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框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0197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框架结构,包括前防撞梁、吸能盒、上纵梁、纵梁、减震塔顶支架、边梁和铰链柱,所述前防撞梁、吸能盒和纵梁依次连接,所述上纵梁和边梁分别与铰链柱连接,还包括副吸能盒和前舱加强横梁,所述副吸能盒与前防撞梁连接,并将撞击力传递给上纵梁,所述上纵梁依次通过减震塔顶支架和前舱加强横梁将撞击力传递至非撞击侧。与现有技术相比,减低整车重量的同时提高碰撞安全性能和整车扭转刚度,也降低主机厂的生产制造成本,进而提高了传统车的燃油经济性和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框架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整车框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框架结构。
技术介绍
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评价规程于2017年7月正式发布,该评价规程的主要内容是引用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的相关评价标准。其中存在目前世界公认最严苛的碰撞工况——25%小偏置刚性碰撞,此工况对于国内主机厂来说存在极大的挑战。由于是一个全新的碰撞工况,目前国内主机厂和院校机构针对如何提高汽车在25%小偏置刚性碰撞工况中的被动安全性能,主要的研究思路仍然是通过加宽前防撞梁和延长上纵梁等车身结构来实现,此设计是通过车体结构的加强硬抗住来自于25%小偏置刚性壁障的冲击。针对25%小偏置刚性碰撞工况,现有的通过加宽前防撞梁和延长上纵梁结构,或是在左右上纵梁之前添加横梁,又或是在铰链柱和门槛前端中加入各种增强结构等思路相对比较单一,基本均是在原有的车身结构上做加强,通过车体结构的加强硬抗住来自于25%小偏置刚性壁障的冲击,没有系统的重新设计车身框架结构,这会导致白车身的重量出现极大的增加,进而导致主机厂成本的上升,也会对传统车的燃油经济性和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框架结构,包括前防撞梁(1)、吸能盒(2)、上纵梁(4)、纵梁(5)、减震塔顶支架(6)、边梁(9)和铰链柱(11),所述前防撞梁(1)、吸能盒(2)和纵梁(5)依次连接,所述上纵梁(4)和边梁(9)分别与铰链柱(11)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副吸能盒(3)和前舱加强横梁(7),所述副吸能盒(3)与前防撞梁(1)连接,并将撞击力传递给上纵梁(4),所述上纵梁(4)依次通过减震塔顶支架(6)和前舱加强横梁(7)将撞击力传递至非撞击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框架结构,包括前防撞梁(1)、吸能盒(2)、上纵梁(4)、纵梁(5)、减震塔顶支架(6)、边梁(9)和铰链柱(11),所述前防撞梁(1)、吸能盒(2)和纵梁(5)依次连接,所述上纵梁(4)和边梁(9)分别与铰链柱(11)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副吸能盒(3)和前舱加强横梁(7),所述副吸能盒(3)与前防撞梁(1)连接,并将撞击力传递给上纵梁(4),所述上纵梁(4)依次通过减震塔顶支架(6)和前舱加强横梁(7)将撞击力传递至非撞击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能块(8),所述吸能块(8)将撞击力通过边梁(9)传递给乘员舱的铰链柱(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思致汽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