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履带式智能救援机器人行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814307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1 1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履带式智能救援机器人行进装置,包括基座、机械手和驱动轮,所述基座的内底部设置有减震垫,所述第一电动机的顶部通过连接块和电动伸缩杆相互连接,所述机械手的一端通过机械臂和连接杆相互连接,所述基座的侧面通过连接板和履带的内侧相互连接,且履带的表面设置有钢条,所述驱动轮安装在履带的两端,且驱动轮的内部通过输出轴和第二电动机相互连接。该履带式智能救援机器人行进装置,设置有两组履带,同时基座和第二电动机连接处设置有减震垫,电动伸缩杆为可拆卸结构,钢条和防滑条增加了履带和地面的阻力,解决了结构复杂,成本过高,在崎岖的路况重心不稳容易歪倒,导致损坏不易维修,操作不够便捷的问题。

A crawler type intelligent rescue robot mov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rawler intelligent rescue robot travel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 manipulator and a driving wheel. The inner bottom of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shock absorber. The top of the first motor is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through a connecting block and an electric telescopic rod, and one end of the manipulator is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through a manipulator arm and a connecting rod. The side of the base is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through the inner side of the connecting plate and the caterpillar, and the surface of the caterpillar is provided with steel bars. The driving wheel is installed at both ends of the caterpillar, and the inner part of the driving wheel is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through the output shaft and the second motor. The crawler intelligent rescue robot traveling device is equipped with two groups of crawlers, and the base and the second motor are connected with shock absorber. The electric telescopic rod is a detachable structure. The steel bar and the anti-skid bar increase the resistance of the crawler and the ground. The structure is complex, the cost is too high, and the center of gravity is unstable and easy in rough road conditions. Slanting, causing damage is not easy to maintain, and the operation is not conven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履带式智能救援机器人行进装置
本技术涉及履带式机器人
,具体为一种履带式智能救援机器人行进装置。
技术介绍
履带式机器人,主要指搭载履带底盘机构的机器人。履带移动机器人具有牵引力大、不易打滑、越野性能好等优点,可以搭载摄像头、探测器等设备代替人类从事一些危险工作(如排爆、化学探测等),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然而现有的履带式机器人,结构复杂,成本过高,在崎岖的路况重心不稳容易歪倒,导致损坏不易维修,操作不够便捷。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履带式机器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履带式智能救援机器人行进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结构复杂,成本过高,在崎岖的路况重心不稳容易歪倒,导致损坏不易维修,操作不够便捷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履带式智能救援机器人行进装置,包括基座、机械手和驱动轮,所述基座的内底部设置有减震垫,且减震垫的上端安装有第一电动机,所述第一电动机的顶部通过连接块和电动伸缩杆相互连接,且电动伸缩杆的顶部安装有连接杆,所述机械手的一端通过机械臂和连接杆相互连接,所述基座的侧面通过连接板和履带的内侧相互连接,且履带的表面设置有钢条,并且钢条的中间设置有防滑条,所述驱动轮安装在履带的两端,且驱动轮的内部通过输出轴和第二电动机相互连接。优选的,所述基座和减震垫为热粘接,且减震垫的面积等于基座的底面积。优选的,所述连接块和电动伸缩杆为螺纹连接,且两者垂直分布。优选的,所述履带设置有2组,且每组关于基座的中心对称。优选的,所述钢条和防滑条均在履带上等间距分布。优选的,所述第二电动机设置有2个输出轴,且驱动轮和输出轴为啮合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履带式智能救援机器人行进装置,设置有两组履带,这样机器人在较崎岖的路上行进时也会比较稳定,不容易发生侧翻,同时基座和第二电动机连接处设置有减震垫,可有效减轻电动机在运作时产生的震动,这样不会影响机械手的工作,电动伸缩杆为可拆卸结构,便于使用者更换其他装置或者对机械手进行清理维修,履带在前进的过程中,钢条和防滑条增加了履带和地面的阻力,防止机器人发生滑动,并且该装置整体设计简洁操作便捷,解决了结构复杂,成本过高,在崎岖的路况重心不稳容易歪倒,导致损坏不易维修,操作不够便捷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座,2、减震垫,3、第一电动机,4、连接块,5、电动伸缩杆,6、连接杆,7、机械臂,8、机械手,9、连接板,10、履带,11、钢条,12、防滑条,13、驱动轮,14、输出轴,15、第二电动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履带式智能救援机器人行进装置,包括基座1、减震垫2、第一电动机3、连接块4、电动伸缩杆5、连接杆6、机械臂7、机械手8、连接板9、履带10、钢条11、防滑条12、驱动轮13、输出轴14和第二电动机15,基座1的内底部设置有减震垫2,且减震垫2的上端安装有第一电动机3,基座1和减震垫2为热粘接,且减震垫2的面积等于基座1的底面积,可有效减轻第二电动机15在运作时产生的震动,这样不会影响机械手8的工作,第一电动机3的顶部通过连接块4和电动伸缩杆5相互连接,且电动伸缩杆5的顶部安装有连接杆6,连接块4和电动伸缩杆5为螺纹连接,且两者垂直分布,便于使用者更换其他装置或者对机械手8进行清理维修,机械手8的一端通过机械臂7和连接杆6相互连接,基座1的侧面通过连接板9和履带10的内侧相互连接,且履带10的表面设置有钢条11,并且钢条11的中间设置有防滑条12,履带10设置有2组,且每组关于基座1的中心对称,可以防止机器人在崎岖的陆地发生侧翻,钢条11和防滑条12均在履带10上等间距分布,可以防止机器人前行过程中滑动,驱动轮13安装在履带10的两端,且驱动轮13的内部通过输出轴14和第二电动机15相互连接,第二电动机15设置有2个输出轴14,且驱动轮13和输出轴14为啮合连接。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履带式智能救援机器人行进装置时,首先第二电动机15通过输出轴14带动驱动轮13转动,这样履带10就能带动整个装置前行,履带10设置有两组,可以防止机器人在崎岖的陆地发生侧翻,并且履带10上的钢条11和防滑条12可以防止机器人前行过程中滑动,同时基座1和第二电动机15连接处设置有减震垫2,可有效减轻第二电动机15在运作时产生的震动,这样不会影响机械手8的工作,基座1的侧面通过连接板9和履带10的内侧相互连接,保证了基座1的稳定性,然后第一电动机3通过连接块4带动电动伸缩杆5转动,然后机械手8就能对不同方位进行工作,同时电动伸缩杆5的升降便于机械手8能够接触较高的位置,电动伸缩杆5和连接块4为拆卸安装结构,便于使用者更换其他装置或者对机械手8进行清理维修。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履带式智能救援机器人行进装置,包括基座(1)、机械手(8)和驱动轮(13),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内底部设置有减震垫(2),且减震垫(2)的上端安装有第一电动机(3),所述第一电动机(3)的顶部通过连接块(4)和电动伸缩杆(5)相互连接,且电动伸缩杆(5)的顶部安装有连接杆(6),所述机械手(8)的一端通过机械臂(7)和连接杆(6)相互连接,所述基座(1)的侧面通过连接板(9)和履带(10)的内侧相互连接,且履带(10)的表面设置有钢条(11),并且钢条(11)的中间设置有防滑条(12),所述驱动轮(13)安装在履带(10)的两端,且驱动轮(13)的内部通过输出轴(14)和第二电动机(15)相互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履带式智能救援机器人行进装置,包括基座(1)、机械手(8)和驱动轮(13),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内底部设置有减震垫(2),且减震垫(2)的上端安装有第一电动机(3),所述第一电动机(3)的顶部通过连接块(4)和电动伸缩杆(5)相互连接,且电动伸缩杆(5)的顶部安装有连接杆(6),所述机械手(8)的一端通过机械臂(7)和连接杆(6)相互连接,所述基座(1)的侧面通过连接板(9)和履带(10)的内侧相互连接,且履带(10)的表面设置有钢条(11),并且钢条(11)的中间设置有防滑条(12),所述驱动轮(13)安装在履带(10)的两端,且驱动轮(13)的内部通过输出轴(14)和第二电动机(15)相互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履带式智能救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江桥李树海陈娟娟王静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科莘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