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轮驱动的SUV后副车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9362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6 0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四轮驱动的SUV后副车架结构,包括左纵梁、右纵梁、前横梁和后横梁,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分别焊接在前横梁和后横梁上,还包括一个配重支架,所述配重支架具有与所述前横梁相匹配的形状,所述配重支架安装在前横梁上,所述配重支架的两端设有用于安装后差速器的固定套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四轮驱动的后副车架NVH影响问题,在原后副车架基础上,在前横梁上设置配重支架,该配重支架的两端设置固定套管,用于安装后差速器,不受空间布置、加工成本、重量等因素限制,性能提升可行性空间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四轮驱动的SUV后副车架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四轮驱动的SUV后副车架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主流的四轮驱动SUV的后副车架均采用“井”字型设计,如图1、图2所示,其结构特点是左纵梁,右纵梁分别焊接在前横梁和后横梁上,后差速器通过连接压装在后副车架内的固定套管内,固定在后副车架上,其中前端左、右差速器安装套管独立焊接。针对四轮驱动的后副车架,往往还要考虑后差速器工作时产生并传递到副车架上的交变载荷以及高频振动,即NVH影响。通常差速器的质心靠前,所产生的载荷大部分由前面两个固定套管承受,因此设计上通常通过优化后副车架的前横梁的设计达到最有效的性能提高,常见的方法是增加前横梁的直径,即加大横梁壁厚来实现后副车架的整体模态,从而提高相关连接点的动、静刚度,但往往受制于空间布置、加工成本、重量等因素,其性能提升可行性的空间并不是太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四轮驱动的SUV后副车架结构。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四轮驱动的SUV后副车架结构,包括左纵梁、右纵梁、前横梁和后横梁,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分别焊接在前横梁和后横梁上,还包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四轮驱动的SUV后副车架结构,包括左纵梁、右纵梁、前横梁和后横梁,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分别焊接在前横梁和后横梁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配重支架,所述配重支架具有与所述前横梁相匹配的形状,所述配重支架安装在前横梁上,所述配重支架的两端设有用于安装后差速器的固定套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轮驱动的SUV后副车架结构,包括左纵梁、右纵梁、前横梁和后横梁,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分别焊接在前横梁和后横梁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配重支架,所述配重支架具有与所述前横梁相匹配的形状,所述配重支架安装在前横梁上,所述配重支架的两端设有用于安装后差速器的固定套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轮驱动的SUV后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支架呈“︹”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四轮驱动的SUV后副车架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斌曹蕾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思致汽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