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3500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9 2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胎胎面花纹结构,胎面全圆周由复数个花纹块单元沿周向间隔设置,各花纹块单元包括分布于胎面上的凸起的花纹块;凸起的花纹块为各花纹块单元包括在胎面中心线上设置有“十”字型防滑部的第一中心块、第二中心块、第三中心块,胎肩位置的第一胎肩块、第二胎肩块,在胎面中心线与胎肩之间的过渡区域设置的两第一过渡块和两第二过渡块;所述各花纹块均设置为多边形;所述第二中心块、第三中心块为左右两端外凸的整体横向花纹块和整体纵向花纹块;所述第一过渡块为前端窄、后端宽的类“b”字型,第二过渡块为四边形;从而提高轮胎的防滑、抓地与牵引性能,同时兼顾花纹块刚性,确保了越野性能。

A tyre tread pattern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ire tread pattern structure, in which the entire circumference of the tread is arranged by a plurality of pattern block units at circumferential intervals, each pattern block unit includes a raised pattern block distributed on the tread; the raised pattern block is the first central block, the second central block and the third central block of the pattern block unit including a ten-shaped anti-skid part arranged on the tread central line, and the tire. The first shoulder block and the second shoulder block at shoulder position are two first transition blocks and two second transition blocks arranged in the transition area between the tread center line and the shoulder; each pattern block is arranged as a polygon; the second and third central blocks are the whole transverse pattern block and the whole longitudinal pattern block with convex left and right ends; and the first transition block is a narrow front end and a wide rear end. The second transition block is quadrilateral, so as to improve the anti-skid, grip and traction performance of tires, whil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rigidity of pattern blocks, ensuring cross-country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充气轮胎,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山地自行车的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技术介绍
胖车是山地自行车延伸出来的新车型,主要穿梭在冰雪地、轻度越野路面,相比传统的山地自行车,该车型使用的路况相对平坦,其配套轮胎断宽较大,因此相比传统山地车胎的胎体更加宽大,减震、缓冲效果好,在野外路况使用时的骑行稳定性佳,但冬季的路面覆盖有冰、雪,现有胖车轮胎颗粒状花纹的防滑、抓地及牵引性能不足。忽略材料对轮胎性能的影响,现有采用以下三种方式改善防滑、抓地及牵引性能:1、在颗粒状花纹表面设置锯齿状或波浪状的刀槽;2、在颗粒状花纹表面增加防滑钉;3、前述两种方式混合搭配设计在同一个颗粒状花纹表面上。虽然花纹块表面设置锯齿状或波浪状的横向刀槽,增加边缘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防滑性和抓地性,但密集的横向刀槽往往会降低花纹块刚性,使轮胎越野性能下降,而且横向刀槽产生的径向变形有限,对于稍厚的冰雪路面牵引性的改善效果不显著。另外,在花纹块表面增加凸起的防滑钉,尖锐的钉缘虽可破除冰雪提升牵引性,但是在使用中钉孔容易应力集中,特别对于自行车胎颗粒状花纹来说,其花纹块体积相对有限,更容易在防滑钉孔周边的花纹产生裂缝进而撕裂花纹,影响磨耗性和越野性能。再者,对于横向刀槽和防滑钉的混合搭配,在横向刀槽对花纹刚性削弱的前提下,防滑钉脱落或花纹块撕裂问题则相对更加频繁。因此,上述三种方式对于冰雪路面的性能确有一定的改善,但同时也带来上述的负面影响,无法应对胖车所经过的冰雪地、轻度越野路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能改善冰雪地防滑、抓地及牵引性能,还能兼顾花纹块刚性,确保轮胎越野性能的轮胎胎面花纹结构。本技术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少防滑钉脱落或花纹块撕裂问题产生的轮胎胎面花纹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轮胎胎面花纹结构,胎面全圆周由复数个花纹块单元沿周向间隔设置,各花纹块单元包括分布于胎面上的凸起的花纹块;其中:所述凸起的花纹块为各花纹块单元包括的在胎面中心线上自前向后排列的第一中心块、第二中心块、第三中心块,以胎面中心线为对称的胎肩位置自前向后配置的第一胎肩块、第二胎肩块,以胎面中心线为对称的在胎面中心线与胎肩之间的过渡区域自内向外设置有两第一过渡块和两第二过渡块,两第一过渡块、第二过渡块分别呈交替排列;所述第一中心块为前端窄、后端宽的类“子弹型”;所述第一中心块表面设置有“十”字型防滑部;所述第二中心块为左右两端外凸的整体横向花纹块,第三中心块为左右两端外凸的整体纵向花纹块;所述第一过渡块为前端窄、后端宽的类“b”字型,第二过渡块为四边形;所述第一胎肩块、第二胎肩块为不规则多边形。所述防滑部由纵向槽、横向槽、切角以及中心柱组合而成,纵向槽设置在胎面中心线上,横向槽与纵向槽交叉设置,纵向槽、横向槽二者交叉成“十”字型,在交叉处分别设置四个方向的切角。所述纵向槽的槽宽为0.8mm-1.8mm,横向槽的槽宽需大于纵向槽的槽宽,横向槽的槽宽小于等于2.8mm,纵向槽和横向槽的深度相等,该深度为20%-40%的第一中心块的高度。所述四个切角围成的中心位置配置一个中心柱,中心柱的高度与纵向槽或横向槽的深度具有高度差。所述中心柱高度小于纵向槽或横向槽的深度,此时高度差为0.2mm-1.2mm;所述中心柱高度大于纵向槽或横向槽的深度,此时高度差为0.2mm-0.8mm。所述第二中心块在外凸位置设置横短槽,横短槽的一端贯穿外凸边缘,而另一端则封闭在第二中心块内;所述第三中心块在中心处设置纵长槽,纵长槽至少一端封闭在第三中心块内。所述第一过渡块和第二过渡块交替配置;该第一过渡块的内端为单一直线边缘,而外端为至少三段直线组成的折线边缘;所述第一过渡块和第二过渡块上分别增加防滑钉。所述第一过渡块的第一防滑钉设置在“b”字型的宽度较大的后端,而第二过渡块的第二防滑钉设置在第二过渡块的几何中心位置,且第一过渡块和第二过渡块的任何边缘分别与防滑钉边缘的距离均大于2.0mm。所述第二中心块一端外凸位置设置横短槽,而另一端靠近外凸位置设置第三防滑钉;所述相邻花纹块单元的第二中心块的横短槽和第三防滑钉位置交替变换;所述第二中心块的任何边缘与第三防滑钉边缘的距离均大于2.0mm。所述第一过渡块在宽度较大的后端表面设置“十”字型防滑部,防滑部由纵向槽、横向槽、切角以及中心柱组合而成,纵向槽设置在胎面中心线上,横向槽与纵向槽交叉设置,纵向槽、横向槽二者交叉成“十”字型,在交叉处分别设置四个方向的切角,四个切角围成的中心位置配置一个中心柱。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通过在胎面第一中心块表面设置“十”字型的防滑部,以产生多方向边缘效应和径向变形差异,提高防滑、抓地与牵引性能,同时兼顾花纹块刚性,确保了越野性能;而第二中心块和第三中心块分别为左右两端外凸的整体横向和整体纵向花纹块搭配且第一过渡块为前端窄、后端较宽的类“b”字型,第二过渡块为相对规则的四边形设计,在胎肩交替配置的不规则多边形的第一胎肩块、第二胎肩块,以此增加边缘效应,提高防滑与抓地性能。为了进一步提升轮胎在雪地、冰面的行驶性能,优选地,在第二中心块或/和第一过渡块或/和第二过渡块上设置防滑钉,同时合理化防滑钉位置设计,减少防滑钉脱落或花纹块撕裂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轮胎实施例一的胎面花纹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胎面一个花纹块单元示意图;图3为一种第一中心块10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A’一种剖示图;图5为图4第一中心块10在冰雪地的接地示意图;图6为图3中A-A’另一种剖示图;图7为图6第一中心块10在冰雪地的接地示意图;图8为另一种第一中心块10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轮胎实施例二的胎面花纹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胎面一个花纹块单元。符号说明1胎面2冰雪地面10第一中心块11防滑部11a纵向槽11b横向槽11c切角11d中心柱20第二中心块21横短槽22第三防滑钉30第三中心块31纵长槽40第一过渡块41第一防滑钉42防滑部50第二过渡块51第二防滑钉60第一胎肩块70第二胎肩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解释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中:竖直方向设定为轮胎径向,横向方向设定为轮胎轴向,单点划线表示赤道平面,箭头指向为轮胎的行驶方向。花纹块指向行驶方向的一端代表前端,花纹块逆向行驶方向的一端代表后端,花纹块靠近胎面中心线CL的一端代表内端,花纹块远离胎面中心线CL的一端代表外端。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特征,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该特征的数量。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轮胎胎面1上设置了复数个凸起的花纹块,全圆周由复数个花纹块单元沿周向间隔设置,胎面1两侧的花纹块沿赤道平面对称分布。图2所示为一个花纹块单元,包含了:在胎面中心线CL上自前向后排列的第一中心块10、第二中心块20、第三中心块30,在胎面边缘的胎肩位置配置了第一胎肩块60、第二胎肩块70,在胎面中心线CL和胎面边缘的胎肩之间的过渡区域设置两个第一过渡块40、两个第二过渡块50。由于胎面1两侧的花纹块沿赤道平面对称分布,因此每个花纹块单元包含了一个第一中心块10、一个第二中心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胎胎面花纹结构,胎面全圆周由复数个花纹块单元沿周向间隔设置,各花纹块单元包括分布于胎面上的凸起的花纹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花纹块为各花纹块单元包括的在胎面中心线上自前向后排列的第一中心块、第二中心块、第三中心块,以胎面中心线为对称的胎肩位置自前向后配置的第一胎肩块、第二胎肩块,以胎面中心线为对称的在胎面中心线与胎肩之间的过渡区域自内向外设置有两第一过渡块和两第二过渡块,两第一过渡块、第二过渡块分别呈交替排列;所述第一中心块为前端窄、后端宽的类“子弹型”;所述第一中心块表面设置有“十”字型防滑部;所述第二中心块为左右两端外凸的整体横向花纹块,第三中心块为左右两端外凸的整体纵向花纹块;所述第一过渡块为前端窄、后端宽的类“b”字型,第二过渡块为四边形;所述第一胎肩块、第二胎肩块为不规则多边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胎胎面花纹结构,胎面全圆周由复数个花纹块单元沿周向间隔设置,各花纹块单元包括分布于胎面上的凸起的花纹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花纹块为各花纹块单元包括的在胎面中心线上自前向后排列的第一中心块、第二中心块、第三中心块,以胎面中心线为对称的胎肩位置自前向后配置的第一胎肩块、第二胎肩块,以胎面中心线为对称的在胎面中心线与胎肩之间的过渡区域自内向外设置有两第一过渡块和两第二过渡块,两第一过渡块、第二过渡块分别呈交替排列;所述第一中心块为前端窄、后端宽的类“子弹型”;所述第一中心块表面设置有“十”字型防滑部;所述第二中心块为左右两端外凸的整体横向花纹块,第三中心块为左右两端外凸的整体纵向花纹块;所述第一过渡块为前端窄、后端宽的类“b”字型,第二过渡块为四边形;所述第一胎肩块、第二胎肩块为不规则多边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部由纵向槽、横向槽、切角以及中心柱组合而成,纵向槽设置在胎面中心线上,横向槽与纵向槽交叉设置,纵向槽、横向槽二者交叉成“十”字型,在交叉处分别设置四个方向的切角。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槽的槽宽为0.8mm-1.8mm,横向槽的槽宽需大于纵向槽的槽宽,横向槽的槽宽小于等于2.8mm,纵向槽和横向槽的深度相等,该深度为20%-40%的第一中心块的高度。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切角围成的中心位置配置一个中心柱,中心柱的高度与纵向槽或横向槽的深度具有高度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柱高度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文艳林冠宏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