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2167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带,其卷绕在驱动带轮(6)和从动带轮(11)上来进行驱动力传递,其包括:层叠了多枚无端头状金属环(33)的金属环集合体(31);和形成有对嵌合金属环集合体(31)用的环缝(35)实施了凸面加工的鞍形面(44)的多个金属元件(32),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凸面加工的顶点(p)的位置比鞍形面(44)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s)向宽度方向外侧偏移,以使金属环集合体(31)的宽度方向外端与带轮V面(45)抵接。(*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卷绕在驱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上,进行驱动力传递的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带,其包括层叠多枚无端头状金属环的金属环集合体;和形成有对嵌合金属环集合体用的环缝实施了凸面加工的鞍形面的多个金属元件。
技术介绍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3中已经公知如下技术在该种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带中,通过对金属元件的鞍形面实施凸面加工,来对由鞍形面支撑的金属环集合体进行定心。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金属带中,相对金属元件的鞍形面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而言,使凸面加工的顶点位置向外侧(带轮V面侧)偏移,防止了金属环集合体的内端与金属元件的颈部产生干涉所导致的耐久性降低的问题。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述的金属带中,通过将金属环集合体的曲率半径R2与金属元件鞍形面的曲率半径R1的比R2/R1限定在规定范围内,来实现金属环的外周面的最大拉应力的减小。另外,在专利文献3所述的金属带中,当设定金属元件鞍形面的曲率半径为R1,设定金属环集合体R2的曲率半径为R2时,通过使得(1/R1)-(1/R2)>-5成立,来防止金属环在宽度方向端部产生局部应力。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平2-51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297848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214956号公报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金属带由于仅通过凸面加工来对金属环集合体进行定心,因此难以充分使金属环集合体在宽度方向的动作稳定,在金属环集合体由于某种原因向宽度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可能会与金属元件的颈部产生干涉导致耐久性降低。另外,由于对偏移量未加限定,因此,有可能因为与带轮V面产生非常强的干涉而导致金属环集合体与带轮V面侧的端部产生磨损。另外,上述专利文献2所述的金属带,虽然在限定鞍形面的曲率半径和金属环集合体的曲率半径时的着眼点为金属环外周面的最大拉应力,但是,作为根据实验来决定最佳区域之时的条件的金属环集合体张力和曲率半径,是否为合适值并不明确,不仅如此,而且金属环集合体的破损几乎都从内周面侧开始产生,这样,着眼于金属环集合体的外周面的最大拉应力也就显得并不合适。另外,专利文献3所述的金属带,虽然通过限定鞍形面曲率和金属环集合体的曲率的关系来实现金属环在宽度方向的局部应力的减小,但是成为规定最佳范围时的根据的数据说明又并不完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提出的,其目的在于防止金属环集合体的宽度方向内端与金属元件的颈部接触所导致的耐久性降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卷绕在驱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上来进行驱动力传递的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带,其包括层叠多枚无端头状金属环的金属环集合体;和形成有对嵌合金属环集合体用的环缝实施了凸面加工的鞍形面的多个金属元件,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凸面加工的顶点位置比鞍形面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向宽度方向外侧偏移,以使金属环集合体的宽度方向外端与带轮V面抵接。根据上述结构,由于通过使金属元件鞍形面的凸面加工的顶点位置比鞍形面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向宽度方向外侧偏移,来使金属环集合体的宽度方向外端与带轮V面抵接,因此可以利用带轮V面在宽度方向对金属环集合体进行定位,使其动作稳定,可以防止金属环集合体的宽度方向内端与金属元件的颈部接触。由于带轮V面与金属元件的颈部相比,比较光滑不存在阶梯差,因此可以提高金属环集合体的耐久性。另外,通过使凸面加工的顶点位置向宽度方向外侧偏移,不会增加金属环集合体的面压力和应力,不会对耐久性带来不良影响。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带,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移量小于等于金属环集合体的宽度减去鞍形面的宽度后的值的一半。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将偏移量设定为小于等于金属环集合体的宽度减去鞍形面的宽度的值以后值的一半,因此不仅可以可靠地防止金属环集合体的端部磨损,还可以降低与带轮V面的接触应力,还可以进一步确保金属环集合体的耐久性。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带,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对应于施加在金属环集合体上的负荷,来设定金属元件鞍形面的凸面加工的曲率半径与自由状态下的金属环集合体的凸面加工的曲率半径的比。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对应于施加在金属环集合体上的负荷,来设定金属元件鞍形面与金属环集合体的曲率半径的比,因此可以减轻金属环集合体中的、最容易成为破损开始点的最内周金属环的内周面的负荷,可以进一步提高耐久性。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带,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利用偏移量而使得金属环集合体从运转中的鞍形面两端伸出的伸出量相同时,所述比值在0.5~1.0的范围内。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利用偏移量而使得金属环集合体从鞍形面两端伸出的伸出量相同时,将所述比值设定在0.5~1.0的范围内,因此可以可靠地防止最内周金属环的内周面由于磨损而产生的破损。附图说明图1~图12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图1是表示安装了无级变速器的车辆的动力传递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金属带的部分立体图。图3是金属元件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金属环集合体的内端和金属元件的颈部之间的距离与偏移量的关系的曲线图。图5是表示最内周金属环的最大面压力和偏移量的关系的曲线图。图6是表示与各种偏移量对应的最内周金属环的最大面压力的曲线图。图7是表示与各种偏移量对应的金属环的最大应力的曲线图。图8是表示使鞍形面的曲率半径变化时的金属环的内面宽度方向的面压力分布的曲线图。图9是表示金属环的内面的面压力相对于金属环集合体的曲率半径与鞍形面的曲率半径的比Rr/Rs的变化的曲线图。图10是表示最内周金属环的应力振幅相对于鞍形面的曲率半径的变化的曲线图。图11是表示最内周金属环的应力振幅相对于金属环集合体的曲率半径与鞍形面的曲率半径的比Rr/Rs的变化的曲线图。图12是表示金属环集合体的曲率半径与鞍形面的曲率半径的比Rr/Rs以及偏移量的最佳区域的曲线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附图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图12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另外,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金属元件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半径方向的定义如图2所示。半径方向被定义为与该金属元件抵接的带轮的半径方向,接近带轮的旋转轴的一侧为半径方向内侧,远离带轮旋转轴的一侧为半径方向外侧。另外,左右方向定义为沿与金属元件抵接的带轮的旋转轴的方向,前后方向定义为在车辆前进行走时,沿金属元件的行进方向的方向。图1表示安装在汽车上的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T的概略构造,通过阻尼器2连接在发动机E的曲轴1上的输入轴3,又通过发动用离合器4与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T的驱动轴5连接。设于驱动轴5上的驱动带轮6包括固定安装在驱动轴5上的固定侧带轮半体7,和可以与该固定侧带轮半体7接触离开的可动侧带轮半体8,可动侧带轮半体8由向油室9作用的油压而被推向固定侧带轮半体7。设于与驱动轴5平行配置的从动轴10上的从动带轮11包括固定安装在从动轴10上的固定侧带轮半体12和可以与该固定侧带轮半体接触离开的可动侧带轮半体13,可动侧带轮半体13由向油室14作用的油压而被推向固定侧带轮半体12。在驱动带轮6和从动带轮11之间卷绕有金属带15,其中该金属带15构成为在左右一对金属环集合体31、31上支撑多个金属元件32…(参照图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原茂齐藤俊博矢崎彻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