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车底风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5613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车底风道结构,包括,设置在车架底部并沿着车架长度方向延伸的主风道,位于主风道中部并连通的中部支风道和位于主风道两端并连通的端部支风道;所述主风道上设有进风口,并通过进风口法兰与空调机组的出风口连接,且在主风道的进风口处设有将气流向主风道两端方向分流的人字形导流板,所述中部支风道和端部支风道的出风口设置在车厢内,以将来自空调机组的空气输送至车厢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风道设置在车架底部,充分利用了车底下空间,有效的增大了车厢内部空间,并且便于工人进行检查和维修,有利于降低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车辆车底风道结构
本技术涉及轨道车辆,尤其是一种轨道车辆车底风道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轨道交通车辆大部分将风道系统设置在客室内部,空调机组的送风通过车顶风道均匀的送到客室内部。但在一些运营时间较长,建设时间较早的线路上由于受到线路断面的限制,所以车辆的断面较小,在这种情况下将风道放在车顶会大量占用客室内的空间,导致车厢内部空间狭小,并且也不利于工人检修。鉴于此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轨道车辆车底风道结构,通过将风道设置在车架底部,解决风道占用车厢内部空间的问题。为了实现该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轨道车辆车底风道结构,包括,设置在车架底部并沿着车架长度方向延伸的主风道,位于主风道中部并连通的中部支风道和位于主风道两端并连通的端部支风道;所述主风道上设有进风口,并通过进风口法兰与空调机组的出风口连接,且在主风道的进风口处设有将气流向主风道两端方向分流的人字形导流板,所述中部支风道和端部支风道的出风口设置在车厢内,以将来自空调机组的空气输送至车厢内部。进一步,所述主风道的进风口位于其中部位置,所述中部支风道的进风口设置在主风道进风口的两侧,并共同通过进风口法兰与空调机组的出风口连接。进一步,所述中部支风道和端部支风道的出风口均位于车厢内的两侧。进一步,所述中部支风道垂直于主风道向车厢两侧延伸,并在接近车厢两侧处沿着车厢侧壁向上弯折,在中部支风道的该弯折处设有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的形状与中部支风道在该弯折处的形状相适应。进一步,所述端部支风道与主风道的末端连接,两端部支风道分别位于车厢的前后两端,所述端部支风道由主风道的端部向车厢两侧延伸,在主风道的末端设有第二导流板,以将主风道内空气向端部支风道的两端方向分流。进一步,所述端部支风道在接近车厢两侧处沿着车厢侧壁向上弯折,在端部支风道的该弯折处设有第三导流板,所述第三导流板的形状与端部支风道在该弯折处的形状相适应。进一步,所述车架底部还设有回风风道,所述回风风道的进风口位于车厢内的底部,出风口与空调机组的进风口连接。进一步,所述主风道、中部支风道和端部支风道上分别设有可打开的检修盖板。采用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后,带来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将风道设置在车架底部,充分利用了车底下空间,有效的增大了车厢内部空间,使得车厢内部具有较大的活动面积,保证旅客的舒适性要求,并且风道设置在车架底部,便于工人进行检查和维修,有利于降低维护成本。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为图1的A-A面剖视图;图3:为图1的B-B面剖视图;图4:为图1的C-C面剖视图;图5:为图1的D-D面剖视图;其中:图中箭头代表气流方向;1、主风道2、中部支风道3、端部支风道4、进风口法兰5、人字形导流板6、第一导流板7、第二导流板8、第三导流板9、检修盖板10、回风风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1和图5所示,一种轨道车辆车底风道结构,包括,设置在车架底部并沿着车架长度方向延伸的主风道1,位于主风道1中部,并与主风道1连通的中部支风道2和位于主风道1两端,并与主风道1连通的端部支风道3。结合图2和图5所示,所述主风道1上设有进风口,并通过进风口法兰4与空调机组的出风口连接,来自空调机组的空气通过该进风口进入主风道1内,在主风道1的进风口处设有将气流向其两端方向分流的人字形导流板5,进入主风道1的空气流在该人字形导流板5的作用下分成两股向主风道1的两端流动。所述中部支风道2和端部支风道3的出风口设置在车厢内,以将来自空调机组的空气输送至车厢内部。在车架底部还设有回风风道10,所述回风风道10的进风口位于车厢内的底部,出风口与空调机组的进风口连接。车厢内的空气通过回风风道10返回至空调机组内,形成循环。优选地,所述主风道1的进风口位于其中部位置,所述中部支风道2的进风口设置在主风道1进风口的两侧,并共同通过进风口法兰4与空调机组的出风口连接。通过这种设置方式,使得主风道1的进风口与中部支风道2的进风口并排设置,来自空调机组的空气可以直接进入至中部支风道2,而进入主风道1的空气则全部通过端部支风道3导入至车厢内。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中部支风道2也可以直接连接在主风道1上,来自空调机组的空气进入主风道1后再分流进入中部支风道2。所述中部支风道2和端部支风道3的出风口均位于车厢内的两侧。具体地,所述中部支风道2垂直于主风道1向车厢两侧延伸,并在接近车厢两侧处沿着车厢侧壁向上弯折,使得中部支风道2延伸至车架上方,在中部支风道2的该弯折处设有第一导流板6,所述第一导流板6的形状与中部支风道2在该弯折处的形状相适应,通过设置第一导流板6用于改变气流方向,避免出现湍流。结合图3所示,所述端部支风道3与主风道1的末端连接,两端部支风道3分别位于车厢的前后两端,所述端部支风道3由主风道1的端部向车厢两侧延伸,在主风道1的末端设有第二导流板7,以将主风道1内空气向端部支风道3的两端方向分流。所述端部支风道3在接近车厢两侧处沿着车厢侧壁向上弯折,使得端部支风道3延伸至车架上方,在端部支风道3的该弯折处设有第三导流板8,所述第三导流板8的形状与端部支风道3在该弯折处的形状相适应。第三导流板8的作用与第一导流板6的作用相同。优选地,所述主风道1、中部支风道2和端部支风道3上分别设有可打开的检修盖板9,在检修风道时,可以打开检修盖板9,进入风道内部,对风道进行检查和维修,优选地,检修盖板9通过螺钉可拆卸的固定在风道壁上,检修盖板9的大小和数量根据维修需要进行设置。以上所述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多种变形和改进,这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车辆车底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车架底部并沿着车架长度方向延伸的主风道,位于主风道中部并连通的中部支风道和位于主风道两端并连通的端部支风道;所述主风道上设有进风口,并通过进风口法兰与空调机组的出风口连接,且在主风道的进风口处设有将气流向主风道两端方向分流的人字形导流板,所述中部支风道和端部支风道的出风口设置在车厢内,以将来自空调机组的空气输送至车厢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车辆车底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车架底部并沿着车架长度方向延伸的主风道,位于主风道中部并连通的中部支风道和位于主风道两端并连通的端部支风道;所述主风道上设有进风口,并通过进风口法兰与空调机组的出风口连接,且在主风道的进风口处设有将气流向主风道两端方向分流的人字形导流板,所述中部支风道和端部支风道的出风口设置在车厢内,以将来自空调机组的空气输送至车厢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车底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风道的进风口位于其中部位置,所述中部支风道的进风口设置在主风道进风口的两侧,并共同通过进风口法兰与空调机组的出风口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车底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支风道和端部支风道的出风口均位于车厢内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车底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支风道垂直于主风道向车厢两侧延伸,并在接近车厢两侧处沿着车厢侧壁向上弯折,在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从慧李剑李树典杨兵王胜光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