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轴形式的双离合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6008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23:57
提出了一种副轴形式的双离合变速器,包括:第一和第二变速器输入轴(EW1、EW2)以及第一和第二副轴(VW1、VW2),其中,在第一副轴(VW1)上设置有能切换的第一和第三空套齿轮(L1、L3),所述空套齿轮(L1、L3)分别与设置在第一变速器输入轴(EW1)上的第一和第三固定齿轮(F1、F3)啮合以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一个挡位的齿轮级(i1、i3),其中,在第一副轴(VW1)上设置有能切换的第二和第四空套齿轮(L2、L4),所述能切换的第二和第四空套齿轮(L2、L4)分别与设置在第二变速器输入轴(EW2)上的第二和第四固定齿轮(F2、F4)啮合以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一个挡位的齿轮级(i2、i4),其中,在第二副轴(VW2)上设置有能切换的第五空套齿轮(L5),所述能切换的第五空套齿轮(L5)与第三固定齿轮(F3)啮合以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一个挡位的齿轮级(i5),其中,在第二副轴(VW2)上设置有能切换的第六空套齿轮(L6),所述能切换的第六空套齿轮(L6)与第四固定齿轮(F4)啮合以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一个挡位的齿轮级(i6),其中,在第一或第二副轴(VW1、VW2)上设置有能切换的第七空套齿轮(L7),所述能切换的第七空套齿轮(L7)与设置在第一变速器输入轴上的第五固定齿轮(F5)啮合以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一个挡位的齿轮级(i7),其中,在第二副轴(VW2)上设置有能切换的第八空套齿轮(LR),所述能切换的第八空套齿轮(LR)与第二空套齿轮(L2)或与同第二固定齿轮(F2)啮合的中间齿轮(Z1)啮合以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后退挡位的齿轮级(iR)。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with Countershaft Type

A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in the form of Vice-shaft is proposed, which includes the input shafts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transmission (EW1, EW2) and the first and second vice-shafts (VW1, VW2). The first and third empty-sleeve gears (L1, L3) capable of switching are arranged on the first Vice-shaft (VW1), and the empty-sleeve gears (L1, L3)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in the first transmission. The first and third fixed gears (F1, F3) on the input shaft (EW1) engage to form gear stages (i1, i3) matching a gear position belonging to the transmission. The second and fourth empty sets of gears (L2, L4) capable of switching are arranged on the first pair of axles (VW1), and the second and fourth empty sets of gears (L2, L4) capable of switching are respectively set in the second and fourth empty sets of gears (L2, L4). The second and fourth fixed gears (F2, F4) on the transmission input shaft (EW2) engage to form a gear stage (i2, i4) matching one gear position of the transmission. A fifth empty gear (L5) capable of switching is arranged on the second Vice-shaft (VW2), and the fifth empty gear (L5) capable of switching is meshed with the third fixed gear (F3) to form a matching. A gear stage (i5) belonging to one gear position of the transmission is provided with a switchable sixth empty sleeve gear (L6) on the second Vice-shaft (VW2). The switchable sixth empty sleeve gear (L6) meshes with the fourth fixed gear (F4) to form a gear stage (i6) matching one gear position of the transmission, in which the first or second Vice-shaft (VW1, F4) is provided. The seventh empty sleeve gear (L7) capable of switching is provided on VW2. The switchable seventh empty sleeve gear (L7) engages with the fifth fixed gear (F5) set on the input shaft of the first transmission to form a gear stage (i7) matched with a gear position belonging to the transmission. The eighth empty sleeve gear (LR) capable of switching is arranged on the second vice shaft (VW2). The switchable eighth empty sleeve gear (LR) is meshed with the second empty sleeve gear (L2) or the intermediate gear (Z1) meshed with the second fixed gear (F2) to form a gear stage (iR) matching the back gear of the transmis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副轴形式的双离合变速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副轴形式的双离合变速器。
技术介绍
基本上,双离合变速器由两个具有不同的齿轮对的子变速器或传动杆、两个动力换挡离合器、驱动轴和输出轴构成以及根据挡位数由形状锁合的换挡离合器构成,其中所述动力换挡离合器分别配设有一个子变速器。在此情况下,这些挡位交替地设置在两个子变速器中,使得可能的是,在无负载的子变速器中预选一个挡位,而转矩由另一子变速器传递。换挡通过如下方式实现:要传递的转矩从其中一个动力换挡离合器传递给另一动力换挡离合器,使得这些挡位无负载地并且无牵引力中断地以及在能切换的挡位无张紧的情况下可以切换。通常利用子变速器可以切换奇数的挡位而利用另一子变速器可以切换偶数挡位和后退挡位。双离合变速器的优点在于相对于行星齿轮结构形式的变速器有效率优点、通过子变速器引起的挡位的更自由的变速比选择和高转速适用性和运动行驶特性。在本申请人的DE102007049271A1中获知一种双离合变速器,其具有:两个离合器,其输入侧与驱动轴连接而其输出侧分别与两个彼此共轴设置的变速器输入轴中的一个变速器输入轴连接;具有至少两个副轴,在所述副轴上可转动地支承构成为空套齿轮的挡位齿轮;具有以抗相对转动的方式设置在两个变速器输入轴上的和构成为固定齿轮的挡位齿轮,其至少一部分与空套齿轮啮合;具有多个联接设备,用于以抗相对转动的方式将空套齿轮与副轴连接;具有分别设置在两个副轴上的输出齿轮,其分别与输出轴的齿部联接;以及具有至少一个换挡元件,用于以抗相对转动的方式将两个挡位齿轮连接,其中多个负载能切换的前进挡位和至少一个后退挡位是能切换的。在已知的双离合变速器中设计为,设置三个双齿轮层并且在每个双齿轮层中第一和第二副轴的每个空套齿轮关联有其中一个变速器输入轴的一个固定齿轮,其中在每个双齿轮层中至少一个空套齿轮对于至少两个挡位而言是可用的,使得至少一个曲径挡位经由至少一个换挡元件可切换。该双离合变速器尤其适合于车辆的前横置结构形式。适合于车辆的前横置结构形式的另一双离合变速器在本申请人的DE102007049267A1中公开,两个离合器的输入侧与驱动轴连接而其输出侧分别与两个相对彼此共轴设置的变速器输入轴中的一个输入轴连接。已知的变速器具有至少一个换挡元件,用于分离两个变速器输入轴,其中至少六个可动力切换的前进挡位和至少一个后退挡位是能切换的并且其中三个齿轮层或四个齿轮层设置为使得至少一个可动力切换的曲径挡位经由用于将两个变速器挡位轴联接的换挡元件可切换。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双离合变速器中,在变换行驶方向时(即从前进行驶变换到后退行驶,反之亦然)受制于功能而会出现时间延迟,因为在可以使用变速器的起动元件之前,对于一个行驶方向所需的换挡元件必须被挂出而用于实现其他行驶方向的其他换挡元件必须被挂入。这因不仅在前进挡位而且在后退挡位中使用齿轮和换挡元件而造成。此外,当形状锁合的换挡元件例如爪式换挡元件用作高效的和成本低廉的换挡元件时,在变换行驶方向时换挡元件的变换只能在车辆近似静止的情况下才能实施,因为要不然在操作形状锁合的元件时形成的转矩冲击是不可接受的或导致换挡元件的不期望的磨损。因此不利地,由自动变速器车辆的驾驶员习惯的要求行驶方向变换的功能在残速度达到10km/h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基于的任务是说明一种副轴形式的双离合变速器,其适合于前横置结构并且能够实现快速和舒适的行驶方向变换。该任务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来解决。其他优点和有利的设计方案从从属权利要求中得到。因此,提出了一种副轴形式的变速器,包括:与第一动力换挡离合器的输出侧连接的并且构成为实心轴的第一变速器输入轴,所述第一变速器输入轴配属于第一子变速器;与第二动力换挡离合器的输出侧连接的并且构成为空心轴的第二变速器输入轴,所述第二变速器输入轴配属于第二子变速器并且第一变速器输入轴引导穿过第二变速器输入轴;以及第一和第二副轴,所述副轴分别具有设置在这两个副轴上的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分别与输出轴的齿部联接,其中,在第一副轴上设置有能切换的第一和第三空套齿轮,所述能切换的第一和第三空套齿轮分别与设置在第一变速器输入轴上的第一和第三固定齿轮啮合用以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挡位的齿轮级,其中,在第一副轴上设置有能切换的第二和第四空套齿轮,所述能切换的第二和第四空套齿轮分别与设置在第二变速器输入轴上的第二和第四固定齿轮啮合用以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挡位的齿轮级,并且其中,在第二副轴上设置有能切换的第五空套齿轮,所述能切换的第五空套齿轮与设置在第一变速器输入轴EW1上的第三固定齿轮啮合用以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挡位的齿轮级。此外,在第二副轴上设置有能切换的第六空套齿轮,所述能切换的第六空套齿轮与设置在第二变速器输入轴上的第四固定齿轮啮合用以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挡位的齿轮级,其中,在第一或第二副轴上设置有能切换的第七空套齿轮,所述能切换的第七空套齿轮与设置在第一变速器输入轴上的第五固定齿轮啮合用以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挡位的齿轮级。在第二副轴上设置有能切换的第八空套齿轮,该能切换的第八空套齿轮与设置在第一副轴上的第二空套齿轮或与同设置在第二变速器输入轴上的第二固定齿轮啮合的中间齿轮啮合用以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后退挡位的齿轮级。在此情况下,与空套齿轮啮合以形成配设给变速器的奇数挡位的固定齿轮设置在第一变速器输入轴上,其中,与变速器的空套齿轮啮合以形成配设给变速器的偶数挡位或配设给后退挡位的齿轮级的固定齿轮设置在第二变速器输入轴上。替选地,可以将双离合变速器的子变速器互换,使得与空套齿轮啮合以形成配设给变速器的奇数挡位的齿轮级的固定齿轮设置在第二变速器输入轴上,并且与变速器的空套齿轮啮合以形成配设给变速器的偶数挡位或配设给后退挡位的齿轮级的固定齿轮设置在第一变速器输入轴上。动力换挡离合器在驱动侧与驱动机组例如与内燃机连接并且组合成双离合器。变速器具有九个形状锁合的换挡元件,它们优选构成为同步器,其中,借助第一换挡元件可以将第二空套齿轮与第一副轴能脱开地以抗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借助第二换挡元件可以将第四空套齿轮与第一副轴能脱开地以抗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借助第三换挡元件可以将第八空套齿轮与第二副轴能脱开地以抗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借助第四换挡元件可以将第六空套齿轮与第二副轴能脱开地以抗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借助第五换挡元件可以将第三空套齿轮与第一副轴能脱开地以抗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借助第六换挡元件可以将第一空套齿轮与第一副轴能脱开地以抗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借助第七换挡元件可以将第七空套齿轮与在其上设置有该第七空套齿轮的副轴能脱开地以抗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借助第八换挡元件可以将第五空套齿轮与第二副轴能脱开地以抗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并且借助第九换挡元件可以将第六空套齿轮与第五空套齿轮或将第四空套齿轮与第三空套齿轮能脱开地以抗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利用该变速器可以实现八个前进挡位和一个后退挡位,其中,所述八个前进挡位实施为曲径挡位。在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方案的范围中,变速器具有形状锁合的第十换挡元件,该换挡元件针对情况(第九换挡元件将第三空套齿轮与第四空套齿轮可松脱地以抗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实施为将第六空套齿轮与第五空套齿轮抗相对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副轴形式的双离合变速器,包括:与第一动力换挡离合器(K1)的输出侧连接的并且实施为实心轴的第一变速器输入轴(EW1),所述第一变速器输入轴配属于第一子变速器;与第二动力换挡离合器(K2)的输出侧连接的并且实施为空心轴的第二变速器输入轴(EW2),所述第二变速器输入轴配属于第二子变速器并且所述第一变速器输入轴(EW1)引导穿过所述第二变速器输入轴;以及第一和第二副轴(VW1、VW2),所述副轴分别具有设置在两个副轴(VW1、VW2)上的输出齿轮(AB1、AB2),所述输出齿轮分别与输出轴(AW)的齿部联接,其中,在所述第一副轴(VW1)上设置有能切换的第一和第三空套齿轮(L1、L3),所述能切换的第一和第三空套齿轮分别与设置在所述第一变速器输入轴(EW1)上的第一和第三固定齿轮(F1、F3)啮合以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挡位的齿轮级(i1、i3),其中,在所述第一副轴(VW1)上设置有能切换的第二和第四空套齿轮(L2、L4),所述能切换的第二和第四空套齿轮分别与设置在所述第二变速器输入轴(EW2)上的第二和第四固定齿轮(F2、F4)啮合以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挡位的齿轮级(i2、i4),其中,在所述第二副轴(VW2)上设置有能切换的第五空套齿轮(L5),所述能切换的第五空套齿轮与设置在所述第一变速器输入轴(EW1)上的第三固定齿轮(F3)啮合以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挡位的齿轮级(i5),其中,在第二副轴(VW2)上设置有能切换的第六空套齿轮(L6),所述能切换的第六空套齿轮与所述第四固定齿轮(F4)啮合以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挡位的齿轮级(i6),其中,在第一或第二副轴(VW1、VW2)上设置有能切换的第七空套齿轮(L7),所述能切换的第七空套齿轮与设置在第一变速器输入轴上的第五固定齿轮(F5)啮合以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挡位的齿轮级(i7),其中,在所述第二副轴(VW2)上设置有能切换的第八空套齿轮(LR),所述能切换的第八空套齿轮与所述第二空套齿轮(L2)或与同第二固定齿轮(F2)啮合的中间齿轮(Z1)啮合以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后退挡位的齿轮级(iR)。...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4.28 DE 102016207222.61.一种副轴形式的双离合变速器,包括:与第一动力换挡离合器(K1)的输出侧连接的并且实施为实心轴的第一变速器输入轴(EW1),所述第一变速器输入轴配属于第一子变速器;与第二动力换挡离合器(K2)的输出侧连接的并且实施为空心轴的第二变速器输入轴(EW2),所述第二变速器输入轴配属于第二子变速器并且所述第一变速器输入轴(EW1)引导穿过所述第二变速器输入轴;以及第一和第二副轴(VW1、VW2),所述副轴分别具有设置在两个副轴(VW1、VW2)上的输出齿轮(AB1、AB2),所述输出齿轮分别与输出轴(AW)的齿部联接,其中,在所述第一副轴(VW1)上设置有能切换的第一和第三空套齿轮(L1、L3),所述能切换的第一和第三空套齿轮分别与设置在所述第一变速器输入轴(EW1)上的第一和第三固定齿轮(F1、F3)啮合以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挡位的齿轮级(i1、i3),其中,在所述第一副轴(VW1)上设置有能切换的第二和第四空套齿轮(L2、L4),所述能切换的第二和第四空套齿轮分别与设置在所述第二变速器输入轴(EW2)上的第二和第四固定齿轮(F2、F4)啮合以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挡位的齿轮级(i2、i4),其中,在所述第二副轴(VW2)上设置有能切换的第五空套齿轮(L5),所述能切换的第五空套齿轮与设置在所述第一变速器输入轴(EW1)上的第三固定齿轮(F3)啮合以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挡位的齿轮级(i5),其中,在第二副轴(VW2)上设置有能切换的第六空套齿轮(L6),所述能切换的第六空套齿轮与所述第四固定齿轮(F4)啮合以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挡位的齿轮级(i6),其中,在第一或第二副轴(VW1、VW2)上设置有能切换的第七空套齿轮(L7),所述能切换的第七空套齿轮与设置在第一变速器输入轴上的第五固定齿轮(F5)啮合以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挡位的齿轮级(i7),其中,在所述第二副轴(VW2)上设置有能切换的第八空套齿轮(LR),所述能切换的第八空套齿轮与所述第二空套齿轮(L2)或与同第二固定齿轮(F2)啮合的中间齿轮(Z1)啮合以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后退挡位的齿轮级(iR)。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轴形式的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通过第一空套齿轮(L1)和第一固定齿轮(F1)形成的齿轮级(i1)对应于用于产生变速器的第一前进挡位的齿轮级,其中,通过第二空套齿轮(L2)和第二固定齿轮(F2)形成的齿轮级(i2)对应于用于产生第二前进挡位的齿轮级,通过第三空套齿轮(L3)和第三固定齿轮(F3)形成的齿轮级(i3)对应于用于产生第三前进挡位的齿轮级,通过第四空套齿轮(L4)和第四固定齿轮(F4)形成的齿轮级(i4)对应于用于产生第四前进挡位的齿轮级,通过第五空套齿轮(L5)和第三固定齿轮(F3)形成的齿轮级(i5)对应于用于产生第五前进挡位的齿轮级,通过第六空套齿轮(L6)和第四固定齿轮(F4)形成的齿轮级(i6)对应于用于产生第六前进挡位的齿轮级,通过第七空套齿轮(L7)和第五固定齿轮(F5)形成的齿轮级(i7)对应于用于产生第七前进挡位的齿轮级,并且其中,通过第八空套齿轮(LR)、中间齿轮(Z1)和第二固定齿轮(F2)或通过第八空套齿轮(LR)和第二空套齿轮(L2)形成的齿轮级(iR)对应于用于产生变速器的后退挡位的齿轮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副轴形式的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离合变速器具有九个换挡元件(S1、S2、S3、S4、S5、S6、S7、S8、S9、S9’),其中,借助第一换挡元件(S1)能够将第二空套齿轮(L2)与第一副轴(VW1)能脱开地以抗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借助第二换挡元件(S2)能够将第四空套齿轮(L4)与第一副轴(VW1)能脱开地以抗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借助第三换挡元件(S3)能够将第八空套齿轮(LR)与第二副轴(VW2)能脱开地以抗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借助第四换挡元件(S4)能够将第六空套齿轮(L6)与第二副轴(VW2)能脱开地以抗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借助第五换挡元件(S5)能够将第三空套齿轮(L3)与第一副轴(VW1)能脱开地以抗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借助第六换挡元件(S6)能够将第一空套齿轮(L1)与第一副轴(VW1)能脱开地以抗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借助第七换挡元件(S8)能够将第七空套齿轮(L7)与布置有所述第七空套齿轮的副轴(VW1、VW2)能脱开地以抗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借助第八换挡元件(S8)能够将第五空套齿轮(L5)与第二副轴(VW2)能脱开地以抗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并且其中,借助第九换挡元件(S9、S9’)能够将第六空套齿轮(L6)与第五空套齿轮(L5)或者将第四空套齿轮(L4)与第三空套齿轮(L3)能脱开地以抗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副轴形式的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针对如下情况,即,借助第九换挡元件(S9)能够将第六空套齿轮(L6)与第五空套齿轮(L5)能脱开地以抗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则第一和第二、第三和第四、第五和第六以及第八和第九换挡元件分别组合成具有共同的执行装置的双换挡元件(DS1、DS2、DS3、DS4),并且针对如下情况,即,借助第九换挡元件(S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尔根·瓦夫齐希
申请(专利权)人:ZF腓德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