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3106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9 1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胎,包括胎面和胎肩,胎面两侧分别连接于左右两侧的胎肩,所述轮胎的径向截面中,胎面或胎肩的表面凸起形成有凸块,该凸块的凸起方向为由轮胎的内圈向外圈方向,且凸块的根部向顶端的方向逐渐偏离轮胎径向截面的中心线。采用上述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轮胎行进时,凸块受压形变,实现减震作用,同时增加了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轮胎的抓地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轮胎中部的宽度对比现有的实心胎更小,轮胎中部聚集的热量更容易散发到两侧,提高了散热性能;相比现有实心胎,实现相同的接触面积,所需要的材料更少,从而实现节省材料和降低生产成本。

A tyr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ire, which comprises a tread and a shoulder. The two sides of the tread are connected to the shoulders on both sides respectively. In the radial cross section of the tire, the surface of the tread or the shoulder bulges to form a bump. The bulge direction is from the inner ring of the tire to the outer ring, and the root of the bump gradually deviates from the center line of the radial cross section of the tire. With the above structure,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process of the invention, the bump is compressed and deformed to achieve shock absorption, and the contact area between the tire and the ground is increased to improve the grip performance of the tire; the width of the middle part of the tire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existing solid tire, and the accumulated heat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tire is more easily distributed to both sides, thus improving the heat dissipation performance. With solid tires, the same contact area can be achieved, and less materials are needed, thus saving materials and reducing production cos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轮胎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轮胎。
技术介绍
轮胎是在各种车辆或机械上装配的接地滚动的圆环形弹性橡胶制品,通常安装在金属轮辋上,能支承车身,缓冲外界冲击,实现与路面的接触并保证车辆的行驶性能。轮胎常在复杂和苛刻的条件下使用,它在行驶时承受着各种变形、负荷、力以及高低温作用,因此必须具有较高的承载性能、牵引性能、缓冲性能。同时,还要求具备高耐磨性和耐屈挠性,以及低的滚动阻力与散热性。现有气胎和实心胎,气胎是普通胎,耐用性和承重性强,缺点是一有破孔就漏光气体。为了解决轮胎的漏气问题,业内开发出了实心胎结构,克服了漏气问题。但实心胎多用于低速车,因为实心胎在高速运转时,实心胎在地面持续滚动,其内部发生持续高频率形变而产生大量热量,因为轮胎是实心结构,热量聚集在轮胎的内部无法及时散开,长时间行进将导致实心胎内部的材料热熔,产生烧心现象,影响实心胎的使用寿命。并且轮胎使用时仅胎面与地面接触,轮胎的形变有限,所能产生的抓地力有限,并且轮胎材料的有效利用率低,导致材料浪费、成本增高。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针对上述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胎,可以提高轮胎的散热性能和抓地性能,同时实现节省材料、降低生产成本。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轮胎,包括胎面和胎肩,胎面两侧分别连接于左右两侧的胎肩,所述轮胎的径向截面中,胎面或胎肩的表面凸起形成有凸块,该凸块的凸起方向为由轮胎的内圈向外圈方向,且凸块的根部向顶端的方向逐渐偏离轮胎径向截面的中心线,所述凸块沿轮胎的周向形成一圈。所述凸块的数量为两个,这两个凸块分别形成于轮胎的左右两侧。所述左右两侧的凸块呈镜像对称。所述轮胎由轮胎的中心面将轮胎分成对称的左半胎和右半胎,左半胎胶合于右半胎。所述轮胎的内圈形成有用以连接轮胎和轮毂的连接部,连接部配合于轮毂的一面形成有一圈凹槽。所述凹槽中配合有支撑件,该支撑件的形状匹配于凹槽的形状。所述支撑件为金属材质。采用上述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轮胎行进时,凸块受压形变,实现减震作用,同时增加了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轮胎的抓地性能;本专利技术轮胎中部的宽度对比现有的实心胎更小,轮胎中部聚集的热量更容易散发到两侧,提高了散热性能;相比现有实心胎,实现相同的接触面积,所需要的材料更少,从而实现节省材料和降低生产成本。此外,连接部设有凹槽,进一步提高了本专利技术的散热性能;在凹槽中配合支撑件,可以避免内部聚热的问题和提高承载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正视图;图4为图2中A-A处的断面图;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分体设计的部分结构断面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图10为图9中C-C处的断面图;图11为图10中D处的放大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配合有支撑件的部分结构断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阐述。为叙述方便,下文中“上”“下”“左”“右”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但不对本专利技术结构起限定作用。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一种轮胎,包括胎面1和胎肩2,胎面1两侧分别连接于左右两侧的胎肩2。该轮胎的径向截面中,胎面1或胎肩2的表面凸起形成有凸块3,该凸块3的凸起方向为由轮胎的内圈向外圈方向,且凸块3的根部向顶端的方向逐渐偏离轮胎径向截面的中心线,该凸块3沿轮胎的周向形成一圈。上述凸块3的数量为两个,这两个凸块3分别形成于轮胎的左右两侧,且左右两侧的凸块3呈镜像对称。上述凸块3为长条形状,可以以凸块3的根部为轴产生一定程度的弯曲形变。本实施例的图示中,凸块3形成于胎肩2,但不局限于此。上述轮胎的内圈形成有连接部4,连接部4用以连接轮胎与轮毂5。如图6所示,该轮胎在地面6行进过程中,轮胎所承担的重力传递由车辆本身、轮毂5、连接部4、胎面1/胎肩2并传递至凸块3,凸块3受压形变,形变过程实现减震的效果;胎面1和凸块3的侧面接触于地面6,相比于现有实心胎的胎面1接触地面6,增大了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轮胎的抓地性能;同时轮胎中部的宽度小于现有结构,轮胎中部聚集的热量更容易散发到两侧,提高了散热性能,从而降低内部聚热对轮胎寿命的影响;由于凸块3可以增大接触面积,实现相同的接触面积,本专利技术所用的轮胎材料更少,从而可以节省材料、降低生产成本。如图7所示,上述轮胎可以是分体设计的,由轮胎的中心面将轮胎分成对称的左半胎7和右半胎8,左半胎7胶合于右半胎8。分体设计的结构相比于一体结构的轮胎更容易生产,只需要设计一半结构的模具即可,降低了生产成本和难度。如图8至图1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上述连接部4配合于轮毂5的一面形成有一圈凹槽41,使轮胎的内侧形成空心结构,可以增强轮胎的减震性能,且进一步防止轮胎内部聚热的问题。如图12所示,上述凹槽41中可配合有支撑件9,该支撑件9的形状匹配于凹槽41的形状,且该支撑件6为金属材质,可以增强轮胎的承载性能,并且金属材质不同于轮胎的材质,同样可以避免内部聚热的问题。通过上述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轮胎行进时,凸块3受压形变,实现减震作用,同时增加了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轮胎的抓地性能;本专利技术轮胎中部的宽度对比现有的实心胎更小,轮胎中部聚集的热量更容易散发到两侧,提高了散热性能;相比现有实心胎,实现相同的接触面积,所需要的材料更少,从而实现节省材料和降低生产成本。此外,连接部4设有凹槽41,进一步提高了本专利技术的散热性能;在凹槽41中配合支撑件9,可以避免内部聚热的问题和提高承载性能。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胎,包括胎面和胎肩,胎面两侧分别连接于左右两侧的胎肩,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的径向截面中,胎面或胎肩的表面凸起形成有凸块,该凸块的凸起方向为由轮胎的内圈向外圈方向,且凸块的根部向顶端的方向逐渐偏离轮胎径向截面的中心线,所述凸块沿轮胎的周向形成一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胎,包括胎面和胎肩,胎面两侧分别连接于左右两侧的胎肩,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的径向截面中,胎面或胎肩的表面凸起形成有凸块,该凸块的凸起方向为由轮胎的内圈向外圈方向,且凸块的根部向顶端的方向逐渐偏离轮胎径向截面的中心线,所述凸块沿轮胎的周向形成一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的数量为两个,这两个凸块分别形成于轮胎的左右两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两侧的凸块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毅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连科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