尾联。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首联包括二位两通电磁换向阀、两位两通液控换向阀、压力补偿节流阀;二位两通电磁换向阀的进油口与Ls负载反馈油路连接,二位两通电磁换向阀的出油口与Y泄油油路连接;两位两通液控换向阀的进油口与P供油油路连接,两位两通液控换向阀的出油口与T回油油路连接,两位两通液控换向阀的控制油口与Ls负载反馈油路连接;压力补偿节流阀的进油口与Ls负载反馈油路连接,压力补偿节流阀的出油口与T回油油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首联还包括一级过载补油阀,一级过载补油阀进油口与P供油油路连接,一级过载补油阀出油口与T回油油路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阀后补偿工作联包括阀后联Ls反馈单向阀、阀后联主阀、阀后联补偿阀、阀后联Ls溢流阀;P供油油路通过油路连接阀后联主阀,通过阀后联主阀后:一路连接于阀后联补偿阀进油口,通过阀后联补偿阀后连接阀后联Ls反馈单向阀,再通过阀后联Ls反馈单向阀后与Ls负载反馈油路连接;另一路分别连接阀后联补偿阀无弹簧控制腔、阀后联Ls溢流阀进油口;阀后联Ls溢流阀出油口与Y泄油油路连接,阀后联补偿阀弹簧控制腔与Ls负载反馈油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阀后联主阀为三位七通阀,阀后联补偿阀为两位两通阀。进一步的,所述阀后补偿工作联还包括阀后联单向阀,阀后联单向阀进油口与阀后联补偿阀连接,出油口与阀后联主阀一通油口连接,阀后联主阀通油口分别与T回油油路、A1口负载油路、B1口负载油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阀后补偿工作联还包括阀后联阻尼一,阀后联补偿阀弹簧控制腔通过阀后联阻尼一与Ls负载反馈油路连接,阀后联阻尼一一端与Ls负载反馈油路连接,另一端与阀后联补偿阀弹簧控制腔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阀后补偿工作联还包括阀后联阻尼二,阀后联主阀与阀后联补偿阀、阀后联Ls溢流阀之间设置有阀后联阻尼二,阀后联阻尼二一端与阀后联主阀连接,另一端分别连接阀后联补偿阀无弹簧控制腔、阀后联Ls溢流阀进油口。进一步的,所述阀后补偿工作联还包括阀后联电比例减压阀一,阀后联电比例减压阀二;所述阀后联电比例减压阀一、阀后联电比例减压阀二的进油口与X先导供油油路连接,阀后联电比例减压阀一、阀后联电比例减压阀二的回油口与Y泄油油路连接;阀后联电比例减压阀一、阀后联电比例减压阀二的控制油口,其中一个与阀后联主阀上端先导控制腔连接,另一个与阀后联主阀下端先导控制腔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阀后补偿工作联还包括两个阀后联过载补油阀;两个阀后联过载补油阀的进油口分别连接于A1口负载油路、B1口负载油路,两个阀后联过载补油阀的出油口都与T回油油路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阀前补偿工作联包括阀前联Ls反馈单向阀、阀前联补偿阀、阀前联主阀、阀前联Ls溢流阀;所述P供油油路通过油路连接阀前联补偿阀进油口,阀前联补偿阀出油口与阀前联主阀供油通油口连接;阀前联主阀负载反馈通油口分别连接阀前联Ls反馈单向阀进油口、阀前联Ls溢流阀进油口;阀前联Ls反馈单向阀出油口连接Ls负载反馈油路,阀前联Ls溢流阀出油口连接Y泄油油路。进一步的,所述阀前补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载敏感多路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首联、尾联、一个以上的阀后补偿工作联和一个以上的阀前补偿工作联;/n所述阀后补偿工作联、阀前补偿工作联设置在所述首联和尾联之间,并固连在一起;/n还包括P供油油路、X先导供油油路、Y泄油油路、Ls负载反馈油路、T回油油路,P供油油路、X先导供油油路、Y泄油油路、Ls负载反馈油路、T回油油路从首联贯通阀后补偿工作联、阀前补偿工作联和尾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载敏感多路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首联、尾联、一个以上的阀后补偿工作联和一个以上的阀前补偿工作联;
所述阀后补偿工作联、阀前补偿工作联设置在所述首联和尾联之间,并固连在一起;
还包括P供油油路、X先导供油油路、Y泄油油路、Ls负载反馈油路、T回油油路,P供油油路、X先导供油油路、Y泄油油路、Ls负载反馈油路、T回油油路从首联贯通阀后补偿工作联、阀前补偿工作联和尾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敏感多路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首联包括二位两通电磁换向阀、两位两通液控换向阀、压力补偿节流阀;二位两通电磁换向阀的进油口与Ls负载反馈油路连接,二位两通电磁换向阀的出油口与Y泄油油路连接;两位两通液控换向阀的进油口与P供油油路连接,两位两通液控换向阀的出油口与T回油油路连接,两位两通液控换向阀的控制油口与Ls负载反馈油路连接;压力补偿节流阀的进油口与Ls负载反馈油路连接,压力补偿节流阀的出油口与T回油油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载敏感多路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首联还包括一级过载补油阀,一级过载补油阀进油口与P供油油路连接,一级过载补油阀出油口与T回油油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敏感多路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后补偿工作联包括阀后联Ls反馈单向阀、阀后联主阀、阀后联补偿阀、阀后联Ls溢流阀;
P供油油路通过油路连接阀后联主阀,通过阀后联主阀后:
一路连接于阀后联补偿阀进油口,通过阀后联补偿阀后连接阀后联Ls反馈单向阀,再通过阀后联Ls反馈单向阀后与Ls负载反馈油路连接;
另一路分别连接阀后联补偿阀无弹簧控制腔、阀后联Ls溢流阀进油口;阀后联Ls溢流阀出油口与Y泄油油路连接,阀后联补偿阀弹簧控制腔与Ls负载反馈油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载敏感多路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后联主阀为三位七通阀,阀后联补偿阀为两位两通阀。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载敏感多路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后补偿工作联还包括阀后联单向阀,阀后联单向阀进油口与阀后联补偿阀连接,出油口与阀后联主阀一通油口连接,阀后联主阀通油口分别与T回油油路、A1口负载油路、B1口负载油路连接;和/或,
所述阀后补偿工作联还包括阀后联阻尼一,阀后联补偿阀弹簧控制腔通过阀后联阻尼一与Ls负载反馈油路连接,阀后联阻尼一一端与Ls负载反馈油路连接,另一端与阀后联补偿阀弹簧控制腔连接;和/或,
所述阀后补偿工作联还包括阀后联阻尼二,阀后联主阀与阀后联补偿阀、阀后联Ls溢流阀之间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灿杰肖刚刘莹莹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