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路爬坡高安全性三轮摩托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5848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山路爬坡高安全性三轮摩托车,涉及三轮摩托车技术领域;为了解决后车轮固有间距导致侧翻的问题;具体包括三个轮毂、后车轮、两个前车轮和车架,车架底部一侧分别设置有冷却机构和传动机构,且车架一侧设置有两个钢架,两个钢架的相对一端通过传动轴与两个前车轮相连接,两个钢架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大灯,且两个钢架的顶部设置有两个把手,车架靠近把手一侧设置有油箱,且车架底部外壁设置有发动机,发动机的输出端通过链条和摩托车飞轮与传动机构一端相连接,油箱一侧外壁设置有坐垫。本发明专利技术保证了两个前车轮通过的流畅度,避免转弯侧翻的情况发生,而且满足了不同路宽山路行驶需求。山路行驶需求。山路行驶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路爬坡高安全性三轮摩托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三轮摩托车
,尤其涉及一种山路爬坡高安全性三轮摩托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三轮摩托车的价格便宜,因此三轮摩托车的市场占有量也越来越大,而大部分的三轮摩托车只能满足于载货行驶的要求,功能比较单一,未能发挥全部功能。而且对于载客正三轮摩托车而言,因自身结构原因会给道路交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尤其在山路爬坡的过程中,车体容易侧翻。
[0003]然而,现有的三轮摩托车在山路遇到斜弯爬坡时,会因为后车轮固定间距的缘由,造成车体容易倾倒,进而导致安全问题,由此,亟需一种山路爬坡高安全性三轮摩托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山路爬坡高安全性三轮摩托车。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山路爬坡高安全性三轮摩托车,包括三个轮毂、后车轮、两个前车轮和车架,车架底部一侧分别设置有冷却机构和传动机构,且车架一侧设置有两个钢架,两个钢架的相对一端通过传动轴与两个前车轮相连接,两个钢架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大灯,且两个钢架的顶部设置有两个把手,车架靠近把手一侧设置有油箱,且车架底部外壁设置有发动机,发动机的输出端通过链条和摩托车飞轮与传动机构一端相连接,油箱一侧外壁设置有坐垫,坐垫的底部两侧通过后防护架固定有两个排气管,且两个后防护架底端通过钢轴与其中两个轮毂相连接,三个轮毂与后车轮、两个前车轮形成卡接,两个所述前车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卡接盘,且两个前车轮之间设置有平稳拉伸机构,两个后防护架靠近两个排气管上方一侧设置有防护罩,车架两侧分别设置有防倾倒机构。
[0006]优选地:所述平稳拉伸机构包括稳定板、安装架、万向轴、摆动板、支架、转动轴、转盘、导杆、传动链和传动轮,且支架设置于两个钢架的一侧,支架顶部外壁开有安装孔,支架底部外壁螺栓固定有安装板。
[0007]进一步地:所述转盘通过支轴转动连接于安装板的顶部,两个转动轴通过轴承固定于转盘的顶部两侧,两个导杆分别设置于两个转轴的一侧,转盘的顶部圆心外壁通过螺纹连接有支撑轴,且传动轮套接于支撑轴的顶部圆周上。
[0008]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支架靠近传动轮的一侧外壁通过支板固定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连接轴转动连接有转轮,且传动链分别套接于传动轮和转轮的圆周上,安装孔的两侧内壁开有导孔,每个导孔内滑动连接有导接轴,两个导接轴的一端分别通过球铰链与两个导杆的端部相连接,两个万向轴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导接轴的端部。
[0009]在前述方案中更佳的方案是:两个所述万向轴的相反端分别通过螺纹与两个前车轮相连接,每两个摆动板分别转动连接于支架的底部两侧,每个安装架分别设置于每两个
摆动板相对一端。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每两个所述稳定板一端分别通过球铰链固定于支架靠近万向轴两侧的外壁上,且每两个稳定板的端部分别通过螺栓与每个安装架两侧相连接。
[0011]同时,所述防倾倒机构包括停滞辊、V型撑杆、固定轴、卡接板、限位杆、L型连接板、U型架、连接杆、导轴、第一导接板、第二导接板、Y型滑孔和滑柱,且U型架设置于车架靠近排气管下方的一侧,两个Y型滑孔分别开于U型架的两侧。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所述导轴通过固定于U型架靠近Y型滑孔的一侧,第二导接板转动连接于导轴的一端,第一导接板转动连接于第二导接板的一端,两个滑柱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Y型滑孔内,且两个L型连接板分别通过螺纹套接于滑柱圆周上,连接杆两端分别通过螺纹贯穿于两个L型连接板的一侧。
[0013]同时,所述连接杆两端与两个Y型滑孔形成滑动配合,两个L型连接板分别设置有支撑块,两个限位杆分别设置于两个支撑块的相对一侧,V型撑杆通过两个卡接板固定于限位杆的圆周两端,固定轴设置于限位杆的圆周上。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更优的方案:两个所述停滞辊分别设置于V型撑杆的顶部两侧,U型架的一侧外壁通过固定件固定有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螺纹与导轴一端相连接。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该一种山路爬坡高安全性三轮摩托车,当车体出现两侧倾斜问题时,防倾倒机构可保证车体不发生侧翻,且位于两个前车轮之间的平稳拉伸机构有效克服了车轮间距的问题,使得在爬坡蜿蜒段,可有效轻松调节两个前车轮的间距,保证了两个前车轮通过的流畅度,避免转弯侧翻的情况发生,而且满足了不同路宽山路行驶需求,提高了整体装置的安全稳定性。
[0016]2.该一种山路爬坡高安全性三轮摩托车,通过第一电机带动连接轴端部的转轮旋转,从而通过传动链带动了传动轮转动,此时,转动的传动轮带动了支撑轴底部的转盘旋转,转动的转盘带动了其顶部的两个转动轴做圆周运动,从而带动了两个导杆向两侧延展,而在导杆延展的过程中带动了两个导接轴端部的万向轴延展,从而有效扩展了两个前车轮之间的距离,起到了对两个前车轮间距自动调节的作用,由此,保证了整体装置在宽度不同的山路爬坡时的行进效率,同时摆动板可有效配合万向轴,对车轮进行上下一定幅度的摆动,使得车轮在进入坑洼地时,仍可保证稳定性,且四个稳定板也加固了支架与前车轮之间的连接效果。
[0017]3.该一种山路爬坡高安全性三轮摩托车,通过启动第二电机带动导轴转动,而旋转的导轴带动了第二导接板摆动,同时摆动的第二导接板带动了第一导接板一端的L型连接板上的连接杆端部和滑柱在Y型滑孔内滑动,从而使得,两个L型连接板一侧的支撑块转动九十度,从而使得两个支撑块之间的V型撑杆呈水平状,而当车体发生倾斜时,V型撑杆可有效保证倾斜车体的支撑,避免其发生侧翻,有效保护了人的生命安全,而V型撑杆的两端分别设置的停滞辊,可有效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有效保证车体迅速停下,避免了车体倾倒了因惯性而损坏的问题。
[0018]4.该一种山路爬坡高安全性三轮摩托车,通过限位卡接盘的设置,使得两个前车轮在行进至山路凹凼时,避免两个前车轮卡入凹凼内无法拔出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山路爬坡高安全性三轮摩托车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山路爬坡高安全性三轮摩托车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山路爬坡高安全性三轮摩托车中平稳拉伸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山路爬坡高安全性三轮摩托车中防倾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山路爬坡高安全性三轮摩托车中防倾倒机构的A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

轮毂、2

后车轮、3

后防护架、4

排气管、5

坐垫、6

油箱、7

把手、8

大灯、9

前车轮、10

钢架、11

平稳拉伸机构、12

限位卡接盘、13

发动机、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路爬坡高安全性三轮摩托车,包括三个轮毂(1)、后车轮(2)、两个前车轮(9)和车架(14),车架(14)底部一侧分别设置有冷却机构(15)和传动机构(16),且车架(14)一侧设置有两个钢架(10),两个钢架(10)的相对一端通过传动轴与两个前车轮(9)相连接,两个钢架(10)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大灯(8),且两个钢架(10)的顶部设置有两个把手(7),车架(14)靠近把手(7)一侧设置有油箱(6),且车架(14)底部外壁设置有发动机(13),发动机(13)的输出端通过链条和摩托车飞轮(18)与传动机构(15)一端相连接,油箱(6)一侧外壁设置有坐垫(5),坐垫(5)的底部两侧通过后防护架(3)固定有两个排气管(4),且两个后防护架(3)底端通过钢轴与其中两个轮毂(1)相连接,三个轮毂(1)与后车轮(2)、两个前车轮(9)形成卡接,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前车轮(9)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卡接盘(12),且两个前车轮(9)之间设置有平稳拉伸机构(11),两个后防护架(3)靠近两个排气管(4)上方一侧设置有防护罩(19),车架(14)两侧分别设置有防倾倒机构(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路爬坡高安全性三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稳拉伸机构11包括稳定板(20)、安装架(21)、万向轴(22)、摆动板(23)、支架(24)、转动轴(25)、转盘(26)、导杆(27)、传动链(28)和传动轮(29),且支架(24)设置于两个钢架(10)的一侧,支架(24)顶部外壁开有安装孔,支架(24)底部外壁螺栓固定有安装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山路爬坡高安全性三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26)通过支轴转动连接于安装板的顶部,两个转动轴(25)通过轴承固定于转盘(26)的顶部两侧,两个导杆(27)分别设置于两个转轴(25)的一侧,转盘(26)的顶部圆心外壁通过螺纹连接有支撑轴,且传动轮(29)套接于支撑轴的顶部圆周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山路爬坡高安全性三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4)靠近传动轮(29)的一侧外壁通过支板固定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连接轴转动连接有转轮,且传动链(28)分别套接于传动轮(29)和转轮的圆周上,安装孔的两侧内壁开有导孔,每个导孔内滑动连接有导接轴,两个导接轴的一端分别通过球铰链与两个导杆(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步福曹洪涛王子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长铃川豹摩托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