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悬置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39489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6 0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悬置总成,其包括车架横梁、吊架、托架、胶垫总成和支撑架;其中,吊架的一端固定设置在车架横梁上,吊架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托架上,胶垫总成的一端与托架固定连接,胶垫总成的另一端与支撑架固定连接,且支撑架为一体铸造成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后悬置总成,通过将支撑架一体铸造成型,提升了支撑架整体的结构强度,保证了支撑架上各处加工精度的一致性,避免了存在多处焊接部位而导致结构强度和配合精度差的问题。另外,通过托架与吊架固定连接,使支撑架通过胶垫总成固定在托架上,从而减小了支撑架的长度,利于模态的提升;此外,胶垫总成可以吸收车架横梁的振动,降低了整车振动的干扰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悬置总成
本技术涉及一种变速箱支撑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后悬置总成。
技术介绍
发动机后悬置装置通常是承担变速箱总成和车架总成两者之间连接作用的一种结构产品,所以对于后悬置装置的物理结构在功能上要求能很好的实现分别与变速箱总成与车架总成之间的装配,且要尽可能的提升后悬置支架的模态,避免整车的共振。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后悬置总成的应用状态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后悬置支架的主视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后悬置支架的俯视图;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3,现有技术中的后悬置总成包括车架三横梁10、后悬置吊耳20和后悬置支架30,其中,车架三横梁10的两端与车架纵梁40固定连接,且车架三横梁10向上拱起,两个对称设置的后悬置吊耳20的一端均与车架三横梁10固定连接,两个后悬置吊耳20的另一端分别与后悬置支架30的两端固定连接,变速箱总成50可以固定安装在后悬置支架30上;其中,后悬置支架30承担着变速箱总成50与后悬置吊耳20之间的连接功能,故后悬置支架30与变速箱总成50之间以及后悬置支架30与后悬置吊耳20之间的配合要求具有较高的配合精度。如图2和图3所示,后悬置支架30包括上盒板42、下盒板41以及多个衬套43,且上盒板42、下盒板41以及多个衬套43之间均通过焊接工艺实现固定连接,其中衬套43固定设置在上盒板42和下盒板41之间,以保证后悬置支架30整体具有较高的模态,由于焊接工艺复杂,焊接部位过多会导致焊接变形量不可控,而变速箱总成50是铝制机加工件,精度要求较高,故现有技术中与变速箱总成50配合的后悬置支架30不能满足整车的装配需求;此外,后悬置支架30整体结构呈“V”形,用于固定变速箱总成50的孔44均设置在后悬置支架30的斜面上,如图3所示,其加工难度大,不便于精度控制。另外,由于后悬置总成整体结构的限制,后悬置支架30两端的悬臂较长,导致后悬置支架30的模态始终无法实现较大的提升,同时,由于没有吸收振动的结构,使该后悬置总成易受整车振动的干扰频率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悬置总成,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规避生产过程中的变形量,实现其与变速箱的高精度配合,同时降低整车振动的干扰影响。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后悬置总成,其中,包括:车架横梁;吊架,所述吊架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车架横梁上;托架,所述吊架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托架上;胶垫总成,所述胶垫总成的一端与所述托架固定连接;一体铸造成型的支撑架,所述胶垫总成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如上所述的后悬置总成,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托架包括水平部和倾斜部,所述倾斜部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水平部的两端,所述倾斜部上远离所述水平部的一端设置有水平翻边,所述胶垫总成与所述水平部固定连接,所述吊架与所述水平翻边固定连接。如上所述的后悬置总成,其中,优选的是,所述胶垫总成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胶垫,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托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胶垫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如上所述的后悬置总成,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底板和两个第一翻边,两个所述第一翻边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的两端,所述胶垫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上,且所述胶垫与两个所述第一翻边均位于所述第一底板的同侧。如上所述的后悬置总成,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底板和两个第二翻边,两个所述第二翻边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板的两端,所述胶垫上远离所述第一底板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板上,且所述胶垫与两个所述第二翻边均位于所述第二底板的同侧。如上所述的后悬置总成,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底板上固定设置有第一凸焊螺栓,所述倾斜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焊螺栓配合的固定孔。如上所述的后悬置总成,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底板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凸焊螺栓,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架通过所述第二凸焊螺栓固定连接。如上所述的后悬置总成,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托架还包括加强部,所述加强部固定设置在所述倾斜部上。如上所述的后悬置总成,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托架还包括衬套,所述加强部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衬套与所述水平翻边和所述水平部固定连接。如上所述的后悬置总成,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加强翻边。本技术提供的后悬置总成,通过将支撑架一体铸造成型,提升了支撑架整体的结构强度,保证了支撑架上各处加工精度的一致性,避免了存在多处焊接部位而导致结构强度和配合精度差的问题。另外,通过托架与吊架固定连接,使支撑架通过胶垫总成固定在托架上,从而减小了支撑架的长度,利于模态的提升,同时避免了支撑架既要与变速箱连接,又要与吊架连接,而易造成支撑架因负载过多而加速磨损或断裂;此外,胶垫总成可以吸收车架横梁的振动,降低了整车振动的干扰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后悬置总成的应用状态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后悬置支架的主视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后悬置支架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后悬置总成的应用状态图;图5为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托架的剖视图;图7为胶垫总成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车架三横梁20-后悬置吊耳30-后悬置支架40-车架纵梁41-下盒板42-上盒板43-衬套44-孔50-变速箱总成100-车架横梁200-支撑架210-加强翻边300-托架310-水平部320-倾斜部321-水平翻边330-加强部340-衬套400-胶垫总成410-第一支架411-第一底板412-第一翻边413-第一凸焊螺栓420-第二支架421-第二底板422-第二翻边423-第二凸焊螺栓424-定位销430-胶垫500-吊架600-车架纵梁700-变速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同时参照图4和图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悬置总成,其包括车架横梁100、吊架500、托架300、胶垫总成400和支撑架200;其中,车架横梁100固定设置在车架纵梁600上,吊架500的一端固定设置在车架横梁100上,吊架500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托架300上,胶垫总成400的一端与托架300固定连接,胶垫总成400的另一端与支撑架200固定连接,且支撑架200为一体铸造成型。其中,使支撑架200通过一体铸造成型,可以提升支撑架200整体的结构强度,保证支撑架200上各处加工精度的一致性,避免了存在多处焊接部位而导致结构强度和配合精度差的问题。另外,通过托架300与吊架500固定连接,使支撑架200通过胶垫总成400固定在托架300上,从而减小了支撑架200的长度,利于模态的提升,同时避免了支撑架200既要与变速箱700连接,又要与吊架500连接,而易造成支撑架200因负载过多而加速磨损或断裂;此外,胶垫总成400可以吸收车架横梁100的振动,降低整车振动的干扰影响。进一步地,参照图4和图6,托架300包括水平部310和倾斜部320,该倾斜部320分别固定设置在水平部310的两端,倾斜部320上远离水平部310的一端设置有水平翻边321,胶垫总成400与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后悬置总成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横梁;吊架,所述吊架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车架横梁上;托架,所述吊架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托架上;胶垫总成,所述胶垫总成的一端与所述托架固定连接;一体铸造成型的支撑架,所述胶垫总成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横梁;吊架,所述吊架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车架横梁上;托架,所述吊架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托架上;胶垫总成,所述胶垫总成的一端与所述托架固定连接;一体铸造成型的支撑架,所述胶垫总成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包括水平部和倾斜部,所述倾斜部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水平部的两端,所述倾斜部上远离所述水平部的一端设置有水平翻边,所述胶垫总成与所述水平部固定连接,所述吊架与所述水平翻边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垫总成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胶垫,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托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胶垫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底板和两个第一翻边,两个所述第一翻边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的两端,所述胶垫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上,且所述胶垫与两个所述第一翻边均位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海南李立波杨东升洪健康江波窦海燕郭玉祥刘双双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