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车门气动控制回路、车门气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车门气动控制回路、车门气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376968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门控制领域,提供一种车门气动控制回路、车门气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其中,车门气动控制回路包括:驱动气缸包括第一缸体和缓冲缸,缓冲缸内设置有活塞杆组件,活塞杆组件与门结构连接;第一支路与第一缸体连通;第二支路与缓冲缸连通;第三支路与第一缸体连通,第三支路上设置有第一调节阀;第四支路与缓冲缸连通,第四支路上设置有第二调节阀。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门开启运动不稳定的缺陷,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车门气动控制回路,通过第一支路向第一缸体内进气,第一调节阀控制缓冲缸的运动速度;第二支路向缓冲缸内进气,第二调节阀控制活塞杆组件在缓冲缸内的运动速度,降低门结构开启过程中的晃动,使门结构运动过程更加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门控制,尤其涉及一种车门气动控制回路、车门气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现有的动车组的车门控制原理主要是基于自动门电磁原理和塞拉门控制系统。具体地,自动门电磁原理:动车组车门通常采用电磁原理进行开启,这意味着在断电的情况下,车门只能依靠备用电源来开启。由于安全考虑,特别是在地形复杂的路段,车门是不允许开启的。塞拉门控制系统:高速动车组的车门是塞拉门,每个门都由门控器控制开关。每个车厢都有一个主门控器负责收集各个门控器的信息和网络通讯,将车门的状态和故障信息反馈给网络,从而显示在动车组的交互屏幕上。开关门过程:在开门过程中,门控器会指令气动锁解锁,主锁动作后塞拉门执行开门动作,并自动伸出脚踏。关门过程则相反,门控器指令自动脚踏收回,塞拉门执行关门动作,主锁动作后气动锁锁闭。

2、例如,现有的动车组车门在开门过程中,车门采用相同的速度进行开启,使得车门在到位后对车体具有撞击,车门产生晃动且有噪音,进而产生车门运动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门气动控制回路、车门气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门开启过程中具有晃动、噪音且运动不稳定的缺陷,实现驱动气缸分阶段进气,可调节驱动气缸运行速度,避免门结构到位后产生碰撞,降低门结构晃动和开门噪音,使门结构运动更加稳定。

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门气动控制回路,包括:

3、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包括第一缸体和缓冲缸,所述缓冲缸置于所述第一缸体内,所述缓冲缸内设置有活塞杆组件,所述活塞杆组件与门结构连接;

4、第一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第一缸体的第一端连通;

5、第二支路,所述第二支路与所述缓冲缸的第一端连通;

6、第三支路,所述第三支路与所述第一缸体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三支路上设置有第一调节阀;

7、第四支路,所述第四支路与所述缓冲缸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四支路上设置有第二调节阀。

8、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门气动控制回路,所述第一支路上设置有第三调节阀和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支路上设置有第四调节阀,所述第三调节阀与所述第一单向阀并联,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出口与所述第一缸体连通。

9、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门气动控制回路,还包括节流阀,所述节流阀设置在所述第三支路和所述第四支路的末端;所述节流阀并联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进口与所述第一调节阀和所述第二调节阀连通。

10、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门气动控制回路,还包括第一换向阀,所述第一支路、所述第二支路、所述第三支路和所述第四支路均与所述第一换向阀连接,所述第一换向阀的换向控制所述驱动气缸的动作。

11、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门气动控制回路,还包括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路、第二支路与所述第一换向阀之间;所述第二过滤器设置在所述第三支路、第四支路和所述第一换向阀之间。

12、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门气动控制回路,还包括第一双向止回阀,所述第一双向止回阀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一换向阀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双向止回阀的进气口与气源连通。

13、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门气动控制回路,还包括第二双向止回阀,所述第二双向止回阀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一双向止回阀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双向止回阀的进气口与所述气源连通。

14、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门气动控制回路,还包括截断阀,所述截断阀设置在所述第一双向止回阀与所述气源之间。

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门气动控制系统,包括压紧气路和上述的车门气动控制回路,所述压紧气路用于压紧关闭的车门。

16、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门气动控制系统,所述压紧气路包括复位缸和调节阀组,所述调节阀组设置在所述复位缸与气源之间,所述调节阀组控制所述复位缸进气和排气速度。

17、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门气动控制系统,所述调节阀组包括第一单向调节阀和第二单向调节阀,所述第一单向调节阀与所述第二单向调节阀并联,所述第一单向调节阀控制所述复位缸进气速度,所述第二单向调节阀控制所述复位缸排气速度。

18、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门气动控制系统,所述车门气动控制回路包括第一换向阀和第一双向止回阀,所述第一换向阀连接在所述驱动气缸与所述第一双向止回阀的出气口之间,所述第一双向止回阀的进气口与气源连接;

19、所述压紧气路还包括第二换向阀,所述第二换向阀旁设在所述第一换向阀和所述第一双向止回阀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第二换向阀与所述调节阀组之间,所述第二换向阀的换向控制所述复位缸进气和排气。

2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的车门气动控制回路的车门气动控制方法,包括:

21、在开门时,第一行程阶段,所述第一支路供气,所述第一调节阀调节所述第三支路排气速度;

22、第二行程阶段,所述第二支路供气,所述第二调节阀调节所述第四支路排气速度。

23、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门气动控制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支路上设置有第三调节阀,所述第二支路上设置有第四调节阀;

24、在关门时,第三行程阶段,所述第三支路供气,所述第三调节阀调节所述第一支路排气速度;

25、第四行程阶段,所述第四支路供气,所述第四调节阀调节所述第二支路的排气速度。

2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门气动控制回路,通过驱动气缸采用缓冲缸和活塞杆组件的套件结构实现分段运行,第一支路向第一缸体内进气,第三支路排气,第一调节阀控制缓冲缸在第一缸体内的运动速度;第二支路向缓冲缸内进气,第四支路排气,第二调节阀控制活塞杆组件在缓冲缸内的运动速度,进而实现门结构的多段进气开启,有效控制门结构开启速度,避免门结构到位后产生碰撞,降低门结构开启过程中的晃动和噪音,控制门结构打开的所用时间,使门结构运动过程更加稳定。

27、进一步,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门气动控制系统中,由于具备如上所述的车门气动控制回路,因此同样具备如上所述的各种优势,如上所述的车门气动控制回路用于实现车门气动控制方法,因此同样具备如上所述的各种优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门气动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气动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路上设置有第三调节阀和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支路上设置有第四调节阀,所述第三调节阀与所述第一单向阀并联,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出口与所述第一缸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气动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节流阀,所述节流阀设置在所述第三支路和所述第四支路的末端;所述节流阀并联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进口与所述第一调节阀和所述第二调节阀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气动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换向阀,所述第一支路、所述第二支路、所述第三支路和所述第四支路均与所述第一换向阀连接,所述第一换向阀的换向控制所述驱动气缸的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门气动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路、第二支路与所述第一换向阀之间;所述第二过滤器设置在所述第三支路、第四支路和所述第一换向阀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门气动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双向止回阀,所述第一双向止回阀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一换向阀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双向止回阀的进气口与气源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门气动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双向止回阀,所述第二双向止回阀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一双向止回阀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双向止回阀的进气口与所述气源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车门气动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截断阀,所述截断阀设置在所述第一双向止回阀与所述气源之间。

9.一种车门气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紧气路和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气动控制回路,所述压紧气路用于压紧关闭的车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门气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气路包括复位缸和调节阀组,所述调节阀组设置在所述复位缸与气源之间,所述调节阀组控制所述复位缸进气和排气速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门气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阀组包括第一单向调节阀和第二单向调节阀,所述第一单向调节阀与所述第二单向调节阀并联,所述第一单向调节阀控制所述复位缸进气速度,所述第二单向调节阀控制所述复位缸排气速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车门气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气动控制回路包括第一换向阀和第一双向止回阀,所述第一换向阀连接在所述驱动气缸与所述第一双向止回阀的出气口之间,所述第一双向止回阀的进气口与气源连接;

13.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气动控制回路的车门气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门气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第一支路上设置有第三调节阀,所述第二支路上设置有第四调节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门气动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气动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路上设置有第三调节阀和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支路上设置有第四调节阀,所述第三调节阀与所述第一单向阀并联,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出口与所述第一缸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气动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节流阀,所述节流阀设置在所述第三支路和所述第四支路的末端;所述节流阀并联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进口与所述第一调节阀和所述第二调节阀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气动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换向阀,所述第一支路、所述第二支路、所述第三支路和所述第四支路均与所述第一换向阀连接,所述第一换向阀的换向控制所述驱动气缸的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门气动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路、第二支路与所述第一换向阀之间;所述第二过滤器设置在所述第三支路、第四支路和所述第一换向阀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门气动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双向止回阀,所述第一双向止回阀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一换向阀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双向止回阀的进气口与气源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门气动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双向止回阀,所述第二双向止回阀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一双向止回阀进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学栋李文彪邢孟哲鲁海洋李善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