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轮摩托上的后桥差速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60270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1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轮摩托上的后桥差速机构,包括车架、左后轮和右后轮,左后轮连接第一输出轴,右后轮连接第二输出轴,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分别转动连接在传动套上,第一输出轴靠近传动套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转盘,第二输出轴靠近传动套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转盘,传动套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电磁铁组和第二电磁铁组,第一转盘与第二转盘上分别设置第一铁块组和第二铁块组,第一铁块组与第一电磁铁组相对齐,第二铁块组与第二电磁铁组相对齐,车架上设置有输入轴,输入轴带动传动套做减速转动,车架上还设置电控系统,电控系统用于控制第一电磁铁组和第二电磁铁组通电产生磁力。

A rear axle differential mechanism on a three-wheel motorcy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轮摩托上的后桥差速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工具制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三轮摩托上的后桥差速机构。
技术介绍
三轮摩托车是机动车的一种。安装三个车轮,装置车厢或平板,用来载人或装货。目前,一般的三轮摩托车在后传动装置中设置了差速器,以便在调头和拐弯时使内侧后轮的速度低于外侧速度,使得内侧后轮的转弯半径小于上侧后轮的转弯半径,保证行车正常。差速器是由左、右差速器外壳及2个半轴齿轮、4个(或2个)行星齿轮及行星齿轮轴等零件组成。当三轮摩托车在不平坦道路上行驶或者转弯时,可以避免另一后轮发生滑移。这种差速器结构较为复杂,三轮摩托车往往行驶的路况不是很好,当一个后轮陷入泥地或者凹坑的时候,这个后轮容易卡住不便于脱困。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三轮摩托上的后桥差速机构,结构简单,可以使车轮调头和拐弯时内侧后轮的速度低于外侧速度,当车辆的一个后轮陷入泥地或者凹坑,可以使两个后轮做同步转动同时受力,便于车辆脱困。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轮摩托上的后桥差速机构,包括车架、左后轮和右后轮,所述左后轮连接第一输出轴,所述右后轮连接第二输出轴,所述第一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输出轴分别转动连接在传动套上,所述第一输出轴靠近所述传动套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转盘,所述第二输出轴靠近所述传动套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转盘,所述传动套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电磁铁组和第二电磁铁组,所述第一转盘与所述第二转盘上分别设置第一铁块组和第二铁块组,所述第一铁块组与所述第一电磁铁组相对齐,所述第二铁块组与所述第二电磁铁组相对齐,所述车架上设置有输入轴,所述输入轴带动所述传动套做减速转动,所述车架上还设置电控系统,所述电控系统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铁组和第二电磁铁组通电产生磁力。这样设置,当车辆向左转弯时,设转弯角度为β,前后轮距为a,左右后轮轮距为b,所述右后轮的转弯半径R=a/sin(β)+(b/2),所述左后轮的转弯半径r=a/sin(β)-(b/2),所述电控装置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铁组通电产生磁力,所述第一电磁铁组的通断时间比例为r/R,所述左后轮的转弯半径小于所述右后轮的半径,使车辆可以平稳左转弯;当车辆向右转弯时,设转弯角度为β,前后轮距为a,左右后轮轮距为b,所述左后轮的转弯半径R=a/sin(β)+(b/2),所述右后轮的转弯半径r=a/sin(β)-(b/2),所述电控装置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铁组通电产生磁力,所述第二电磁铁组的通断时间比例为r/R,所述右后轮的转弯半径小于所述左后轮的半径,使车辆可以平稳右转弯;当车辆的其中一个后轮受困时,所述电控装置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铁组和第二电磁铁组同时通电产生磁力,所述第一齿轮吸附住所述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所述左后轮和右后轮同时跟随所述第一齿轮进行转动,便于车轮脱困。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输入轴的转动通过车辆的发动机带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传动套的一侧为锥齿轮结构,所述输入轴的一端为锥齿轮结构,所述输入轴与所述传动套相啮合,所述输入轴带动所述传动套绕所述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的轴心转动。这样设置,可以将车辆前部的动力合理运用到后桥上,节省能源,而且可以将转动力的方向进行改变。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输出轴与所述传动套通过轴承连接。这样设置,可以使所述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初始状态时可以自由转动,不受所述传动套约束。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述左后轮和所述右后轮的输出轴为独立转动,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传动套上,所述传动套的两侧设置有电磁铁组,在传动套两侧的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上分别设置转盘,转盘上设置有铁块组与电磁铁组相对应,通过控制电磁铁组的通电产生磁力吸附转盘上的铁块组来驱动左后轮或右后轮受到所述传动套的驱动力转动。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以使车轮调头和拐弯时内侧后轮的速度低于外侧速度,当车辆的一个后轮陷入泥地或者凹坑,可以使两个后轮做同步转动同时受力,便于车辆脱困。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车辆仰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后桥组件结构示意。图3是图2中A-A向示意图。图4是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图中,1.车架,2.左后轮,3.右后轮,4.第一输出轴,5.第二输出轴,6.传动套,7.第一转盘,8.第二转盘,9.第一铁块组,10.第二铁块组,11.第一电磁铁组,12.第二电磁铁组,13.输入轴,14.发动机,15.锥齿轮。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一种三轮摩托上的后桥差速机构,包括车架1、左后轮2和右后轮3,所述左后轮2连接第一输出轴4,所述右后轮3连接第二输出轴5,所述第一输出轴5和所述第二输出轴5分别转动连接在传动套6上,所述第一输出轴4和所述第二输出轴5与所述传动套6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轴4靠近所述传动套6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转盘7,所述第二输出轴5靠近所述传动套6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转盘8,所述传动套6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电磁铁组11和第二电磁铁组12,所述第一转盘7与所述第二转盘8上分别设置第一铁块组9和第二铁块组10,所述第一铁块组9与所述第一电磁铁组11相对齐,所述第二铁块组9与所述第二电磁铁组12相对齐,所述车架1上设置有输入轴13,所述输入轴13带动所述传动套6做减速转动,所述传动套6的一侧为锥齿轮15,所述输入轴13的一端为锥齿轮15,所述输入轴13与所述传动套6相啮合,所述输入轴13带动所述传动套6绕所述第一输出轴4和第二输出轴5的轴心转动,所述输入轴13的转动通过车辆的发动机14带动,所述车架1上还设置电控系统,所述电控系统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铁组11和第二电磁铁组12通电产生磁力。当车辆向左转弯时,设转弯角度为β,前后轮距为a,左右后轮轮距为b,所述右后轮3的转弯半径R=a/sin(β)+(b/2),所述左后轮2的转弯半径r=a/sin(β)-(b/2),所述电控装置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铁组11通电产生磁力,所述第一电磁铁组11的通断时间比例为r/R,所述左后轮2的转弯半径小于所述右后轮3的半径,使车辆可以平稳左转弯。当车辆向右转弯时,设转弯角度为β,前后轮距为a,左右后轮轮距为b,所述左后轮2的转弯半径R=a/sin(β)+(b/2),所述右后轮3的转弯半径r=a/sin(β)-(b/2),所述电控装置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铁组12通电产生磁力,所述第二电磁铁组12的通断时间比例为r/R,所述右后轮3的转弯半径小于所述左后轮2的半径,使车辆可以平稳右转弯;当车辆的其中一个后轮受困时,所述电控系统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铁组11和第二电磁铁组12同时通电产生磁力,所述传动套6吸附住所述第一转盘7和第二转盘8,所述左后轮2和右后轮3同时跟随所述传动套6进行转动,便于车轮脱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轮摩托上的后桥差速机构,包括车架、左后轮和右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后轮连接第一输出轴,所述右后轮连接第二输出轴,所述第一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输出轴分别转动连接在传动套上,所述第一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输出轴与所述传动套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轴靠近所述传动套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转盘,所述第二输出轴靠近所述传动套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转盘,所述传动套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电磁铁组和第二电磁铁组,所述第一转盘与所述第二转盘上分别设置第一铁块组和第二铁块组,所述第一铁块组与所述第一电磁铁组相对齐,所述第二铁块组与所述第二电磁铁组相对齐,所述车架上设置有输入轴,所述输入轴带动所述传动套做减速转动,所述传动套的一侧为锥齿轮结构,所述输入轴的一端为锥齿轮结构,所述输入轴与所述传动套相啮合,所述输入轴带动所述传动套绕所述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的轴心转动,所述车架上还设置电控系统,所述电控系统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铁组和第二电磁铁组通电产生磁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轮摩托上的后桥差速机构,包括车架、左后轮和右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后轮连接第一输出轴,所述右后轮连接第二输出轴,所述第一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输出轴分别转动连接在传动套上,所述第一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输出轴与所述传动套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轴靠近所述传动套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转盘,所述第二输出轴靠近所述传动套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转盘,所述传动套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电磁铁组和第二电磁铁组,所述第一转盘与所述第二转盘上分别设置第一铁块组和第二铁块组,所述第一铁块组与所述第一电磁铁组相对齐,所述第二铁块组与所述第二电磁铁组相对齐,所述车架上设置有输入轴,所述输入轴带动所述传动套做减速转动,所述传动套的一侧为锥齿轮结构,所述输入轴的一端为锥齿轮结构,所述输入轴与所述传动套相啮合,所述输入轴带动所述传动套绕所述第一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步福曹洪涛王子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长铃川豹摩托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