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液压式油气罐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1255 阅读:3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充气液压式油气罐减震器,包括油封组合(1)、导向座分总成(2)、连杆分总成(3)、活塞阀分总成(4)、工作缸(5)、底阀分总成(6)、贮油筒分总成(7)、连接头组合(8)、油管(9)、油气罐(10)、浮动活塞(11)、O型密封圈(12)、气嘴(13)组成,其特征在于:油气罐(10)内部设有浮动活塞(11),它将油气罐(10)分隔为一个油气罐上腔(17)和一个油气罐下腔(18),并通过O型密封圈(12)将两腔完全隔离。(*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一、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上的减震器,尤其是充气液压式油气罐减震器。二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自行生产的汽车减震器主要为液压式减震器或油气混合式充气减震器,这两种减震器的共同特征是空气或惰性气体与减震器油混合在同一容腔内。液压式减震器由于在减震器运动过程中,连杆将在工作缸内往复运动,当连杆伸入工作缸时,工作缸下腔内的减震器油部分将被迫压入贮油筒腔,故减震器贮油筒腔内不能注满减震器油,需要留有一定空间存在少量空气,否则连杆无法运动,当连杆以较高速度从工作腔中拉出时,工作缸下腔容积变大,减震器油需从贮油筒腔流入工作缸下腔进行补充,以消除连杆拉出后在工作缸下腔造成的容积差,由于工作缸下腔中负压不足,故减震油响应速度较慢,从而使工作缸下腔不能被油液充满,即减震油在高速运动时工作缸内产生空程,阻尼力紊乱,减震效果下降。同时减震器在运动过程中因连杆与导向座、油封,活塞与工作缸之间摩擦作用,减震器内油温不断升高,减震器内的气体与减震器油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减震器油产生乳化现象,严重影响减震性能。油气混合式充气减震器虽然改善了空程现象,但由于是油气混合的减震器,仍然避免不了减震油乳化现象。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气液压式油气罐减震器,通过变油气混合为油气分离,彻底解决减震器易产生空程和乳化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减震效果。本技术的具体方案是包括油封组合、导向座分总成、连杆分总成、活塞阀分总成、工作缸、底阀分总成、贮筒分总成、连接头组合、油管、油气罐、浮动活塞、O型密封圈、气嘴组成,其特征在于油气罐在贮油筒的外面,油气罐内通过设定的浮动活塞及O型密封圈将油气罐分隔为两个完全隔离且密闭的容腔,油气罐上腔通过油管与贮油筒腔相连通、油气罐下腔充高压气体,形成气压工作室。本技术在于油气罐下腔注入高压气体,在工作缸内、贮油筒腔内、油气罐上腔内都被减震油充满,形成由浮动活塞将油、气完全隔离的充气液压式油气罐减震器,当减震器受外力作用,就是成车在高低不平路面行驶时,地面对车轮产生猛烈冲击,使驾、乘人员感到强烈的震动,产生疲劳与不适,而本技术由于设置了油气罐组合,从而能更好的缓解车身的震动。当载荷变化连杆伸入阻尼器内产生体积变化,从而引起油气罐组合气室容积变化,产生的压力变化与载荷成正比关系,从而实现减震油的补偿功能,克服了常规减震器在工作时产生的空行程和减震阻尼力紊乱现象,以及减震油易乳化的缺点。因此,满足了不同载荷,不同路况均能达到舒适的效果。采用上述方案,结构紧凑,外形美观,得到可靠的减震性能。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局部剖视图。图2是图1的左视局部剖视图。图1、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也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主要由油封组合1、导向座分总成2、连杆分总成3、活塞阀分总成4、工作缸5、底阀分总成6、贮油筒分总成7、连接头组合8、油管9、油气罐10、浮动活塞11、O型密封圈12、气嘴13组成,本技术的结构要点是油气罐10内部设有浮动活塞11,它将油气罐10分隔为两个工作腔,一个油气罐上腔17和一个油气罐下腔18,并通过O型密封圈12将两腔完全隔离。本技术的油气罐10是在贮油筒分总成7的外面,油气罐上腔17与贮油筒腔16通过油管9和接头8相连通。本技术的油气罐下腔18通过气嘴13充有高压气体,油气罐上腔17、贮油筒腔16、工作缸上腔14和工作缸下腔15内均注有减震油,通过O型密封圈12的密闭隔离作用实现油气完全分离。本技术是这样工作的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由于油气罐下腔18的高压气体压力作用,油气罐10内的浮动活塞11处于最高位置与此同时减震器连杆分总成3在压力作用下处于最大拉伸位置;贮油筒腔16、工作缸上腔14、工作缸下腔15及油气罐上腔17都被减震油充满;当外力作用于减震器连杆分总成3使连杆向下运动时,工作缸下腔15容积减小压力增大,减震油在压力差作用下部分进入工作缸上腔14以填充活塞阀分总成4向下运动,工作缸上腔14容积增大的空间,同时由于连杆分总成3的伸入,工作缸5内总容积减少,减震油被迫通过底阀分总成6进入贮油筒分总成7内,而贮油筒腔16与油气罐上腔17相通,故进入贮油筒腔16的减震油通过油管9进入油气罐上腔17从而推动浮动活塞11下行,贮气罐下腔18高压气体被压缩。反之,当外力拉动连杆分总成3上行时,工作缸上腔14容积体积减小压力增大,减震油被迫通过活塞分总成4进入工作缸下腔15内,产生复原阻尼力,但由于连杆分总成3伸出,工作缸5内总体积增大,由工作缸上腔14排出的减震油不能充满工作缸下腔15,此时油气罐下腔15高压气体迅速推动浮动活塞11上行,迫使油气罐上腔17的减震油进入贮油筒腔16内,再通过底阀分总成6上的单向阀迅速补充到工作缸下腔15内,使工作缸下腔15被减震油充满。本技术在整个减震工作过程中,始终能迅速地向工作缸5内进行油液补偿,使之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被减震液充满。权利要求1.一种充气液压式油气罐减震器,包括油封组合(1)、导向座分总成(2)、连杆分总成(3)、活塞阀分总成(4)、工作缸(5)、底阀分总成(6)、贮油筒分总成(7)、连接头组合(8)、油管(9)、油气罐(10)、浮动活塞(11)、O型密封圈(12)、气嘴(13)组成,其特征在于油气罐(10)内部设有浮动活塞(11),它将油气罐(10)分隔为一个油气罐上腔(17)和一个油气罐下腔(18),并通过O型密封圈(12)将两腔完全隔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液压式油气罐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油气罐下腔(18)通过气嘴(13)充有高压气体,油气罐上腔(17)、贮油筒腔(16)、工作缸上腔(14)和工作缸下腔(15)内均注有减震油,通过O型密封圈(12)密闭隔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液压式油气罐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油气罐(10)是独立在贮油筒分总成(7)的外面,联接固定在减震器适当位置上,油气罐上腔(17)与贮油筒腔(16)通过油管(9)和接头(8)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液压式油气罐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加长油管(9)将油气罐(10)联接固定在汽车的适当位置上。专利摘要一种车用充气液压式油气罐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油气罐10独立于贮油筒分总成7的外面,油气罐10内通过设定的浮动活塞11及O型密封圈12将油气罐10分隔为两个完全隔离且密闭的容腔,油气罐上腔17通过油管9与贮油筒腔16相连通,并都被减震油充满,油气罐下腔18充有高压气体形成气压工作室;当载荷变化连杆分总成3拉伸或压缩时,工作缸5内体积变化,从而引起油气罐下腔18体积变化,产生的压力变化与载荷成正比关系,从而实现减震油的补偿功能,克服了常规减震器在工作时产生的空行程和阻尼力紊乱现象及减震油易乳化的缺点。因此,满足了车辆在不同载荷和路况条件下的要求,且均能达到更舒适的效果。文档编号F16F9/06GK2573770SQ0227566公开日2003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02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02年7月10日专利技术者张兴海, 扬北川 申请人:重庆长安减震器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兴海扬北川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减震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