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崇传专利>正文

离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5576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离合器,尤指一种用于摩托车变速的离合器,其主要包括一传动组及一外套组,所述传动组主要是于一压力板上穿设离合座,压力板与离合座外缘分别形成有相对的环缘,并于压力板与离合座的环缘相对面形成有众多的凸环纹及凹点,并于环缘间夹设一摩擦板组,于穿出离合座的各导柱上分别设有强力弹簧,将摩擦板组压紧,以带动外套组,藉此可增加压力板及离合座的环缘与压力板组间的摩擦力,达到提高传动率的目的。(*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离合器,具体说,涉及一种摩托车的离合器。摩托车是一种由发动机带动的交通工具,起动时处于低转速大扭矩工况,而当摩托车运行一段距离后,则处于高转速小扭矩工况使摩托车保持顺畅运行,而由于摩托车仅有一个发动机,因此高、低转速的变换,要通过变动齿轮组的搭配实现,而齿轮组的变换需要利用离合器来完成。如图4所示,该离合器主要是由一外套组60及一传动组70所构成,其中传动组70是于一中心形成有数个导柱76的压力板71上设一摩擦板组72,并于压力板组71的导柱76上穿设有一离合座73,并利用一限止片75且于各导柱76上设有一强力弹簧74,以使离合座73可相对压力板71将摩擦板组72压紧,以利用摩擦板组72带动外套组60,图5所示即为其组成后的状态,压动限止片75可使压力板71后退,以增加压力板71与离合座73的间隙,从而使摩擦板组72无法带动外套组60。因此,传动组与外套组间主要是利用摩擦板组传动,以往为了确保其传动效率主要是使摩擦板组以高摩擦力的摩擦片制成,然而由于所需的发动机带动力极大,长期使用或受外界因素影响,甚至会造成摩擦板组磨耗,这样会导致摩擦板组与传动组形成相对空转,从而降低传动效率,造成能量的浪费,因此如何增加传动组与外套组间的摩擦力,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课题。因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增加压力板及离合座与摩擦板组间的摩擦力来有效提高传动效率的离合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离合器包括一外套组,一套设在所述外套组内带动外套组的传动组,所述传动组包括一压力板、一摩擦板组及一离合座,所述压力板及离合座外周缘形成有相对的环缘,且嵌设于外套组上的摩擦板组夹设于两环缘间,压力板邻近轴孔周缘处形成数个导柱,各导柱上穿设有压迫离合座的强力弹簧,而使摩擦板组夹紧于压力板与离合座间,其特点是所述压力板及离合座的环缘相对表面形成有系列同轴心的微细凸环纹,于两环缘表面还形成系列相对的微凹凹点。采用本技术的上述方案与已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于压力板的环缘面上形成一系列的凸环纹与凹点,同时于离合座的环缘面上亦形成有相的凸环纹与凹点,从而使压力板及离合座与摩擦板组间可产生较大的摩擦力以减少传动组与外套组并离合时摩擦板组于转动中的滑动现象,从而可提高传动效率,以避免不必要的能量浪费。以下通过一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特点及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用以说明本技术整体的状态及其相对关系。图2是图1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用以说明本技术各组件的状态及其相关位置。图3是图1实施例的平面剖视图,用以说明本技术组成后的状态。图4是传统离合器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传统离合器的立体外观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离合器包括一外套组10,一套设在所述外套组内带动外套组的传动组;请配合参看图1、2及3所示,所述外套组10包括一盆状的外壳11,在其后侧固设有一齿轮12,外壳11的周壁上形成有数个供传动组嵌设的嵌槽14,所述传动组包括一压力板20、一摩擦板组26及一离合座30,所述压力板20外周缘形成有一环缘21,该环缘21表面形成有一系列同轴心的微细凸环纹22,并于环缘21表面还形成一系列微凹的凹点23,以使压力板20环缘21的表面形成粗糙面,从而使压力板20与摩擦板组26间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压力板20于环缘21内缘形成有系列的啮槽24,用以供离合座30啮合,压力板20于邻近轴孔周缘处形成数个等距离的导柱25,在本实施例中设有6个,各导柱25顶面分别形成有螺孔,所述摩擦板组26置于压力板20的环缘21面上,摩擦板组26由摩擦片制成,其周缘形成数个与外套组10嵌槽14相对的凸嵌块27,藉以使摩擦板组26可嵌设于外套组10上;所述离合座30亦呈盆状,离合座30于邻近轴孔周缘形成有数个相对压力板20导柱25的柱孔32,离合座30外周缘亦形成有数个相对啮合槽24的啮合齿33,以使离合座30可啮合于压力板20上,离合座30一侧周缘凸伸有一环缘34,藉以当离合座30通过柱孔32穿设在组压力板20的导柱25上时,刚好使离合座30与压力板20的环缘34、21相对夹设摩擦板组26,所述环缘34相对压力板20的侧面形成有系列同轴心的微细凸环纹35,并于环缘34表面还形成系列微凹的凹点36,从而使离合座30环缘34的表面形成粗糙面,以增加摩擦力;于穿出离合座30的各导柱25上分别套设有一强力弹簧37,同时以一限止片38及数个螺栓39将强力弹簧37限止于离合座30上,从而使强力弹簧37对离合座30产生压迫,进而夹紧摩擦板组26,图1所示即为离合器组成后的状态。当离合器组装于摩托车变速箱内时,则如图1、3所示,当骑车者扳动掣动器时,则可将限止片38向内压动,由于离合座30受主轴定位无法位移,因此强力弹簧37将受限止片38及离合座30的压迫而压缩,同时使压力板20向内位移,从而使压力板20与离合座30的相对环缘21、34间距变大,因此摩擦板组26将与压力板20及离合座30呈离合状态,而使传动组无法继续带动外套组10;然当骑车者放松掣动器时,则限止片38的压掣力立即消失,从而受压缩的强力弹簧37亦将立即回复原状,并将限止片38顶回,同时带动压力板20回复原位,并且夹紧摩擦板组26,且由于压力板20及离合座30的环缘21、34面上形成有系列的凸环纹22、35与凹点23、36,因此两环缘21、34的表面系列的凹凸使离合座30及压力板20与摩擦板组26间产生极大的摩擦力,因此摩擦板组26可获得有效的定位,并可确实的带动外套组10以减少不必要的滑动,从而提高传动效率。权利要求1·一种离合器,它包括一外套组,一套设在所述外套组内带动外套组的一传动组,所述传动组包括一压力板、一摩擦板组及一离合座,所述压力板及离合座外周缘形成有相对的环缘,并且嵌设于外套组上的摩擦板组是夹设于两环缘间,压力板邻近轴孔周缘处形成数个导柱,各导柱上并穿设有压迫离合座的强力弹簧,从而使摩擦板组可夹紧于压力板与离合座间,其特征在于其中压力板及离合座的环缘相对表面形成有系列同轴心的微细凸环纹,且于两环缘表面还形成系列相对的微凹的凹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板上的导柱为六个。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离合器,尤指一种用于摩托车变速的离合器,其主要包括一传动组及一外套组,所述传动组主要是于一压力板上穿设离合座,压力板与离合座外缘分别形成有相对的环缘,并于压力板与离合座的环缘相对面形成有众多的凸环纹及凹点,并于环缘间夹设一摩擦板组,于穿出离合座的各导柱上分别设有强力弹簧,将摩擦板组压紧,以带动外套组,藉此可增加压力板及离合座的环缘与压力板组间的摩擦力,达到提高传动率的目的。文档编号F16D13/00GK2271638SQ9621915公开日1997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1996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1996年8月22日专利技术者林崇传, 蔡松柏 申请人:林崇传, 蔡松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离合器,它包括一外套组,一套设在所述外套组内带动外套组的一传动组,所述传动组包括一压力板、一摩擦板组及一离合座,所述压力板及离合座外周缘形成有相对的环缘,并且嵌设于外套组上的摩擦板组是夹设于两环缘间,压力板邻近轴孔周缘处形成数个导柱,各导柱上并穿设有压迫离合座的强力弹簧,从而使摩擦板组可夹紧于压力板与离合座间,其特征在于:其中压力板及离合座的环缘相对表面形成有系列同轴心的微细凸环纹,且于两环缘表面还形成系列相对的微凹的凹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崇传蔡松柏
申请(专利权)人:林崇传蔡松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