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高强度越野车的横向推力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18133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4 0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高强度越野车的横向推力杆,包括推力杆、固定在所述推力杆两端的与后桥桥壳支架连接的第一衬套及与车身连接第二衬套,所述第一衬套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内钢件;橡胶套,其外侧面为圆柱体形且其内部具有中空结构,所述内钢件的外壁贴合套设在所述橡胶套的中空结构中,所述橡胶套与所述内钢件硫化粘接,所述内钢件的上下两端均突出于所述橡胶套的上下两端;外钢件;其中,所述橡胶套套设在所述外钢件的内部,且所述橡胶套的外壁与所述外钢件的内壁过盈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强度大的、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横向推力杆技术领域。

Transverse thrust rod for high strength off-road vehicle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orizontal push rod for high strength off-road vehicles, including the first Bush thrust rod, fixed at the both ends of the thrust rod and rear axle support connection and second bushing connection with the body, the first bushing includes from the inside to the outside: steel; rubber sleeve. The outer side is cylindrical and its interior has a hollow structure, the inner steel wall joint is arranged at the rubber sleeve of the hollow structure, the rubber sleeve and the inner steel vulcanized bonding, the inner steel parts of the upper and lower ends are protruding from the rubber sleeve of the upper and lower ends outside; STEELS; wherein, the rubber sleeve is sleeved on the outer steel inner and outer wall, the rubber sleeve and the outer wall of the steel interference fi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large strength and long service life, and can be widely used in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ransverse thrust r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高强度越野车的横向推力杆
本技术涉及横向推力杆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高强度越野车的横向推力杆。
技术介绍
横向推力杆是汽车后悬架上的结构,横向推力杆有传递力的作用。在现有技术中,横向推力杆两端的衬套内的橡胶直接受力被挤压,如果橡胶的受力过大的话,就会导致其形变很大。长期的挤压,会导致橡胶疲劳形变,极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强度大的、使用寿命长的用于高强度越野车的横向推力杆。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用于高强度越野车的横向推力杆,包括推力杆、固定在所述推力杆两端的与后桥桥壳支架连接的第一衬套及与车身连接第二衬套,所述第一衬套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内钢件,其为竖向设置的圆柱形,所述内钢件有与其同轴且将其上下底面贯通的圆孔,所述内钢件外壁的中部向外凸起形成弧面;橡胶套,其外侧面为圆柱体形且其内部具有中空结构,所述内钢件的外壁贴合套设在所述橡胶套的中空结构中,所述橡胶套与所述内钢件硫化粘接,所述内钢件的上下两端均突出于所述橡胶套的上下两端;外钢件,其为内中空且竖向设置的圆柱体形,且其上下底面被与其同轴的第一圆通孔贯通,所述第一圆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内钢件的外径;其中,所述橡胶套套设在所述外钢件的内部,且所述橡胶套的外壁与所述外钢件的内壁过盈配合。优选地,所述第二衬套与所述第一衬套的结构相同。优选地,所述的用于高强度越野车的横向推力杆,还包括一对叉管,一对所述叉管分别焊接在所述推力杆的两端,一对所述叉管有将其上下底面贯通的第二圆通孔,所述外钢件可拆卸的且竖向固定在所述第二圆通孔内。优选地,所述第一圆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外钢件的直径。优选地,所述橡胶套的最小壁厚小于5mm。优选地,所述橡胶套内部设置有弹簧钢骨架。优选地,所述弹簧钢骨架的截面为类8字型。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一、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所述第一衬套及第二衬套内部设置有内钢件,内钢件的受力强度大、抗压能力强,故本技术是一种强度大的用于高强度越野车的横向推力杆。二、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通过所述内钢件受力并传力,避免了橡胶套直接受力挤压导致的使用寿命短,设置在内钢件外的橡胶套又起到了缓冲作用,故本技术是一种使用寿命长的用于高强度越野车的横向推力杆。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推力杆与叉管、叉管与第一衬套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第一衬套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第二衬套与叉管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弹簧钢骨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高强度越野车的横向推力杆,包括推力杆7、固定在所述推力杆7两端的与后桥桥壳支架连接的第一衬套1及与车身连接第二衬套2,所述第一衬套1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内钢件3,其为竖向设置的圆柱形,所述内钢件3有与其同轴且将其上下底面贯通的圆孔8,所述内钢件3外壁的中部向外凸起形成弧面;橡胶套4,其外侧面为圆柱体形且其内部具有中空结构,所述内钢件3的外壁贴合套设在所述橡胶套4的中空结构中,所述橡胶套4与所述内钢件3硫化粘接,所述内钢件3的上下两端均突出于所述橡胶套4的上下两端;外钢件5,其为内中空且竖向设置的圆柱体形,且其上下底面被与其同轴的第一圆通孔贯通,所述第一圆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内钢件3的外径;其中,所述橡胶套4套设在所述外钢件5的内部,且所述橡胶套4的外壁与所述外钢件5的内壁过盈配合。所述内钢件3的上下两端突出于所述外钢件5的上下两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这样的设置是为了便于安装。所述第一衬套1的内部设置有内钢件,内钢件3的受力强度大、抗压能力强,而且套设在所述内钢件3外部的橡胶套4起到缓冲作用,这样既保证了所述推力杆7的传力,又能延缓装置的使用寿命。所述第二衬套2与所述第一衬套1的结构相同。所述推力杆7两侧的结构相同,让两侧的第一衬套1及第二衬套2均能有较大的强度,且都可以长期使用,避免频繁更换。所述的用于高强度越野车的横向推力杆7,还包括一对叉管6,一对所述叉管6分别焊接在所述推力杆7的两端,一对所述叉管6有将其上下底面贯通的第二圆通孔,所述外钢件5可拆卸的且竖向固定在所述第二圆通孔内。实际使用过程中,横向推力杆两端会分别设置一所述叉管6,所述外钢件5是通过外力的作用,可拆卸的套设进所述叉管6的第二圆通孔中,可拆卸是为了便于更换。所述第一圆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外钢件5的直径。这样可以将所述橡胶套4卡在所述外钢件5内部,更好的防止橡胶套4从外钢件5内部脱落。所述橡胶套4的最小壁厚小于5mm。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所述橡胶套4的最小壁厚小于5cm,既能保证本技术起到好的传力作用,又耐用。所述橡胶套4内部设置有弹簧钢骨架9。设置骨架可以让橡胶套4的强度变大,而且弹簧钢的形变能力也比较强,利于橡胶套4的形变。所述弹簧钢骨架9的截面为类8字型。本技术的弹簧钢骨架9如图4所示,因为橡胶套4的中间薄两边厚,根据这个特点,在中间薄的位置只设置一层弹簧钢骨架9增加其强度,而在两边较厚的地方设置两层弹簧钢骨架9,增加橡胶套4的强度的同时利于橡胶套4的形变。尽管本技术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技术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技术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高强度越野车的横向推力杆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高强度越野车的横向推力杆,包括推力杆、固定在所述推力杆两端的与后桥桥壳支架连接的第一衬套及与车身连接第二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套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内钢件,其为竖向设置的圆柱形,所述内钢件有与其同轴且将其上下底面贯通的圆孔,所述内钢件外壁的中部向外凸起形成弧面;橡胶套,其外侧面为圆柱体形且其内部具有中空结构,所述内钢件的外壁贴合套设在所述橡胶套的中空结构中,所述橡胶套与所述内钢件硫化粘接,所述内钢件的上下两端均突出于所述橡胶套的上下两端;外钢件,其为内中空且竖向设置的圆柱体形,且其上下底面被与其同轴的第一圆通孔贯通,所述第一圆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内钢件的外径;其中,所述橡胶套套设在所述外钢件的内部,且所述橡胶套的外壁与所述外钢件的内壁过盈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高强度越野车的横向推力杆,包括推力杆、固定在所述推力杆两端的与后桥桥壳支架连接的第一衬套及与车身连接第二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套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内钢件,其为竖向设置的圆柱形,所述内钢件有与其同轴且将其上下底面贯通的圆孔,所述内钢件外壁的中部向外凸起形成弧面;橡胶套,其外侧面为圆柱体形且其内部具有中空结构,所述内钢件的外壁贴合套设在所述橡胶套的中空结构中,所述橡胶套与所述内钢件硫化粘接,所述内钢件的上下两端均突出于所述橡胶套的上下两端;外钢件,其为内中空且竖向设置的圆柱体形,且其上下底面被与其同轴的第一圆通孔贯通,所述第一圆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内钢件的外径;其中,所述橡胶套套设在所述外钢件的内部,且所述橡胶套的外壁与所述外钢件的内壁过盈配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辉刘韬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小绿人动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