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岔及具有其的轨道系统和轨道交通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72133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2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道岔及具有其的轨道系统和轨道交通系统,所述道岔包括:第一旋转装置,所述第一旋转装置可绕第一转动轴线转动;第一道岔梁和第二道岔梁,所述第一道岔梁和所述第二道岔梁相邻设置,且均与所述第一旋转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道岔梁包括多个首尾固定相连的曲线段,且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曲线段在连接处具有夹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道岔具有体量小、长度小、占地面积小、过岔速度快等优点。

Turnout and its track system and rail transit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道岔及具有其的轨道系统和轨道交通系统
本技术属于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道岔及具有其的轨道系统和轨道交通系统。
技术介绍
道岔用于使轨道车辆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从而提升轨道线路的通过能力。相关技术中,跨座式单轨的道岔在轨道分岔处通过替换梁的形式实现换道,这种形式的道岔结构体量大、长度大、占地面积大,大大增加了建设成本,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景观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道岔,具有体量小、长度小、占地面积小、过岔速度快等优点。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道岔,包括:第一旋转装置,所述第一旋转装置可绕第一转动轴线转动;第一道岔梁和第二道岔梁,所述第一道岔梁和所述第二道岔梁相邻设置,且均与所述第一旋转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道岔梁包括多个首尾固定相连的曲线段,且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曲线段在连接处具有夹角。所述第一道岔梁和所述第二道岔梁均与所述第一旋转装置固定连接,即所述第一道岔梁和所述第二道岔梁通过所述第一旋转装置的转动而同步地转动,从而具有较高的转辙速度。所述第一道岔梁的多个曲线段在连接处具有夹角,使得所述第一道岔梁向着换道的方向更快地偏移,更快地拉开与所述第二道岔梁的距离,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道岔梁和所述第二道岔梁的长度变短,进而使得所述道岔的体量变小,占地面积更小,从而降低成本。另外,根据本技术的道岔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在所述第一道岔梁的多个曲线段中,所述第一道岔梁两端的曲线段的半径最小。所述第一道岔梁两端的曲线段半径较小使得所述第一道岔梁更快地偏离所述第二道岔梁,进一步使得所述道岔的体量变小。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在所述第一道岔梁的多个曲线段中,所述第一道岔梁中间的曲线段的半径最大。所述第一道岔梁中间的曲线段半径较大可保证轨道车辆具有足够的过岔速度和良好的过岔舒适性。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道岔梁的多个曲线段的半径自所述第一道岔梁的中间向一端的方向依次减小。自所述第一道岔梁的中间向一端的方向依次减小半径的多个曲线段,既使得所述道岔的体量变小,又使得轨道车辆具有足够的过岔速度和良好的过岔舒适性。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道岔梁的至少部分曲线段为变半径曲线段,且所述变半径曲线段的曲率半径自所述第一道岔梁的中间向一端的方向逐渐减小。自所述第一道岔梁的中间向一端的方向依次减小曲率半径的变半径曲线段,既使得所述道岔的体量变小,还使得轨道车辆具有足够的过岔速度和良好的过岔舒适性。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道岔梁的曲线段为二到六个。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道岔梁的曲线段为四个,且所述第一道岔梁中间的两个曲线段的半径均大于所述第一道岔梁两端的两个曲线段的半径。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道岔梁中间的两个曲线段的半径相同,且所述第一道岔梁中间的两个曲线段在连接处具有夹角。半径相同的两个相邻的所述曲线段在连接处形成夹角,既使得所述道岔的体量变小,还减小了夹角对轨道车辆的过岔速度和过岔舒适性的影响。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道岔梁为直线梁。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道岔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道岔梁和所述第二道岔梁绕所述第一转动轴线转动,以使所述第一道岔梁连接在第一前端轨道梁与第一后端轨道梁之间,或使所述第二道岔梁连接在所述第一前端轨道梁与第二后端轨道梁之间。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当所述第一道岔梁连接在所述第一前端轨道梁与所述第一后端轨道梁之间时,所述第一前端轨道梁与所述第一道岔梁在连接处具有夹角。所述第一道岔梁与所述第一前端轨道梁在连接处形成夹角,既使得所述道岔的体量变小,还减小了夹角对轨道车辆的过岔速度和过岔舒适性的影响。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道岔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后端轨道梁固定连接的第一衔接梁;当所述第一道岔梁连接在所述第一前端轨道梁与所述第一后端轨道梁之间时,所述第一道岔梁与所述第一后端轨道梁通过所述第一衔接梁连接。所述第一衔接梁使得所述第一道岔梁得以更好地与所述第一后端轨道梁连接,方便所述第一道岔梁的安装和转动。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当所述第一道岔梁连接在所述第一前端轨道梁与所述第一后端轨道梁之间时,所述第一道岔梁与所述第一衔接梁间隙配合,且配合面为圆柱面。所述第一道岔梁与所述第一衔接梁通过圆柱面的结构间隙配合,实现了平滑转动,从而保证轨道车辆的过岔速度。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道岔梁与所述第二后端轨道梁可枢转地连接,且所述第二道岔梁与所述第二后端轨道梁的枢转轴为所述第一转动轴线。将所述第一转动轴线设于所述第二道岔梁的一端,可缩短所述第一道岔梁的长度,且便于所述道岔的安装定位。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道岔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后端轨道梁固定连接的第二衔接梁;所述第二衔接梁与所述第二道岔梁可枢转地连接,且所述第二衔接梁与所述第二道岔梁的枢转轴为所述第一转动轴线。所述第二衔接梁使得所述第二道岔梁得以更好地与所述第二后端轨道梁连接,方便所述第二道岔梁的安装和转动。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道岔还包括:第二旋转装置,所述第二旋转装置可绕第二转动轴线转动;第三道岔梁和第四道岔梁,所述第三道岔梁和所述第四道岔梁相邻设置,且均与所述第二旋转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道岔梁包括多个首尾固定相连的曲线段,且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曲线段在连接处具有夹角;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三道岔梁和所述第四道岔梁绕所述第二转动轴线转动,以使所述第三道岔梁连接在所述第一道岔梁与所述第一后端轨道梁之间,或使所述第四道岔梁连接在所述第二前端轨道梁与所述第一后端轨道梁之间。所述第一道岔梁、所述第二道岔梁、所述第三道岔梁和所述第四道岔梁形成渡线道岔,使得第一前端轨道梁连接所述第一后端轨道梁或第二后端轨道梁、第二前端轨道梁连接所述第一后端轨道梁或第二后端轨道梁。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轨道系统,包括轨道梁和本技术提供的道岔。通过采用本技术提供的道岔,所述轨道系统使得轨道车辆在所述道岔处具有较高的转辙速度,且所述道岔体量更小,占地面积更小,从而降低成本。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系统,包括轨道车辆和本技术提供的轨道系统。通过采用本技术的轨道系统,使得所述轨道车辆在所述道岔处具有较高的转辙速度,且所述道岔体量更小,占地面积更小,从而降低成本。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轨道车辆包括走行轮和导向轮;所述走行轮适于运行在所述轨道梁或所述第一道岔梁或所述第二道岔梁的顶表面上;所述导向轮适于运行在所述轨道梁或所述第一道岔梁或所述第二道岔梁的侧表面上。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道岔和轨道系统的示意简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道岔和轨道系统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道岔的第一道岔梁的示意简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道岔和轨道系统的示意简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道岔和轨道系统的俯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道岔和轨道系统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道岔和轨道系统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道岔,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旋转装置,所述第一旋转装置可绕第一转动轴线转动;第一道岔梁和第二道岔梁,所述第一道岔梁和所述第二道岔梁相邻设置,且均与所述第一旋转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道岔梁包括多个首尾固定相连的曲线段,且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曲线段在连接处具有夹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岔,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旋转装置,所述第一旋转装置可绕第一转动轴线转动;第一道岔梁和第二道岔梁,所述第一道岔梁和所述第二道岔梁相邻设置,且均与所述第一旋转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道岔梁包括多个首尾固定相连的曲线段,且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曲线段在连接处具有夹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道岔梁的多个曲线段中,所述第一道岔梁两端的曲线段的半径最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道岔梁的多个曲线段中,所述第一道岔梁中间的曲线段的半径最大。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道岔梁的多个曲线段的半径自所述第一道岔梁的中间向一端的方向依次减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道岔梁的至少部分曲线段为变半径曲线段,且所述变半径曲线段的曲率半径自所述第一道岔梁的中间向一端的方向逐渐减小。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道岔梁的曲线段为二到六个。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道岔梁的曲线段为四个,且所述第一道岔梁中间的两个曲线段的半径均大于所述第一道岔梁两端的两个曲线段的半径。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道岔梁中间的两个曲线段的半径相同,且所述第一道岔梁中间的两个曲线段在连接处具有夹角。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道岔梁为直线梁。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道岔梁和所述第二道岔梁绕所述第一转动轴线转动,以使所述第一道岔梁连接在第一前端轨道梁与第一后端轨道梁之间,或使所述第二道岔梁连接在所述第一前端轨道梁与第二后端轨道梁之间。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道岔梁连接在所述第一前端轨道梁与所述第一后端轨道梁之间时,所述第一前端轨道梁与所述第一道岔梁在连接处具有夹角。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映芝温亚房资扬王启立王彦云刘华曾浩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