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区分型号的推送带制造方法及多型号推送带的成组产品技术

技术编号:2221983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造推送带(7)的方法,用于制造至少两种彼此可区分型号的推送带,每种型号的推送带分别具有彼此径向厚度不同的无端拉力器件(16),所述无端拉力器件(16)容纳在相应推送带(7)的横向元件(15)的凹槽(20)内,所述横向元件(15)可滑动地设置在无端拉力器件(16)上,所述横向元件的数量使得它们沿着无端拉力器件(16)的周向形成基本上连续的列,相应凹槽(20)的高度沿着无端拉力器件(16)的径向限定在相应横向元件(15)的底部(21)和顶部(22)之间,其特征在于,每种型号的推送带(7)都被制作成使其横向元件(15)具有相互一致的凹槽(20)高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如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彼此可区分型号的推送带的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不同型号的推送带的成组产品。推送带(push belt)本身是众所周知的,例如见于EP-A-0,522,612,并且特别适用于机动车的无级变速器即CVT。已有的推送带适合于并且被构造成用于CVT的传动带,所述CVT包括设在主轴上的主可变带轮和设在副轴上的副可变带轮。推送带包括无端拉力器件和可滑动地布置在拉力器件上的多个横向元件,即横向元件可沿拉力器件纵向移动,推送带围绕所述带轮缠绕,以便在带轮之间传递发动机动力。每个可变带轮包括两个锥形盘,其中至少一个盘可以相对于另一个轴向移动,从而,一方面,改变相应带轮的盘之间的推送带运行半径,另一方面,向带施加夹持力。在已有的推送带中,无端拉力器件安置在横向元件的横向延伸的凹槽中。该凹槽限定在相应横向元件的顶部和底部与横向元件的立柱部之间,所述顶部和底部沿径向界定所述拉力器件,所述立柱部连接所述顶部和底部并且沿轴向界定所述拉力器件。底部基本上为梯形,该梯形的最宽侧确定出横向元件的宽度。底部的横向侧面即轴向侧面是倾斜的,并且相互之间以一角度即所谓的带角定向。这些侧面被设计成摩擦接触锥形带轮盘。横向元件分别具有前主表面和后主表面,二者之间由侧表面分开横向元件的厚度。通常,特定型号的推送带被设计并设置成能够在特定的使用寿命内在变速器中可靠地发挥作用,该变速器与具有一定最大功率输出的发动机组合使用。或者,更确切地说,推送带的这种动力容量也根据发动机的输出分布图即发动机产生的最大扭矩与其转速之间的关系而设定。然而,为了清楚起见,特定型号的推送带的规格在下面只定义为其被设计的最大发动机扭矩,例如150Nm(牛顿米)。如果变速器中的操作过程中超过了有关额定扭矩容量(nominal torque capacity)的带规格,推送带的使用寿命可能会显著缩短或者可能会立即失效。确定这种推送带扭矩容量的一项重要设计因素是无端拉力器件在操作中的拉伸应力级别,其代表所述拉力器件的疲劳负载。带轮施加在保持于它的盘之间的横向元件的所述倾斜侧面上的夹持力级别以及带的相应运行半径决定了可通过摩擦而传递在带轮和带之间的扭矩值。此外,通过由带轮施加夹持力,横向元件在两个带轮处被径向向外推动,从而无端拉力器件承受相当大的拉伸应力。弯曲应力也会出现在无端拉力器件中,因为它要在变速器中经历局部弯曲和局部笔直的路径。在这一方面,已有的无端拉力器件是层合式的,即包括多个径向嵌套的平金属环或条带,它们相对较薄,以限制弯曲应力的级别。随着带在操作中围绕带轮旋转,前面所述的拉伸和弯曲应力周期性地改变。因此,无端拉力器件通常会有的金属疲劳最终会限制推送带的操作寿命。当然,众所周知的是,无端拉力器件中的应力级别以及带的额定扭矩容量与无端拉力器件的横截面面积有关。因此,为设计特定推送带的使用寿命,以使得带的设计有效地适应于汽车CVT广泛应用领域存在的相应扭矩要求,设计中的首要因素是通过增加无端拉力器件的轴向宽度和/或径向高度或厚度而增大所述横截面面积。这一设计特点更详细地解释于本申请人的欧洲专利申请EP-A-1,089,013中。关于无端拉力器件的轴向宽度,需要指出,常用的措施是利用两组径向嵌套的环形成拉力器件,所述两组环通过横向元件的立柱部而轴向相隔。然而,这种宽度最终也会受限于变速器的设计特征,后者既不易修改,又不便宜。关于无端拉力器件的厚度,需要指出,常用的措施是修正应用于每组中的环的数量。尽管同改变整个变速器设计相比,上述修正更为容易、更为便宜,但仍会需要修正横向元件的设计,以便适应于无端拉力器件的新的厚度,即修改后的环数量。特别地讲,在横向元件顶部和底部之间限定并测量的径向高度需要被修正,因为通常只有相对狭窄限定的径向间隙被允许存在于无端拉力器件和横向元件顶部之间。在此,已经认识到,横向元件绕纵向轴线相对于无端拉力器件的转动受到限制。这种设计要求以及对推送带耐用性的主动影响更详细地描述于本申请人的欧洲专利EP-0,626,526-B1中。此外,在制造过程中,若干不同的彼此可区分扭矩容量等级的带,即不同型号的推送带,也存在下述缺点,即加工工具需要适配于每个特定的带设计,并且需要在不同型号的带的制造过程之间变化。另外,制造设备和工具的使用容易效率不足,还存在出现误差的可能,例如不同类型产品的部件之间的交叉污染,并且为防止这种污染所付出的成本也随着所制造的带规格的增加而升高。因此,研制并生产新型推送带,其具有新式的彼此可区分的扭矩容量,只有在这种用于特定CVT的新式带将被以足够大的数量制造时(预先知道会这样),才是经济上有益且可行的。目前,申请人将四种不同型号的推送带商业化,它们具有不同的扭矩容量,以覆盖汽车设计中大部分的扭矩级别需要。带被制造成其额定宽度为24mm或30mm,从而对于每种带宽度,无端拉力器件由两组、每组9或12个径向嵌套环构成。目前覆盖市场的可行且经济的方式存在一个缺点,即对于带的特定CVT应用而言,推送带可能尺寸过大,也就是具有太高的扭矩容量。例如,在上面实际例子中,只有四种不同型号的彼此可区分扭矩容量的推送带被提供,以覆盖从75Nm或以下直至超过400Nm的大范围发动机扭矩级别。因此,本专利技术旨在降低研制和/或制造具有彼此可区分规格的不同等级的带时的附加费用,从而更多型号(类型)的具有彼此可区分扭矩容量的推送带能够以经济可变的方式提供,以精确满足推送带的特定CVT应用的需要,与此同时,维持其耐用性和一般可接受的使用寿命。这样,CVT的成本可以降低,至少是对于不同扭矩要求的多种应用平均而言。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目的可以通过采用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所述措施的制造方法来实现。通过这种措施,至少两种不同型号(类型)的推送带的成组产品(composition)可以被制造出来,每种型号的推送带具有不同的扭矩容量,所述扭矩容量由无端拉力器件的厚度确定,例如通过所包含的径向叠加环的数量,而横向元件的顶部和底部之间的用于容纳相应无端拉力器件的凹槽的高度对于成组产品中的两种型号的推送带而言是相同的。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成组产品中的至少一种型号的推送带设有专门的转动限制装置,以满足前面所述的限制横向元件绕纵向轴线相对于无端拉力器件的转动自由度的设计要求。因此,在横向元件上部和无端拉力器件之间的径向间隙相对较大时,即无端拉力器件相对较薄时,横向元件相对于无端拉力器件的转动自由度(在其他情况下可能过大)因设置附加的转动限制装置而被有利地限制住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成组产品具有下述优点,即所包含的各种不同型号(类型)的推送带可以有利地低成本制造。这是由于横向元件的设计,即从前侧正视图中看,它们的轮廓、更具体地讲是横向元件的用于容纳无端拉力器件的凹槽的径向高度,不再需要修正成适合于无端拉力器件的厚度。因此,从根本上讲,单一的横向元件设计就足以适合于所述成组产品。此外,传统推送带对于特定CVT应用而言存在的潜在尺寸过大的问题也被本专利技术克服,这是因为无端拉力器件的厚度可以适合于每个特定CVT应用。当然,这样还能够实现相当大的材料节约,因为平均而言,不同型号推送带的成组产品的无端拉力器件可以包括更少的环。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转动限制装置可以以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造推送带(7)的方法,用于制造至少两种彼此可区分型号的推送带,每种型号的推送带分别具有彼此径向厚度不同的无端拉力器件(16),所述无端拉力器件(16)容纳在相应推送带(7)的横向元件(15)的凹槽(20)内,所述横向元件(15)可滑动地设置在无端拉力器件(16)上,所述横向元件的数量使得它们沿着无端拉力器件(16)的周向形成基本上连续的列,相应凹槽(20)的高度沿着无端拉力器件(16)的径向限定在相应横向元件(15)的底部(21)和顶部(22)之间,其特征在于,每种型号的推送带(7)都被制作成使其横向元件(15)具有相互一致的凹槽(20)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M斯梅茨RW霍格兰A布兰茨玛
申请(专利权)人: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