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2641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07: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面板注塑模具,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动模以及定模,定模内部设置有成型杆,定模远离动模的端面上对称设置有两块模板,模板上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顶板,第一顶板靠近定模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顶板,成型杆包括滑移连接在定模内部并与第一顶板相连的套杆、滑移连接在套杆内部并与固定板相连的滑移杆,第二顶板上设置有顶杆,顶杆远离第二顶板的端部贯穿于定模并与成型的面板底部贴合,通过第一顶板带动套杆向着动模一侧进行移动,使得滑移杆的端部与安装柱分离,之后通过第二顶板带动顶杆进行移动,以此将套杆与安装柱分离且将面板顶离定模,使得安装柱不易因与成型杆接触面积过大而出现变形的情况。

Faceplate injection mol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anel injection mold, the technical proposal is that comprises a movable mould and die, die is arranged inside the molding rod end, away from the dynamic model of the fixed mold are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n the two block template, tem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fixed plate, the fixed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roof, the roof near the end of the fixed mould is arranged on the top second, including slip forming rod connecting sleeve rod, sliding on the fixed mould inside and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in the sliding roof cover ro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fixed plate, the second plate is equipped with a push rod, the end of the push rod second away from the roof through the fixed mould and the bottom panels of laminated roof, through the first drive rod set toward the dynamic model side move, making the end slip rod and mounting column, after the push rod driven to move through the second roof, in order to The rod is separated from the installation column and the top of the panel is separated from the die, so that the installation column is not easy to be deformed because the contact area of the rod is too lar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面板注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
,特别涉及一种面板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目前,现有的面板如图1所示,包括主体24以及设置在主体24上的安装柱25,所述安装柱25的数目为四个且均匀分布在主体24上,安装柱25远离主体24的端面上设在有第一安装槽26,第一安装槽26沿安装柱25的长度方向延伸,安装柱25的侧壁上设置有连接槽27,连接槽27向安装柱25轴心线一侧延伸并与第一安装槽26相连通。连接槽27的数目为四个且以安装柱25的轴心线为中心呈圆周阵列分布。在使用注塑模具对该面板进行生产时,需要动模上设置有用于成型安装柱25的成型杆,且成型杆与安装柱25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这样在将注塑成型的面板取出时,安装柱25易出现粘附在成型杆上而出现受拉变形,使得注塑成型的面板受损、甚至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板注塑模具,其具有将注塑成型的面板取出时,安装柱不易因粘连在成型杆上而出现受拉变形。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面板注塑模具,包括动模以及定模,所述动模与定模扣合形成用于成型面板的模腔,所述定模内部设置有用于成型安装柱的成型杆,所述定模远离动模的端面上对称设置有两块模板,所述模板远离定模的端面上设置有固定板,且固定板同时与两块模板相连,所述固定板靠近定模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顶板,所述第一顶板靠近定模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顶板,所述第一顶板以及第二顶板均位于两块模板之间,所述成型杆包括滑移连接在定模内部并与第一顶板相连的套杆、滑移连接在套杆内部并与固定板相连的滑移杆,所述第二顶板上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远离第二顶板的端部贯穿于定模并与成型的面板底部贴合。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面板注塑成型之后,首先控制动模向着远离定模一侧进行移动,直至动模与定模完全分离,之后控制第一顶板带动第二顶板以及定模向着远离固定板一侧进行移动。与此同时,与第一顶板相连的套杆向着远离固定板一侧进行移动,设置在固定板上的滑移杆与套杆之间发生相对滑移,且滑移杆的端部与安装柱相分离。当滑移杆与面板上的安装柱完全分离时,控制第二顶板带动顶杆向着定模一侧移动。顶杆与面板的端面相抵进而将面板从定模上顶离且套杆的内侧壁与安装柱的外侧壁分离。且此时成型杆与安装柱之间的接触面积仅为安装柱的外侧壁的面积,大大降低了成型杆与安装柱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面板上的安装柱不易出现因与成型杆粘连而导致拉扯变形的情况,减少了报废品的产生,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资源,更加环保。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用于供滑移杆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固定板远离定模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口宽度大于第一通孔的孔径,所述滑移杆远离定模的端部上固定连接有用于与第一凹槽嵌接的第一凸块。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将成型的面板顶出时,滑移杆上的第一凸块与固定板上第一凹槽的内槽壁相抵,以保证滑移杆不易出现与固定杆分离的情况,使得面板的取出过程变得更加方边、快捷。固定板上设置有供滑移杆穿过的第一通孔,这样在滑移杆因使用时间过长而出现损坏时,只需要控制滑移杆向着远离定模一侧进行移动,使得滑移杆与定模以及固定板完全分离,即可对损坏的滑移杆进行更换。这样就不需要对整个定模进行更换,节约了资源,更加环保。优选的,所述固定板远离定模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槽口宽度大于第一凹槽的槽口宽度,所述第二安装槽内部设置有用于与第一凸块相抵的安装块,所述安装块通过螺钉与固定板相连。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使用该注塑模具时,将安装块放置到第二安装槽内部,之后使用螺钉将安装块与固定板相连,且安装块与第一凸块相抵。以此保证滑移杆不易在该注塑模具的使用过程中相对与固定板发生相对位移,使得注塑成型的面板合格率更高且不需要进行再次的加工。优选的,所述套杆远离定模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放置槽,第一放置槽内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用于对套杆施加以指向定模一侧的弹力。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控制动模向着远离定模一侧进行移动时,弹簧与第一放置槽的内槽壁相抵且驱动套杆以及第一顶板向着动模一侧进行移动。这样就不需要人为控制第一顶板进行移动,使得面板的取出过程变得更加快捷、方便。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与第一放置槽相对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放置槽。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弹簧驱动套杆进行移动的过程中,第二放置槽的内槽壁与弹簧的外侧壁相抵,以保证弹簧远离定模的端部不易出现横向移动,且弹簧能够对套杆施加的弹力的方向始终与套杆的长度方向相同,使得套杆的滑移过程变得更加快捷、顺畅。优选的,所述第一顶板上设置有用于供套杆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顶板远离定模的端部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套杆远离定模的端部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二凹槽嵌接的第二凸块。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弹簧驱动套杆进行移动的过程中,套杆上第二图凸块的外侧壁与第一顶板上第二凹槽的内槽壁相抵,进而带动第一顶板进行移动。在套杆出现损坏时,只需要对套杆施加以拉力,使得套杆向着远离定模一侧移动并与第一顶板完全分离,之后即可对损坏的套杆进行更换。这样就不需要对整个定模进行更换,节约了资源,更加环保。优选的,所述套杆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与定模相抵的抵接套。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套杆向着定模一侧移动的过程中,当滑移杆与安装柱完全分离时,套杆外侧壁上的抵接套与定模的外侧壁相抵,此时可以开始驱动第二顶板进行移动并将面板顶离定模。通过抵接套能够较为清楚的了解到滑移杆是否已经与安装柱完全分离,使得该注塑模具的使用过程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优选的,还包括油缸,所述油缸的输出轴朝向固定板一侧,所述油缸上设置有拉板,所述拉板伸入到第二顶板内部且用于带动第二顶板进行移动,所述固定板侧壁上设置有延伸块,所述延伸块与油缸的输出轴相连。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控制顶杆进行移动并且将面板顶离时,只需要控制油缸的输出轴伸长,此时由于油缸的输出轴与延伸块相连,且延伸块与固定板相连,所以油缸带动拉板向着的动模一侧进行移动。拉板在移动的过程中带动顶杆向着动模一侧进行移动并对面板进行顶出。综上所述,本技术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在将面板取出时,首先通过第一顶板带动套杆向着动模一侧进行移动,使得滑移杆的端部与安装柱分离,之后通过第二顶板带动顶杆进行移动,以此将套杆与安装柱分离且将面板顶离定模,这一过程通过多次顶动以保证安装柱不易因与成型杆接触面积过大而出现变形的情况,极大的降低了报废品的产生;2、套杆内部设置有弹簧,这样在动模与定模分离的过程中,弹簧能够直接推动套杆带动第一顶板进行移动,使得该注塑模具的使用过程变得更加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1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主要是用于展示面板的外形结构;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图3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是用于展示实施例的外形结构;图4为实施例的剖视侧试图,主要是用于展示实施例各部分的连接情况;图5为图4的B部放大图。附图标记:1、动模;2、定模;3、成型杆;31、套杆;32、滑移杆;4、模板;5、固定板;6、第一顶板;7、第二顶板;8、顶杆;9、第一通孔;10、第一凹槽;11、第一凸块;12、第二安装槽;13、安装块;14、第一放置槽;15、弹簧;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面板注塑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面板注塑模具,包括动模(1)以及定模(2),所述动模(1)与定模(2)扣合形成用于成型面板的模腔,所述定模(2)内部设置有用于成型安装柱(25)的成型杆(3),其特征是:所述定模(2)远离动模(1)的端面上对称设置有两块模板(4),所述模板(4)远离定模(2)的端面上设置有固定板(5),且固定板(5)同时与两块模板(4)相连,所述固定板(5)靠近定模(2)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顶板(6),所述第一顶板(6)靠近定模(2)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顶板(7),所述第一顶板(6)以及第二顶板(7)均位于两块模板(4)之间,所述成型杆(3)包括滑移连接在定模(2)内部并与第一顶板(6)相连的套杆(31)、滑移连接在套杆(31)内部并与固定板(5)相连的滑移杆(32),所述第二顶板(7)上设置有顶杆(8),所述顶杆(8)远离第二顶板(7)的端部贯穿于定模(2)并与成型的面板底部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板注塑模具,包括动模(1)以及定模(2),所述动模(1)与定模(2)扣合形成用于成型面板的模腔,所述定模(2)内部设置有用于成型安装柱(25)的成型杆(3),其特征是:所述定模(2)远离动模(1)的端面上对称设置有两块模板(4),所述模板(4)远离定模(2)的端面上设置有固定板(5),且固定板(5)同时与两块模板(4)相连,所述固定板(5)靠近定模(2)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顶板(6),所述第一顶板(6)靠近定模(2)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顶板(7),所述第一顶板(6)以及第二顶板(7)均位于两块模板(4)之间,所述成型杆(3)包括滑移连接在定模(2)内部并与第一顶板(6)相连的套杆(31)、滑移连接在套杆(31)内部并与固定板(5)相连的滑移杆(32),所述第二顶板(7)上设置有顶杆(8),所述顶杆(8)远离第二顶板(7)的端部贯穿于定模(2)并与成型的面板底部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注塑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固定板(5)上设置有用于供滑移杆(32)穿过的第一通孔(9),所述固定板(5)远离定模(2)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10),所述第一凹槽(10)的槽口宽度大于第一通孔(9)的孔径,所述滑移杆(32)远离定模(2)的端部上固定连接有用于与第一凹槽(10)嵌接的第一凸块(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板注塑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固定板(5)远离定模(2)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槽(1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英杰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黄岩奥汀模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