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崇传专利>正文

离合器改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3981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离合器改进结构,它包括一离合器座、多片离合器板、多片第二离合器板、多片摩擦片、一离合器盘。所述第二离合器板的嵌制块端部设有呈开口形嵌槽的嵌座,它还包括多个弹性胶垫,该弹性胶垫的两端设有弹性凸部,其中央部位设有一凹陷的容置槽,所述各弹性胶垫通过该容置槽嵌制在第二离合器板的嵌座内,且间隔定位在各离合器板的嵌制块之间、离合器座的嵌制槽内;所述弹性胶垫可在离合器座的嵌制槽内滑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使离合器快速实现离合,并且在离合器接合时不会产生晃动,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成本低。(*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离合器改进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交通运输机械的制造水准日渐提高,一般人们对于各种机械的效能要求也不断提升,而离合器更是现代动力机械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构件。目前一般所见的离合器材十分的多样化,但是,由于设计、结构上的限制,所以离合器材是否能够达到最佳的离合效果,才是消费者最为重视的特色;因此,如何开发出一种具有较佳离合效果的离合器改进结构,早已变成研发者与制造商最想克服的问题。已有技术中的离合器结构,请参阅图1所示,其结构型态大多是采用-离合器座20与驱动轴相连,且该离合器座20可以旋转带动多片离合器板30,在各离合器板30之间又自由滑设有多片片状摩擦片40,并籍由该离合器板30与该摩擦片40的迫掣与否,控制该摩擦片40带动一离合器盘50向外输出动力,至运用该离合器盘50使动力向外输出;此种常用的离合器结构已在市面上使用多年,但是此种设计在实用离合状况上却有不足之处,其原因在于其一,因各离合器板30与摩擦片40是靠摩擦力产生连动,故当动力传动一段时间之后,若使用者快速开放二元件的间隔空间时,事实上,各离合器板30与摩擦片40仍需自行运用旋转应力的差异产生分离(该离合器板30有动力,而摩擦片40仍具离心旋转动力),这样会产生分离速度有延迟的状况,且也常会产生未完全分离的情况出现,造成该离合器板30的动力浪费在拖动摩擦片40及离合器盘50上,变成大量能源的浪费问题。其二,若是各离合器板30与摩擦片40之间的间隔空间被使用者夹掣迫紧,则各离合器板30会同步带动摩擦片40旋转。但是,并非每一片摩擦片40都会在同一时间受到相同大小的夹掣应力,故各摩擦片40在动作的瞬间会产生扭力不均的状况,进而产生整体运作不稳的问题(造成运作机构的整体晃动、震摆)。其三,由于上述分离延迟及动作扭力不均的状况都会在各离合器板30与摩擦片40之间产生不当的摩擦,所以,常用的离合器板30与摩擦片40较容易被磨损而损坏。对于上述常用离合器存在的缺点,人们都以提高搭配机构的精密度为改进手段,如此改进虽有其功效,但却增加了制作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离合器改进结构,它可使离合器快速实现离合,并且在离合器接合时不会产生晃动,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成本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离合器改进结构,包括设有多道相互对应嵌制槽的离合器座,通过嵌制块与所述离合器座的嵌制槽相滑配且可自由横向移位相互间隔设置的多片离合器板、第二离合器板,外侧设有相对应的带动部并与各离合器板、第二离合器板间隔设置的多片摩擦片,通过带动座嵌制各摩擦片的外侧带动部且套设在离合器座外侧的离合器盘,所述第二离合器板的嵌制块端部设有呈开口形嵌槽的嵌座,它还包括多个弹性胶垫,该弹性胶垫的两端设有弹性凸部,其中央部位设有一凹陷的容置槽,所述各弹性胶垫通过该容置槽嵌制在第二离合器板的嵌座内,且间隔定位在各离合器板的嵌制块之间、离合器座的嵌制槽内;所述弹性胶垫可在该嵌制槽内滑移。本技术运用多个弹性胶垫嵌制定位在及各离合器板之间,藉由上述弹性胶垫结构可以在各摩擦片与各离合器板密合时加强带动拥挤力量,而在各摩擦片与各离合器板间的夹掣力消失时,该弹性胶垫会运用本身的弹性快速分离各摩擦片与各离合器板,故本技术会更加确实地完成离合动作。本技术的弹性胶垫可以在各摩擦片与各离合器板尚未密合时,先行接触连接各摩擦片的表面,籍此能够稳定随后的带动作业,并进一步防止带动时产生不稳的晃动问题。本技术的弹性胶垫可以在各离合器板之间轻易组装、拆卸,而且该弹性胶垫结构简单、生产成本极低。附图说明图1是已有技术的结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组合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带动状态组合剖视图; 图4是本技术的弹性胶垫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弹性胶垫伸展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弹性胶垫受压图;图7是本技术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3所示,本技术由一离合器座20、多片离合器板30、多片第二离合器板33、多片摩擦片40、一离合器盘50及多个弹性胶垫60等构件共同组成。其中该离合器座20系组设在动力机械传动轴之上的容置件,且该离合器座20搭配一压力板21与多个弹簧22组配出一环状容置空间23,并且在该容置空间23内、离合器座20上制设有多道相互对应的嵌制槽24。压力板21与多个弹簧22可以搭配预设控制构件控制该容置空间23的大小,籍此进行接合迫掣、分离放松的工作。如图4所示,该离合器板30、第二离合器板33系具耐磨性的环状片体,且在该离合器板30、第二离合器板33内侧设有对应该离合器座20的嵌制槽24的嵌制块31。离合器板30、第二离合器板33的嵌制块31系滑配在该离合器座20的嵌制槽24内,且可以自由进行轴向位移。另外,在第二离合器板33的嵌制块31端部制设有嵌座32,该嵌座32为具有开口321的嵌槽322。而设有嵌座32的第二离合器板33两侧恰对应另两片未制设该嵌座32的离合器板30。该摩擦片40系具耐磨性的环状片体,该摩擦片40系滑设在该离合器座20的容置空间23内(参见图2、3),在各摩擦片40外侧设有相对应的带动部41,且各摩擦片40及其带动部41与各离合器板30、第二离合器板33间隔组设。如图7所示,该合离器盘50系套设在该离合器座20外的中空盘体。在该离合器盘50上设有凹陷带动座51,并且运用该带动座51一一嵌制各摩擦片40的外侧带动部41,而各摩擦片40仅能相对该离合器盘50进行轴向位移。另外,该离合器盘50系与动力输出机构相连接。如图4所示,该弹性胶垫60系具弹性、耐磨损的材质制成的工字型杆体。在该弹性胶垫60两端制设有极具弹性的弹性凸部61,而该弹性胶垫60中央则制设有一凹陷的容置槽62,该容置槽62恰对应容置在所述第二该离合器板33内侧嵌制块31的嵌座32内,且该弹性胶垫60的容置槽62系经由所述第二离合器板33的嵌座32开口321进入该嵌座32的嵌槽322。该弹性胶垫60系间隔定位在各离合器板30的嵌制块31之间、离合器座20的嵌制槽24内。籍此,该弹性胶垫60的弹性凸部61会变成位于相对各离合器板30之间的弹性元件,而该弹性胶垫60的外径恰对应略小于该离合器座20的嵌制槽24。藉由上述结构搭配,各弹性胶垫60可以藉由中央容置槽62稳定嵌制在第二离合器板33内侧的嵌制块31上,而弹性胶垫60又可以在该离合器座20的嵌制槽24内自由滑移动作,并不会影响该离合器板30的轴向位移。以上所述,即为本技术各相关元件的相互位置关系及其构造的概述。为了清楚说明本技术的动作方式与功效,再请配合参阅图5、6所示。由于本技术在各离合器板30内侧的嵌制块31两面定位有各弹性胶垫60具弹性的弹性凸部6],故会产生下列功效当离合器进行分离动作时,由于该离合器座20的压力板21会搭配控制元件操作弹簧22放松该容置空间23,故该离合器板30、第二离合器板33及各摩擦片40便会产生可供彼此轴向自由位移的间隙空间。在此同时,该弹性胶垫60两端具弹性的弹性凸部61会发挥本身的弹性,而使该弹性凸部61两侧的弹性胶垫60被向外推顶,致使本技术的各离合器板30、第二离合器板33与各摩擦片40会快速分离(因快速分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离合器改进结构,包括设有多道相互对应嵌制槽的离合器座,通过嵌制块与离合器座的嵌制槽相滑配且可自由横向移位相互间隔设置的多片离合器板、第二离合器板,外侧设有相对应的带动部并与各离合器板、第二离合器板间隔设置的多片摩擦片,通过带动座嵌制各摩擦片的外侧带动部且套设在离合器座外侧的离合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离合器板的嵌制块端部设有呈开口形嵌槽的嵌座,它还包括多个弹性胶垫,该弹性胶垫的两端设有弹性凸部,其中央部位设有一凹陷的容置槽,所述各弹性胶垫通过该容置槽嵌制在第二离合器板的嵌座内,且间隔定位在各离合器板的嵌制块之间、离合器座的嵌制槽内;所述弹性胶垫可在离合器座的嵌制槽内滑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崇传
申请(专利权)人:林崇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