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车身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0855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5 2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的车身构造。其包括接合部(20),接合部(20)被接合成在将一车身构成部件摞在另一车身构成部件上的状态下延伸。接合部(20)具有多个点接合部(21)和黏接部(22)。黏接剂在温度为20℃、激振力的频率为60Hz的条件下具有储能模量在100MPa到800MPa的范围内且损失因子在0.2以上的特性。因此可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实现高刚性和高衰减性的车辆的车身构造。

Vehicle body construc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vehicle body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jointing part (20), which is jointed and extended in a state in which a body component is stacked on another body component. The joint part (20) has a plurality of point joints (21) and an adhesive part (22). The adhesive has the properties of storage modulus ranging from 100 MPa to 800 MPa and loss factor above 0.2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emperature 20 C and frequency of exciting force 60 Hz. Therefore, a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apable of achieving high rigidity and high attenuation at the same time can be provid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车身构造
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的车身构造。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与这里所公开的技术相关,公开了一种在温度为20℃、激振力的频率为30Hz的条件下储能模量在500MPa以下且损失因子在0.2以上的黏弹性部件。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前部车窗部件、支承前部车窗部件的车颈板以及加强车颈板的加强件(由多个长条板状的加强部构成)。为了减少前部车窗部件的振动,用上述粘弹性部件将前部车窗部件和车颈板的结合部位、加强部重叠的结合部位等黏接起来而使其结合在一起。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4-15165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进行点焊的同时还使用黏接剂的焊黏接合能够提高车身的刚性。因此,焊黏接合广泛应用在构成车身的面板、梁等车身构成部件的接合上。为提高车身的刚性,一般情况下,在上述焊黏接合中,使用高储能模量的黏接剂。具体而言,用于焊黏接合的黏接剂的高储能模量至少在1500MPa以上,标准范围为2000MPa~3000MPa。上述黏接剂的损失因子低,大致在0.05左右。通常情况下,黏接剂的储能模量高,刚性就高,损失因子却低。因此,使用现有的储能模量较高的黏接剂,所得到的衰减性相对于车身振动则不高。如果增大黏接剂的损失因子,能够得到较高的衰减性,却会导致储能模量减小,结果是刚性会下降。因此,就经过了焊黏接合的车辆的车身构造而言,难以同时实现高刚性和高衰减性。于是,所公开的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刚性和高衰减性能够同时实现的车辆的车身构造。-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这里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的车身构造。其包括接合部,该接合部被接合成在将一车身构成部件摞在另一车身构成部件上的状态下延伸。所述接合部具有黏接部和多个点接合部。所述黏接部是通过将位于所述一车身构成部件和所述另一车身构成部件之间的黏接剂黏接在所述一车身构成部件和所述另一车身构成部件上而构成的;所述多个点接合部是通过将所述一车身构成部件和所述另一车身构成部件彼此部分地接合在一起而构成的,所述多个点接合部彼此保持有间距地布置在所述接合部的延伸方向上。所述黏接剂在温度为20℃、激振力的频率为60Hz的条件下具有储能模量在100MPa到800MPa的范围内且损失因子在0.2以上的特性。根据该车身构造,包括利用焊黏接合而接合成的接合部,在该接合部使用了具有特有的物性的黏接剂,通过将具有上述特性的黏接剂用在焊黏接合上,就能够同时实现焊黏接合构造的高刚性和高衰减性,这在现有技术中是很困难的。需要说明的是,焊黏接合中的部分接合构造(点接合部)是一个不限于点焊且包括与点焊一样的接合构造的概念。也就是说,本申请专利技术人研究探讨了如何提高焊黏接合构造的衰减性这一问题,并发现:在用于焊黏接合的黏接剂的储能模量和焊黏接合的刚性之间的关系中,存在普遍的预料不到的特性。到目前为止,一直认为储能模量越高,焊黏接合的刚性也越高。但这里弄清楚了,如果储能模量超过100MPa,焊黏接合的刚性的增加率会骤减,即使储能模量有很大的变化,刚性也仅停留在没有太大差别的水平上。而且,还弄清楚了,无论是在将该焊黏接合应用到构造简单的模型系统的情况下,还是在将该焊黏接合应用到复杂的车身构造上的情况下,该特性都具有同样的趋势,具有普遍性。因此,基于该普遍特性,将具有上述特有的物性的黏接剂用于焊黏接合,就能够边确保与现有技术差不多的刚性,边大幅度地提高损失因子。从而很容易地就能够改善乘车舒适性,降低噪音。还可以是这样的,所述黏接剂在温度为20℃、激振力的频率为60Hz的条件下具有储能模量在大于500MPa且600MPa以下的范围内且损失因子在0.3以上的特性。如果将具有该物性的黏接剂用在焊黏接合上,就能够边确保刚性与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储能模量超过1500MPa的黏接剂一样,边大幅度地提高损失因子。结果是,能够同时实现更高的高刚性和高衰减性。还可以是这样的,所述黏接部连续地设置在所述接合部的延伸方向上。这样一来,即使是宽度较窄的接合部,也能够使黏接力均匀地作用在接合部的较大范围内。其结果是,在外力局部地作用于接合部的情况下,也能够让该外力顺利地在接合部的整个区域分散开。故能够提高车身的刚性。还可以是这样的,所述点接合部之间的间距设定在10mm~100mm的范围内。如果点接合部之间的间距过窄,接合对刚性的影响就大,妨碍黏接部的振动衰减效果;如果点接合部之间的间距过宽,接合对刚性的影响就小,会增加黏接部的负担,接合部整体的刚性就可能下降。相对于此,通过将点接合部之间的间距设定在上述范围内,具备刚性和衰减性的黏接部和刚性优良的点接合部就处于一种适当互补的状态,从而能够稳定地同时实现使车身的高刚性和高衰减性。还可以是这样的,所述接合部包括被设置成相隔着规定间距而相对的一对相对接合部,在所述一对相对接合部之间存在闭合截面构造。在该情况下,还可以是这样的,沿着所述相对接合部的面向所述闭合截面构造的内侧的缘部设置有所述黏接部。这样一来,在扭力等外力施加在闭合截面构造上的情况下,相对接合部也会张开,从而能够抑制变形持续地进行下去。结果是,从构造上也能够提高刚性。还可以是这样的,所述接合部包括通过将所述车身构成部件的端部彼此搭接起来而构成的搭接接合部。在该情况下,还可以沿着所述搭接接合部的缘部设置有所述黏接部。这样一来,在该情况下,也能够与上述闭合截面构造的情况一样,从构造上提高刚性。还可以是这样的,在上述接合部中,构成所述接合部的所述一车身构成部件和所述另一车身构成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所述车身构成部件的厚度比2mm薄。若如此,厚度比2mm薄的车身构成部件的接合部会适当地根据黏接剂的刚性发生挠曲变形。这样一来,剪切等载荷施加在设置在接合部的黏接剂上,黏接剂会变形。结果是,能够边确保车身强度,边提高车辆的舒适性。还可以是这样的,所述接合部用在构成所述车辆驾驶室的车身构成部件的接合上。-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所公开的车身构造,在不导致结构复杂的情况下,即能够同时实现高刚性和高衰减性。其结果是,能够边确保必要的车身强度,边很容易地改善乘车舒适性,降低噪音,从而提高车辆的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a)是从左侧方看到的车身的简图。图1(b)从下方看到的车身下部的简图。图2是示出接合部的简图。图3是示出其它接合部的简图。图4是示出用于焊黏接合的黏接剂的储能模量和焊黏接合的刚性之间的关系的图。图5(a)和图5(b)是横梁的纵向剖面的示意图,图5(a)示出施加扭力前的状态,图5(b)是示出施加扭力后的状态。图6(a)和图6(b)分别是图5(a)和图5(b)的比较例,图6(a)示出施加扭力前的状态,图6(b)示出施加扭力后的状态。图7(a)和图7(b)是面板与面板的接合部分的纵向剖面的示意图,图7(a)示出施加扭力前的状态,图7(b)示出施加扭力后的状态。图8(a)和图8(b)分别是图7(a)和图7(b)的比较例,图8(a)示出施加扭力前的状态,8(b)示出施加扭力后的状态。图9(a)是示出黏接部(相对接合部)的变形例的简图。图9(b)是示出黏接部(搭接接合部)的变形例的简图。-符号说明-1-车身;2-驾驶室;3-车身门槛;4-通道加固件;5-横梁;6-地板;20-接合部;20a-搭接接合部;20b-相对接合部;21-点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的车身构造,其包括接合部,该接合部被接合成在将一车身构成部件摞在另一车身构成部件上的状态下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部具有黏接部和多个点接合部,所述黏接部是通过将位于所述一车身构成部件和所述另一车身构成部件之间的黏接剂黏接在所述一车身构成部件和所述另一车身构成部件上而构成的,所述多个点接合部是通过将所述一车身构成部件和所述另一车身构成部件彼此部分地接合在一起而构成的,所述多个点接合部彼此之间保持有间距地布置在所述接合部的延伸方向上,所述黏接剂在温度为20℃、激振力的频率为60Hz的条件下具有储能模量在100MPa到800MPa的范围内且损失因子在0.2以上的特性。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8.24 JP 2017-1616161.一种车辆的车身构造,其包括接合部,该接合部被接合成在将一车身构成部件摞在另一车身构成部件上的状态下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部具有黏接部和多个点接合部,所述黏接部是通过将位于所述一车身构成部件和所述另一车身构成部件之间的黏接剂黏接在所述一车身构成部件和所述另一车身构成部件上而构成的,所述多个点接合部是通过将所述一车身构成部件和所述另一车身构成部件彼此部分地接合在一起而构成的,所述多个点接合部彼此之间保持有间距地布置在所述接合部的延伸方向上,所述黏接剂在温度为20℃、激振力的频率为60Hz的条件下具有储能模量在100MPa到800MPa的范围内且损失因子在0.2以上的特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黏接剂在温度为20℃、激振力的频率为60Hz的条件下具有储能模量在大于500MPa且600MPa以下的范围内且损失因子在0.3以上的特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黏接部连续地设置在所述接合部的延伸方向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点接合部之间的间距设定在10mm~100mm的范围内。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黏接部连续地设置在所述接合部的延伸方向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点接合部之间的间距设定在10mm~100mm的范围内。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部包括被设置成相隔着规定间距而相对的一对相对接合部,在所述一对相对接合部之间存在闭合截面构造。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部包括被设置成相隔着规定间距而相对的一对相对接合部,在所述一对相对接合部之间存在闭合截面构造。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田智也野中隆治长友博之
申请(专利权)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