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振器及使用该减振器的悬架系统、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39353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5: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振器及使用该减振器的悬架系统、车辆,以适应车辆的不同行驶工况。减振器包括缸体,缸体内具有气压腔,气压腔内设有气压腔活塞,气压腔活塞和缸体的相背的一端设有分别用于与车架和车桥对应相连的连接结构,缸体内沿气压腔活塞的移动方向位置可调地密封设置有浮动活塞,所述浮动活塞与缸体合围成封闭的所述气压腔,减振器还包括用于通过调整浮动活塞的位置来调整气压腔的容积进而改变气压腔内气压大小的调整结构。在气量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气压腔的容积来改变气压的大小,行驶过程中不需要配备供气管路。而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减振器不需要配备额外的多根减振器,简化了结构,减轻了整车簧下质量。

A shock absorber and its suspension system and vehicl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hock absorber, a suspension system and a vehicle using the shock absorber, in order to adapt to different driving conditions of the vehicle. The shock absorber includes a cylinder body, which has a pneumatic chamber, a pneumatic chamber piston, a pneumatic chamber piston and a connecting structure corresponding to the frame and the axle at the opposite end of the cylinder body. A floating piston is sealed and arranged in the cylinder body in an adjustable position along the moving direction of the pneumatic chamber piston, and the floating piston is combined with the cylinder body to form a closed pneumatic chamber. The oscillator also includes an adjusting structure for adjusting the volume of the air chamber by adjusting the position of the floating piston, thereby changing the air pressure in the air chamber. Under the premise of constant air volume, the air pressure can be changed by changing the volume of the air pressure chamber. There is no need to equip the air supply pipeline in the course of driving. Moreover, the shock absorber of the invention does not need to be equipped with additional multiple shock absorbers, thus simplifying the structure and reducing the mass of the whole vehicle under the sp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振器及使用该减振器的悬架系统、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振器及使用该减振器的悬架系统、车辆。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在车架和车桥之间设置有减振器,通过减振器产生的阻尼作用来增加车辆行驶的平顺性和安全性。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由于不平路面较多,加上减速带等颠簸路面经常出现,导致车辆在通过这些比较差的路面时,产生冲击感大,颠簸严重等极其不舒服的问题,导致客户抱怨,乘客乘坐极其不舒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解决方法之一为将悬架刚度降低,减振器阻尼力调小,获得更舒适的悬架性能,但由于降低了悬架的刚度和阻尼,也带来了操控不足,侧倾感较大,导致驾乘安全感降低的问题。现有技术中的减振器多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2468816U所示的技术专利所示,气压减振器包括缸体,缸体内具有气压腔,在气压腔内设置有活塞,活塞和缸体的其中一个连接车架、另一个连接车桥,在活塞上设置有阻尼孔。车架和车桥相对移动时,缸体内的气体由阻尼孔内通过,产生阻尼的作用。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减振器的阻尼力不可调,无法适应不同的工况,无法兼顾操作稳定性和乘坐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振器,以适应车辆的不同行驶工况;还提供使用该减振器的悬架系统及车辆。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减振器的技术方案是:方案一:一种减振器,包括缸体,缸体内具有气压腔,气压腔内设有气压腔活塞,气压腔活塞和缸体的相背的一端设有分别用于与车架和车桥对应相连的连接结构,缸体内沿气压腔活塞的移动方向位置可调地密封设置有浮动活塞,所述浮动活塞与缸体合围成封闭的所述气压腔,减振器还包括用于通过调整浮动活塞的位置来调整气压腔的容积进而改变气压腔内气压大小的调整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气压腔为封闭结构,气压腔内的气量保持不变,使用时。当车辆在不平路面行驶,需要降低悬架系统的刚度和阻尼力时,调整结构调节浮动活塞的位置,增加气压腔的容积,降低气压腔内的气压值,进而降低悬架系统的刚度和阻尼力;当车辆行驶在较好的路面或紧急变道或紧急制动或加速,需要提高悬架系统的刚度和阻尼力,提高安全性能时,调整结构调节浮动活塞的位置,降低气压腔的容积,增加气压腔内的气压值,进而提高悬架系统的刚度和阻尼力。本专利技术的气压腔为封闭结构,使用时不会出现漏气或供气不足的现象,利用气体可被压缩的特性,在气量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气压腔的容积来改变气压的大小,行驶过程中不需要配备供气管路。而且本专利技术的减振器不需要配备额外的多根减振器,简化了结构,减轻了整车簧下质量。方案二:在方案一的基础上,调整结构包括由缸体和所述浮动活塞合围成的液压腔,所述液压腔腔壁上设有进出油口。方案三:在方案一或方案二的基础上,所述缸体上于浮动活塞和气压腔活塞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浮动活塞和气压腔活塞相对移动极限的限位块。方案四:在方案一或方案二的基础上,所述气压腔包括由气压腔活塞分隔而成的有杆腔和无杆腔,所述活塞上设有供气体由有杆腔单向通入无杆腔的溢流阀和供气体由无杆腔单向通入有杆腔的泄压阀。本专利技术悬架系统的技术方案是:方案一:一种悬架系统,包括减振器,减振器包括缸体,缸体内具有气压腔,气压腔内设有气压腔活塞,气压腔活塞和缸体的相背的一端分别对应连接所述的车架和车桥,缸体内沿气压腔活塞的移动方向位置可调地密封设置有浮动活塞,所述浮动活塞与缸体合围成封闭的所述气压腔,减振器还包括用于通过调整浮动活塞的位置来调整气压腔的容积进而改变气压腔内气压大小的调整结构。方案二:在方案一的基础上,调整结构包括由缸体和所述浮动活塞合围成的液压腔,所述液压腔的腔壁上设有进出油口,所述进出油口上通过油液管线连接有油泵。方案三:在方案一或方案二的基础上,所述缸体上于浮动活塞和气压腔活塞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浮动活塞和气压腔活塞相对移动极限的限位块。方案四:在方案一或方案二的基础上,所述气压腔包括由气压腔活塞分隔而成的有杆腔和无杆腔,所述活塞上设有供气体由有杆腔单向通入无杆腔的溢流阀和供气体由无杆腔单向通入有杆腔的泄压阀。方案五:在方案一或方案二的基础上,悬架系统包括控制部分,控制部分包括测量气压腔内气压的压力传感器,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具有用于采集CAN总线中的速度信号、纵向加速度信号、方向盘转角信号、方向盘转角速度信号、制动踏板信号、油门踏板信号以及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信号中的至少一个的信号采集端口,所述控制器控制连接有所述的调整结构。本专利技术车辆的技术方案是:方案一:一种车辆,包括悬架系统,悬架系统包括减振器,减振器包括缸体,缸体内具有气压腔,气压腔内设有气压腔活塞,气压腔活塞和缸体的相背的一端分别对应连接所述的车架和车桥,缸体内沿气压腔活塞的移动方向位置可调地密封设置有浮动活塞,所述浮动活塞与缸体合围成封闭的所述气压腔,减振器还包括用于通过调整浮动活塞的位置来调整气压腔的容积进而改变气压腔内气压大小的调整结构。方案二:在方案一的基础上,调整结构包括由缸体和所述浮动活塞合围成的液压腔,所述液压腔的腔壁上设有进出油口,所述进出油口上通过油液管线连接有油泵。方案三:在方案一或方案二的基础上,所述缸体上于浮动活塞和气压腔活塞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浮动活塞和气压腔活塞相对移动极限的限位块。方案四:在方案一或方案二的基础上,所述气压腔包括由气压腔活塞分隔而成的有杆腔和无杆腔,所述活塞上设有供气体由有杆腔单向通入无杆腔的溢流阀和供气体由无杆腔单向通入有杆腔的泄压阀。方案五:在方案一或方案二的基础上,悬架系统包括控制部分,控制部分包括测量气压腔内气压的压力传感器,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具有用于采集CAN总线中的速度信号、纵向加速度信号、方向盘转角信号、方向盘转角速度信号、制动踏板信号、油门踏板信号以及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信号中的至少一个的信号采集端口,所述控制器控制连接有所述的调整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辆中悬架系统、车架和车桥处的装配示意图;图2为图1中悬架系统的示意图;图3为图2中减振器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车辆包括车架1、车桥2和连接两者的悬架系统3,悬架系统3包括减振器和控制部分。减振器包括形成密封腔的缸体5,密封腔包括气压腔7和油压腔12,气压腔7和油压腔12之间通过浮动活塞11分隔开。浮动活塞11密封移动导向装配于缸体5内,位于浮动活塞上的为气压腔7,位于浮动活塞11下的为液压腔12。在气压腔7内密封导向移动装配有气压腔活塞8,气压腔活塞的背离油压腔的一端一体成型有活塞杆6,活塞杆6的一端由缸体内密封穿出。在活塞杆6的穿出端上设置有车架连接环4,用来与车架1相连。在缸体5的朝向车桥的一端设置有车桥连接环13,用来与车桥相连。气压腔活塞8将气压腔7分隔为上部的有杆腔和下部的无杆腔,在气压腔活塞8上设置有溢流阀9和泄压阀14,溢流阀9为由有杆腔至无杆腔中单向导通的单向阀,控制气体仅能从有杆腔流入无杆腔中,在流动的过程中产生阻尼力。泄压阀14为由无杆腔至有杆腔单向导通的单向阀,控制气体仅能从无杆腔流入有杆腔中,在流动的过程中产生阻尼力。本实施例中,在无杆腔的腔壁上安装有限位块10,对气压腔活塞8向下的移动极限和浮动活塞11向上的移动极限进行限制。在有杆腔的腔壁上开设有进排气口,进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振器,包括缸体,缸体内具有气压腔,气压腔内设有气压腔活塞,气压腔活塞和缸体的相背的一端设有分别用于与车架和车桥对应相连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缸体内沿气压腔活塞的移动方向位置可调地密封设置有浮动活塞,所述浮动活塞与缸体合围成封闭的所述气压腔,减振器还包括用于通过调整浮动活塞的位置来调整气压腔的容积进而改变气压腔内气压大小的调整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器,包括缸体,缸体内具有气压腔,气压腔内设有气压腔活塞,气压腔活塞和缸体的相背的一端设有分别用于与车架和车桥对应相连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缸体内沿气压腔活塞的移动方向位置可调地密封设置有浮动活塞,所述浮动活塞与缸体合围成封闭的所述气压腔,减振器还包括用于通过调整浮动活塞的位置来调整气压腔的容积进而改变气压腔内气压大小的调整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调整结构包括由缸体和所述浮动活塞合围成的液压腔,所述液压腔腔壁上设有进出油口。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上于浮动活塞和气压腔活塞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浮动活塞和气压腔活塞相对移动极限的限位块。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腔包括由气压腔活塞分隔而成的有杆腔和无杆腔,所述活塞上设有供气体由有杆腔单向通入无杆腔的溢流阀和供气体由无杆腔单向通入有杆腔的泄压阀。5.一种悬架系统,包括减振器,减振器包括缸体,缸体内具有气压腔,气压腔内设有气压腔活塞,气压腔活塞和缸体的相背的一端分别对应连接所述的车架和车桥,其特征在于:缸体内沿气压腔活塞的移动方向位置可调地密封设置有浮动活塞,所述浮动活塞与缸体合围成封闭的所述气压腔,减振器还包括用于通过调整浮动活塞的位置来调整气压腔的容积进而改变气压腔内气压大小的调整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架系统,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帅李师樊金磊海辰光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