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气机构、发动机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43389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1 14: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气机构、发动机和车辆,配气机构包括气门、凸轮轴、固定支架、中间摆臂、支承座,固定支架包括两个固定部和连接部,固定部内设置有中间摆臂轴孔,连接部连接两个固定部,连接部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连接部过孔,且连接部内形成有两个油道,每条油道与连接部过孔和对应的中间摆臂轴孔相连,支承座包括座体凸轮轴支承部,座体凸轮轴支承部用于支承凸轮轴,其中支承座内形成有支承座第一上油道和支承座第二上油道,支承座第一上油道连通连接部过孔,支承座第二上油道的上端延伸至座体凸轮轴支承部以向凸轮轴输出润滑机油。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配气机构,润滑机油可以对中间摆臂轴以及凸轮轴进行润滑,保证配气机构的顺利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配气机构、发动机和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配气机构、具有该配气机构的发动机和具有该发动机的车辆。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发动机的配气机构中设有油道,润滑机油可以通过油道对配气机构的凸轮轴上凸轮进行冷却和润滑。由于凸轮轴位于发动机的缸盖的上方,流通至凸轮的油道不易布置,油道设计复杂,油路距离长,机油压损较大,在发动机起动后不能及时供给摩擦表面足够的油量,造成凸轮的冷却和润滑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满足零件的冷却和润滑需求的配气机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配气机构,包括气门、凸轮轴、固定支架、中间摆臂、支承座,所述气门具有气门滚子,所述凸轮轴上设置有凸轮,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固定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固定部,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连接部过孔,且所述连接部内形成有油道;所述中间摆臂位于所述凸轮与所述气门之间且所述凸轮通过所述中间摆臂驱动所述气门运动,所述中间摆臂绕安装在所述固定部内的中间摆臂轴摆动,其中所述油道与所述连接部过孔相连且所述油道用于向所述中间摆臂轴输送润滑机油;所述支承座包括:座体和用于支承所述凸轮轴的座体凸轮轴支承部;其中所述支承座内形成有支承座第一上油道和支承座第二上油道,所述支承座第一上油道连通所述连接部过孔,所述支承座第二上油道的上端延伸至所述座体凸轮轴支承部以向所述凸轮轴输出润滑机油。进一步地,所述支承座的底面上设置有底面油道,所述底面油道连通所述支承座第一上油道和所述支承座第二上油道。进一步地,所述底面油道包括第一底面油道和第二底面油道,所述第一底面油道的入口端与所述支承座第二上油道的下端相连且出口端与所述支承座第一上油道相连,所述第二底面油道的入口端适于连通缸盖油道且出口端连通所述支承座第二上油道的下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底面油道相对所述第二底面油道构造为限流油道。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底面油道构造为流动截面递减的阶梯式限流油道且越靠近所述支承座第一上油道的部分流动截面越小。进一步地,所述座体上设置有座体过孔,所述座体适于通过穿设所述座体过孔的螺栓固定在发动机的缸盖上,所述座体过孔包括座体第一过孔,所述座体第一过孔与所述连接部过孔正对以适于通过一个螺栓依次穿过所述连接部过孔和所述座体第一过孔后将所述固定支架和所述支承座固定在所述缸盖上,其中所述座体第一过孔与穿设所述座体第一过孔的螺栓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支承座第一上油道,所述连接部过孔与该螺栓间隙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座体过孔还包括座体第二过孔,所述支承座上设置有凸轮轴压盖,所述凸轮轴压盖与所述座体凸轮轴支承部共同支承所述凸轮轴,所述座体第二过孔适于通过穿设所述凸轮轴压盖和所述座体第二过孔的另一螺栓固定在所述缸盖上,所述座体第二过孔与该另一螺栓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支承座第二上油道。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为两个,所述连接部连接两个所述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内设置有中间摆臂轴孔,所述中间摆臂轴安装于所述中间摆臂轴孔内;所述油道为两个且每个所述油道位于对应的所述中间摆臂轴孔的上方,两个所述油道相对所述连接部过孔倾斜设置。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具有前表面和后表面,所述连接部的前表面设置有向前延伸的弹簧限位板,所述弹簧限位板与所述连接部的前表面之间限定出弹簧限位槽,所述弹簧限位槽向下敞开,所述弹簧限位槽由所述支承座的上表面封闭。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连接在两个所述固定部的顶面之间,且两个所述固定部轴向间隔开,所述支承座位于两个所述固定部之间。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配气机构具有以下优势: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配气机构,通过设置支承座第一上油道和支承座第二上油道,润滑机油可以通过支承座第一上油道流向中间摆臂轴,润滑机油可以通过支承座第二上油道流向凸轮轴,从而润滑机油可以对中间摆臂轴以及凸轮轴进行润滑,保证配气机构的顺利工作。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配气机构,通过将第一底面油道构造为流动截面递减的阶梯式限流油道,且越靠近所述支承座第一上油道的部分流动截面越小,从而可以使流入支承座第一上油道的润滑机油具有较高流压,保证润滑机油有足够的压力流到油道与支承座第一上油道的连接处。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配气机构,通过将每个油道对应设置在中间摆臂轴孔的上方,且两个油道相对连接部过孔倾斜设置,润滑机油可以在自身重力下更加顺利地从连接部过孔流动至中间摆臂轴孔。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发动机,包括上述任一种所述的配气机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发动机。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配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气门升程调节原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支承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润滑机油在所述支承座内流动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润滑机油在所述固定支架内流动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固定支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0-配气机构,101-凸轮轴,102-凸轮,103-气门,104-气门摇臂,105-气门滚子,106-中间摆臂,107-支承座,108-固定支架,109-弹性复位装置,110-升程调节轴,111-驱动电机,112-滚子组件,113-升程调节偏心轮,114-中间摆臂轴,115-中间摆臂滚子,116-凸轮轴压盖,117-气缸盖,201-连接部,202-固定部,203-中间摆臂轴孔,204-连接部过孔,205-油道,206-弹簧限位板,207-弹簧限位槽,208-限位平面,301-座体,302-座体凸轮轴支承部,303-支承座第二上油道,304-支承座第一上油道,305-第一底面油道,306-第二底面油道,401-缸盖油道。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下面参照附图1-附图7对配气机构1000进行详细描述。配气机构可以包括气门103、中间摆臂106、气门升程调节机构(升程调节轴110、升程调节偏心轮113和驱动电机111)、凸轮轴101等。该配气机构1000可以用于控制进气门的打开和关闭。参照图1所示,气门103的顶部设置有气门摇臂104,气门摇臂104上可转动地设置有气门滚子105。气门103可沿着气门中心线上下运动以打开或关闭缸盖117上的进气口。中间摆臂106设置在气门103与凸轮轴101之间,中间摆臂106的底部具有驱动型面,驱动型面与气门滚子105贴合。中间摆臂106的中部具有中间摆臂滚子115,且中间摆臂106的顶部穿设有中间摆臂轴114,中间摆臂轴114固定在固定支架108中,中间摆臂轴114与固定支架108可以过盈配合,或者相对固定支架108前后调节(垂直于凸轮轴101的方向)。结合图2所示,凸轮轴101上具有凸轮102,凸轮102、升程调节偏心轮113和中间摆臂滚子115三者共用定位滚子组件112。支承座107固定在缸盖117上,固定支架108固定在支承座107上,且固定支架108还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配气机构、发动机和车辆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气机构(1000),其特征在于,包括:气门(103),所述气门具有气门滚子(105);凸轮轴(101),所述凸轮轴(101)上设置有凸轮(102);固定支架(108),所述固定支架(108)包括固定部(202)和连接部(201),所述连接部(201)连接所述固定部(202),所述连接部(201)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连接部过孔(204),且所述连接部(201)内形成有油道(205);中间摆臂(106),所述中间摆臂(106)位于所述凸轮(102)与所述气门(103)之间且所述凸轮(102)通过所述中间摆臂(106)驱动所述气门(103)运动,所述中间摆臂绕安装在所述固定部内的中间摆臂轴(114)摆动,其中所述油道(205)与所述连接部过孔(204)相连且所述油道(205)用于向所述中间摆臂轴(114)输送润滑机油;支承座(107),所述支承座(107)包括:座体(301)和用于支承所述凸轮轴(101)的座体凸轮轴支承部(302);其中所述支承座(107)内形成有支承座第一上油道(303)和支承座第二上油道(304),所述支承座第一上油道(303)连通所述连接部过孔(204),所述支承座第二上油道(304)的上端延伸至所述座体凸轮轴支承部(302)以向所述凸轮轴(101)输出润滑机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气机构(1000),其特征在于,包括:气门(103),所述气门具有气门滚子(105);凸轮轴(101),所述凸轮轴(101)上设置有凸轮(102);固定支架(108),所述固定支架(108)包括固定部(202)和连接部(201),所述连接部(201)连接所述固定部(202),所述连接部(201)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连接部过孔(204),且所述连接部(201)内形成有油道(205);中间摆臂(106),所述中间摆臂(106)位于所述凸轮(102)与所述气门(103)之间且所述凸轮(102)通过所述中间摆臂(106)驱动所述气门(103)运动,所述中间摆臂绕安装在所述固定部内的中间摆臂轴(114)摆动,其中所述油道(205)与所述连接部过孔(204)相连且所述油道(205)用于向所述中间摆臂轴(114)输送润滑机油;支承座(107),所述支承座(107)包括:座体(301)和用于支承所述凸轮轴(101)的座体凸轮轴支承部(302);其中所述支承座(107)内形成有支承座第一上油道(303)和支承座第二上油道(304),所述支承座第一上油道(303)连通所述连接部过孔(204),所述支承座第二上油道(304)的上端延伸至所述座体凸轮轴支承部(302)以向所述凸轮轴(101)输出润滑机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气机构(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座(107)的底面上设置有底面油道,所述底面油道连通所述支承座第一上油道(303)和所述支承座第二上油道(30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气机构(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油道包括:第一底面油道(305)和第二底面油道(306),所述第一底面油道(305)的入口端与所述支承座第二上油道(304)的下端相连且出口端与所述支承座第一上油道(303)相连,所述第二底面油道(306)的入口端适于连通缸盖油道(401)且出口端连通所述支承座第二上油道(304)的下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气机构(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面油道(305)相对所述第二底面油道(306)构造为限流油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气机构(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面油道(305)构造为流动截面递减的阶梯式限流油道且越靠近所述支承座第一上油道(303)的部分流动截面越小。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气机构(1000),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涛杨法宝尹吉胡佳佳徐黎明张松刘鲁平房艳龙王雷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