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防撞梁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0805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6 0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防撞梁及汽车,通过设置固定连接的第一防撞梁和第二防撞梁,第一防撞梁和第二防撞梁均沿车身的宽度方向设置,且第二防撞梁用于与前横梁或后横梁固定,第一防撞梁和第二防撞梁的内部分别形成第一缓冲腔和第二缓冲腔,由此,当车辆发生碰撞时第一防撞梁和第二防撞梁均可起到缓冲吸能的作用;此外,第一防撞梁和第二防撞梁上均设有溃缩结构,以便于在发生碰撞时使防撞梁能够吸收更多的能量。相比于现有技术的单层防撞梁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汽车防撞梁能够吸收较多的碰撞能量,安全保护效果更好。

Anti-collision Beams and Automobile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utomobile anti-collision beam and an automobile. The first anti-collision beam and the second anti-collision beam are fixed along th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body by setting a fixed connection of the first anti-collision beam and the second anti-collision beam. The second anti-collision beam is used to fix the front or rear cross beams, and the first anti-collision beam and the second anti-collision beam form the first buffer cavity and the second buffer cavity respectively in the interior of the first anti-collision beam The first and second anti-collision beams can act as energy absorbers when a vehicle collides. In addition, the first and second anti-collision beams are equipped with collapsing structures so that the anti-collision beams can absorb more energy when collision occurs. Compared with the single-layer anti-collision beam structure of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the automobile anti-collision beam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absorb more collision energy and has better safety protection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防撞梁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防撞梁及汽车。
技术介绍
汽车防撞梁设置在车身的前端或后端,主要用于吸收碰撞时产生的碰撞能量,当发生碰撞时,防撞梁作为汽车被动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在保护车辆和乘客的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现有技术中汽车防撞梁,主要由一根沿车身横梁延伸的防撞梁本体构成,防撞梁本体的两端与车身横梁固定连接,在防撞梁本体上还设有溃缩筋或溃缩槽等溃缩结构,以便于在发生碰撞时使防撞梁本体快速的发生溃缩吸能,保护车辆和乘客。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防撞梁的结构比较单薄,车辆发生碰撞时所能吸收的能量较少,安全保护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下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防撞梁及汽车,本技术的汽车防撞梁当车辆发生碰撞时能够吸收较多的碰撞能量,安全保护效果好。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防撞梁,设置在车身的前横梁或后横梁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防撞梁和第二防撞梁,所述第一防撞梁和第二防撞梁均沿车身的宽度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二防撞梁用于与所述前横梁或后横梁固定,所述第一防撞梁和第二防撞梁的内部分别形成第一缓冲腔和第二缓冲腔,所述第一防撞梁和第二防撞梁上均设有溃缩结构如上所述的汽车防撞梁,可选的,所述第一防撞梁包括上表面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所述上表面与两个所述第一侧面固定连接,所述上表面为向上凸起的弧形面。如上所述的汽车防撞梁,可选的,所述上表面上设有第一溃缩结构,所述第一溃缩结构设置在所述上表面的中部。如上所述的汽车防撞梁,可选的,所述第二防撞梁包括顶面、底面和连接所述顶面与底面的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所述顶面、所述第一防撞梁的上表面和两个所述第一侧面共同围成所述第一缓冲腔;所述顶面、底面和两个所述第二侧面共同围成所述第二缓冲腔,所述顶面和底面均为向上凸起的弧形面。如上所述的汽车防撞梁,可选的,所述顶面上设有多个第二溃缩结构,多个所述第二溃缩结构沿所述第二防撞梁的纵向中心面对称分布。如上所述的汽车防撞梁,可选的,所述底面上设有第三溃缩结构,所述第三溃缩结构设置在所述底面的中部。如上所述的汽车防撞梁,可选的,所述第一溃缩结构、第二溃缩结构、第三溃缩结构均为溃缩槽或溃缩筋。如上所述的汽车防撞梁,可选的,所述第一防撞梁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防撞梁的长度,所述第一防撞梁的两端通过连接座与所述车身连接。如上所述的汽车防撞梁,可选的,所述连接座与所述第一防撞梁之间还设有吸能盒。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车身和底盘,所述车身的前横梁和/或后横梁上设有如上任一所述的汽车防撞梁。本技术提供的汽车防撞梁及汽车,通过设置固定连接的第一防撞梁和第二防撞梁,第一防撞梁和第二防撞梁均沿车身的宽度方向设置,且第二防撞梁用于与前横梁或后横梁固定,第一防撞梁和第二防撞梁的内部分别形成第一缓冲腔和第二缓冲腔,由此,当车辆发生碰撞时第一防撞梁和第二防撞梁均可起到缓冲吸能的作用;此外,第一防撞梁和第二防撞梁上均设有溃缩结构,以便于在发生碰撞时使防撞梁能够吸收更多的能量。相比于现有技术的单层防撞梁结构,本技术的汽车防撞梁能够吸收较多的碰撞能量,安全保护效果更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防撞梁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防撞梁的仰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防撞梁的结构简图;图4为图3中的A-A向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防撞梁的结构简图;图6为图5中的B-B向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座的结构简图。附图标记:10-第一防撞梁;11-第一缓冲腔;12-第一溃缩结构;101-上表面;102-第一侧面;20-第二防撞梁;21-第二缓冲腔;22-第二溃缩结构;23-第三溃缩结构;201-顶面;202-底面;203-第二侧面;30-连接座;301-固定孔;40-吸能盒。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方便描述不同的部件,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关系、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汽车是借助于自身的动力装置驱动,且具有4个或4个以上的车轮的非轨道无架线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和/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和/或货物。汽车按照用途分为普通运输汽车和专用车,其中,普通运输汽车又可分为轿车、客车、货车。汽车总体结构通常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以及电器与电子设备四大部分;其中,发动机是使输送进来的燃料燃烧而产生动力的部件,是汽车的动力装置;底盘是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运动并按驾驶员的操纵而正常行驶的部件,是汽车的基体,其上安装有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底盘上承载并安装有车身,车身驾驶员的工作场所,也是装载乘客和货物的部件。车身本体通常由横梁、横梁、立柱、加强板等车身结构件和车身覆盖件焊接而成。而为了保护车辆和乘客的安全,一般在车身的横梁前端还设有防撞梁。汽车防撞梁设置在车身的前端或后端,主要用于吸收碰撞时产生的碰撞能量,当发生碰撞时,防撞梁作为汽车被动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在保护车辆和乘客的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现有技术中汽车防撞梁,主要由一根沿车身横梁延伸的防撞梁本体构成,防撞梁本体的两端与车身横梁固定连接,在防撞梁本体上还设有溃缩筋或溃缩槽等溃缩结构,以便于在发生碰撞时使防撞梁本体快速的发生溃缩吸能,保护车辆和乘客。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防撞梁的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防撞梁,设置在车身的前横梁或后横梁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防撞梁和第二防撞梁,所述第一防撞梁和第二防撞梁均沿车身的宽度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二防撞梁用于与所述前横梁或后横梁固定,所述第一防撞梁和第二防撞梁的内部分别形成第一缓冲腔和第二缓冲腔,所述第一防撞梁和第二防撞梁上均设有溃缩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防撞梁,设置在车身的前横梁或后横梁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防撞梁和第二防撞梁,所述第一防撞梁和第二防撞梁均沿车身的宽度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二防撞梁用于与所述前横梁或后横梁固定,所述第一防撞梁和第二防撞梁的内部分别形成第一缓冲腔和第二缓冲腔,所述第一防撞梁和第二防撞梁上均设有溃缩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撞梁包括上表面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所述上表面与两个所述第一侧面固定连接,所述上表面为向上凸起的弧形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面上设有第一溃缩结构,所述第一溃缩结构设置在所述上表面的中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撞梁包括顶面、底面和连接所述顶面与底面的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所述顶面、所述第一防撞梁的上表面和两个所述第一侧面共同围成所述第一缓冲腔;所述顶面、底面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庆良王庆辉刘伯庚孙仁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