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发动机进气歧管的定位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52274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0 05: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发动机进气歧管的定位构造,包括设置于进气歧管安装面上的定位凸台和设置于气缸盖安装面上且与定位凸台对应的定位孔,通过所述定位凸台与定位孔的相互配合,从而实现了在不需要额外增加辅助器件的同时,使进气歧管各支管出气口与气缸盖气道进气口精准对位连接。

Positioning structure suitable for engine intake manifol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ositioning structure suitable for the engine intake manifold, including a positioning protruding platform set on the intake manifold mounting surface and a positioning hole corresponding to the positioning protruding platform on the cylinder cover installation surface. At the same time, the gas outlet of each branch of the intake manifold is precisely aligned with the intake port of the cylinder he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发动机进气歧管的定位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发动机进气歧管的定位构造。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在保证汽车质量的前提下,如何让汽车组装工艺更加简便化、低成本已成为当下汽车制造业的首要问题。在目前汽车发动机的进气歧管的安装工艺上,国内多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实施安装,一、通过螺栓孔和螺栓定位,此方法由于螺栓和螺栓孔配合公差大,所以定位精度较低;二、采用额外定位销定位,定位精度高,但成本相应增加。因此,需要一种装置,在保证汽车质量的前提下,还能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进气歧管安装时定位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适用于发动机进气歧管的定位构造,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且使进气歧管的安装更加精准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种适用于发动机进气歧管的定位构造,所述适用于发动机进气歧管的定位构造包括设置于进气歧管安装面上的定位凸台和设置于气缸盖安装面上且与定位凸台对应的定位孔。其中,所述定位凸台包括第一定位凸台和第二定位凸台,所述第一定位凸台和第二定位凸台对称设置于进气歧管安装面上,其中,所述定位孔包括两个,对称设置于气缸盖安装面上,其中,所述第一定位凸台为“十”字形,所述第二定位凸台为“I”字形,其中,所述第一定位凸台顶部的四端均设有弧形过渡段,所述第二定位凸台顶部的两端均设有弧形过渡段,其中,所述定位凸台与进气歧管为一体成型,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适用于发动机进气歧管的定位构造,通过所述定位凸台与定位孔的相互配合,从而实现了在不需要额外增加辅助器件的同时,使进气歧管各支管出气口与气缸盖气道进气口精准对位连接。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发动机进气歧管的定位构造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发动机进气歧管的定位构造的定位凸台的安装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发动机进气歧管的定位构造的第一定位凸台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述适用于发动机进气歧管的定位构造100包括设置于进气歧管安装面上的定位凸台10和设置于气缸盖安装面上且与定位凸台10对应的定位孔1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凸台10插入相对应的定位孔11中,从而实现进气歧管的出气口与气缸盖气道进气口的相互对位,防止气道口发生偏移,然后再通过螺栓穿过设置于进气歧管安装面上的安装孔和气缸盖气道进气口安装面的对位孔进行安装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凸台10包括第一定位凸台101和第二定位凸台102,所述第一定位凸台101和第二定位凸台102对称设置于进气歧管安装面上,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孔11包括两个,对称设置于气缸盖安装面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凸台10和与其所对应的定位孔11均设置为两个是为了防止气缸盖气道进气口与进气歧管的出气口沿安装面横向滑移。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凸台101为“十”字形,所述第二定位凸台102为“I”字形,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进气歧管安装时,所述第一定位凸台101先插入所对应的定位孔11,然后所述第二定位凸台102再插入所对应的定位孔11,所述第一定位凸台101和第二定位凸台102分别设置为“十”字形和“I”字形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在定位插入时,如果竖直方向出现定位偏差,可以通过“I”字形的第二定位凸台102进行调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凸台101顶部的四端均设有弧形过渡段12,所述第二定位凸台102顶部的两端均设有弧形过渡段1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弧形过渡段12的作用是为了在进气歧管安装时,所述定位凸台10更加方便的插入所对应的定位孔11中,因为所述定位凸台10处于弧形过渡段12位置的宽度小于定位孔11的直径,所以当竖直方向定位发生偏差时,进气歧管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沿安装面横向微调,从而使定位凸台10与所对应的定位孔11对齐。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凸台10与进气歧管为一体成型,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凸台10采用集成式塑料定位凸台10,所述定位凸台10与进气歧管为一体式,直接采用注塑成型,无需额外使用定位销,安装成本降低,同时定位凸台10与进气歧可以一起通过模具注塑成型,具备制作简单的优势,所述定位凸台10同进气歧管一起安装,相比采用定位销省去定位销安装工序,具备装配简单的优势。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专利技术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专利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适用于发动机进气歧管的定位构造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发动机进气歧管的定位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进气歧管安装面上的定位凸台和设置于气缸盖安装面上且与定位凸台对应的定位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发动机进气歧管的定位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进气歧管安装面上的定位凸台和设置于气缸盖安装面上且与定位凸台对应的定位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发动机进气歧管的定位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台包括第一定位凸台和第二定位凸台,所述第一定位凸台和第二定位凸台对称设置于进气歧管安装面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发动机进气歧管的定位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包括两个,对称设置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青海李金印张金铭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