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缘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52277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6 09:27
提供凸缘机构,抑制切削屑的吸引以及所谓的咬接现象的产生。该凸缘机构用于将切削刀具安装于作为旋转轴的主轴,该切削刀具具有:在中央具有安装孔的圆盘状的基台;和设置在基台的外周缘的切削刃,该凸缘机构具有:轮毂部,其呈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圆柱状的形状,在其前方侧的外周面上具有供O形环安装的O形环安装槽;凸缘部,其从轮毂部的后方侧朝径向外侧突出,具有朝向前方侧的支承面,该支承面对切削刀具的基台进行支承;以及主轴安装孔,其设置在该凸缘部的内侧,供主轴的前端部插入,将在O形环安装槽中安装了外径比基台的安装孔的直径大的O形环的轮毂部插入至基台的安装孔,并使O形环与基台的内周面接触,从而对该切削刀具进行支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凸缘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凸缘机构,其在利用旋转的切削刀具对被加工物进行切削加工的切削装置中对切削刀具进行支承。
技术介绍
公知有利用切削刀具对半导体晶片或封装基板、陶瓷基板、玻璃基板等进行精密地切削加工的切削装置。在该切削装置中,利用凸缘机构对切削刀具进行支承而固定于主轴。安装于切削装置的切削刀具存在多个种类。其中,例如一种在环状基台的外周带有切削刃的被称为毂状刀具的切削刀具作业性良好而被广泛使用。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利用凸缘机构对这样的毂状刀具进行固定而安装于切削装置中进行使用的技术。切削刀具的环状基台的内周面作为在利用凸缘机构对该切削刀具进行固定时用于供该凸缘机构的轮毂部穿过的安装孔。制造成使环状基台的安装孔(内周面)的直径稍大于穿过安装孔的该凸缘机构的轮毂部的外径,以便切削刀具能够相对于凸缘机构装卸。在将切削刀具固定于凸缘机构时,使切削刀具的安装孔的内周面与轮毂部的外周面平行,并且使该轮毂部穿过该安装孔。但是,当在使该轮毂部穿过该安装孔期间切削刀具发生倾斜时,有时产生所谓的咬接现象,环状基台的内周面或轮毂部发生损伤而产生凸凹,进而会诱发咬接现象。为了不发生这样的咬接现象,能否不使切削刀具倾斜而使轮毂部穿过安装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者的技能。因此,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不借助人的手而对切削刀具进行装卸的装置。为了选择规定的切削刀具并固定于凸缘机构,该装置具有对切削刀具的种类进行判别的功能。例如在切削刀具的基台的侧面预先设置识别码(条形码等),该装置读取该识别码,从而该装置获得该切削刀具相关的信息。要想将切削刀具固定于凸缘机构,在使凸缘机构的轮毂部穿过切削刀具的安装孔并将切削刀具配置于规定的位置之后,接着使螺母等与轮毂部螺合。然而,切削刀具为消耗品,因此需要在规定的期间进行更换,另外,伴随被加工物的变更,切削刀具也需要更换为适当的切削刀具。因此,对切削刀具进行装卸的机会较多。要想对切削刀具进行装卸,需要将该螺母拧松或拧紧,因此当切削刀具的装卸的机会较多时,切削装置的运转时间变少。因此,代替使螺母等与轮毂部螺合而固定切削刀具的方式,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技术,对承接切削刀具的凸缘机构进行改良,利用真空吸引对切削刀具进行保持。在利用真空吸引对切削刀具进行保持的方法中,在切削刀具的装卸时无需使用螺母等,因此切削刀具的装卸是容易的。并且,根据利用真空吸引对切削刀具进行保持的方法,能够缩短更换切削刀具所需的时间,因此能够增加切削装置的运转时间。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9015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154054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1-79098号公报但是,在利用真空吸引使切削刀具保持在凸缘机构的情况下,在从将切削刀具安装于凸缘机构至取下的期间,必须始终使真空泵等运转而持续吸引切削刀具。因此,在利用该切削刀具实施切削期间,该切削刀具也被吸引。当利用切削刀具对被加工物进行切削时,所产生的切削屑会漂浮至空气中。在切削刀具的基台的内周面与凸缘机构的轮毂部之间具有如上所述的略微的间隙,因此当持续吸引切削刀具时,包含切削屑在内的空气从该间隙被吸入而附着于切削刀具或凸缘机构。由此,为了去除该附着的切削屑,需要定期进行清扫。另外,当在切削刀具的该支承面侧的侧面设置有识别码的情况下,有时在该识别码上附着切削屑而产生识别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该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凸缘机构,不容易从切削刀具的内周面与凸缘机构之间的间隙吸引切削屑,并且能够抑制产生所谓的咬接现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提供凸缘机构,其用于将切削刀具安装于作为旋转轴的主轴上,所述切削刀具具有:在中央具有安装孔的圆盘状的基台;以及设置在该基台的外周缘的切削刃,该凸缘机构的特征在于,其具有:轮毂部,其呈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圆柱状的形状,在其前方侧的外周面上具有供O形环安装的O形环安装槽;凸缘部,其从该轮毂部的后方侧朝径向外侧突出,该凸缘部具有朝向前方侧的支承面,该支承面对该切削刀具的该基台进行支承;以及主轴安装孔,其设置在该凸缘部的内侧,供主轴的前端部插入,将在该O形环安装槽中安装了外径比该基台的安装孔的直径大的O形环的该轮毂部插入至该基台的该安装孔,并使该O形环与基台的内周面接触,从而对该切削刀具进行支承。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凸缘机构中,也可以是,该凸缘部具有:在该支承面上围绕该轮毂部的环状的开口;以及在内部将该开口与吸引源连通的吸引路,该凸缘部具有对切削刀具进行吸引固定的功能。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式,提供凸缘机构,其用于将切削刀具安装于作为旋转轴的主轴上,所述切削刀具由在中央具有安装孔的圆盘状的切削刃形成,该凸缘机构的特征在于,其具有:轮毂部,其呈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圆柱状的形状,在该轮毂部的前方侧的外周具有外螺纹;刀具安装部,其从该轮毂部的后方侧朝径向外侧突出,在该刀具安装部的外周面上具有供O形环安装的O形环安装槽;凸缘部,其从该刀具安装部的后方侧与该刀具安装部相比朝径向外侧突出,该凸缘部具有朝向前方侧的支承面,该支承面对该切削刀具进行支承;以及主轴安装孔,其设置在该凸缘部的内侧,供主轴的前端部插入,将在该O形环安装槽中安装了外径比该切削刀具的该安装孔的直径大的O形环的该刀具安装部插入至该切削刀具的该安装孔,并使该O形环与该切削刀具的内周面接触,从而对该切削刀具进行支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凸缘机构的外周,在与固定于规定的位置的切削刀具的内周面对应的位置形成有O形环安装槽。在该O形环安装槽中安装外径大于该切削刀具的基台的安装孔(内周面)的直径的O形环。另外,该O形环例如由弹性体(弹性极限较大的物体)构成。因此,当切削刀具配置于规定的位置时,切削刀具的内周面于安装于O形环安装槽的O形环接触,将O形环按入径向内侧。并且,O形环发生变形,产生从O形环的内侧朝向切削刀具的内周面的力。于是,将凸缘机构与切削刀具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封堵,因此即使对切削刀具进行真空吸引,也不会从该间隙吸引空气。因此,包含在空气中的切削屑等不容易附着在凸缘机构的作用负压的区域,从而使清扫的次数减少。另外,切削屑不容易附着在朝向凸缘机构的该支承面的切削刀具的侧面上,因此当在该侧面设置有识别码的情况下,切削屑不容易附着在该识别码上,从而不容易产生识别码的识别缺陷。另外,在将切削刀具安装于该凸缘机构时,切削刀具的内周面与凸缘机构不会直接接触,该切削刀具借助安装于O形环安装槽的O形环而被支承,因此能够抑制产生所谓的咬接现象。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凸缘机构,其中,切削屑不容易从切削刀具的内周面与凸缘机构之间的间隙被吸引,且能够抑制产生所谓的咬接现象。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示出使用凸缘机构的切削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示意性示出切削单元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3的(A)是示意性示出切削单元的一部分的分解剖视图,图3的(B)是示意性示出切削单元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4的(A)是示意性示出切削单元的一部分的分解剖视图,图4的(B)是示意性示出切削单元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5的(A)是毂状刀具型的切削刀具的一侧的侧视图,图5的(B)是毂状刀具型的切削刀具的另一侧的侧视图。图6的(A)是示意性示出切削单元的一部分的分解剖视图,图6的(B)是示意性示出切削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凸缘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凸缘机构,其用于将切削刀具安装于作为旋转轴的主轴上,所述切削刀具具有:在中央具有安装孔的圆盘状的基台;以及设置在该基台的外周缘的切削刃,该凸缘机构的特征在于,其具有:轮毂部,其呈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圆柱状的形状,在其前方侧的外周面上具有供O形环安装的O形环安装槽;凸缘部,其从该轮毂部的后方侧朝径向外侧突出,该凸缘部具有朝向前方侧的支承面,该支承面对该切削刀具的该基台进行支承;以及主轴安装孔,其设置在该凸缘部的内侧,供主轴的前端部插入,将在该O形环安装槽中安装了外径比该基台的安装孔的直径大的O形环的该轮毂部插入至该基台的该安装孔,并使该O形环与基台的内周面接触,从而对该切削刀具进行支承。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1.11 JP 2016-2202821.一种凸缘机构,其用于将切削刀具安装于作为旋转轴的主轴上,所述切削刀具具有:在中央具有安装孔的圆盘状的基台;以及设置在该基台的外周缘的切削刃,该凸缘机构的特征在于,其具有:轮毂部,其呈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圆柱状的形状,在其前方侧的外周面上具有供O形环安装的O形环安装槽;凸缘部,其从该轮毂部的后方侧朝径向外侧突出,该凸缘部具有朝向前方侧的支承面,该支承面对该切削刀具的该基台进行支承;以及主轴安装孔,其设置在该凸缘部的内侧,供主轴的前端部插入,将在该O形环安装槽中安装了外径比该基台的安装孔的直径大的O形环的该轮毂部插入至该基台的该安装孔,并使该O形环与基台的内周面接触,从而对该切削刀具进行支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凸缘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凸缘部具有:在该支承面上围绕该轮毂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新田秀次胁田信彦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迪思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