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相关蛋白激酶RX17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4768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分离的磷酸激酶RX17多肽或其活性片段,所述多肽具有选自下列的氨基酸序列:(a)序列表SEQ  ID  NO: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b)相对于SEQ  ID  NO:4的氨基酸序列有一个或多个氨基酸缺失、替代或插入且保留SEQ ID  NO:4的磷酸激酶RX17的生物活性的氨基酸序列。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编码上述多肽的核酸序列、含有该核酸序列的载体和宿主细胞、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的人肿瘤相关蛋白激酶RX17多肽、其编码序列和抗体以及这些多核苷酸、多肽及其抗体的应用以及所述多肽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高质量”的药物靶点基因(简称药靶)是新药开发的源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虽然为人类带来了治疗疾病的令人向往的前景,但除大分子蛋白药外,基因产物本身并不一定是药靶。从基因到新药,这一链条仍然缺少许多必不可少的环节。其中,基因功能研究,因其可以在分子层面上揭示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奥秘,寻找出最重要的致病基因,而成为确定基因产物能否成为药靶的关键步骤。国外大型制药厂已发现,单靠基因序列数据和生物信息分析虽然能够找到大量潜在药物靶点基因,但这类基因只能被归类为“低质量”药靶。药物开发人员面对数目巨大的低质量药靶变得无所适从,迫切需要大量的基因功能研究加以验证,才能筛选出新药开发可以依赖的“高质量”靶点。所以,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蕴藏着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商业前景。在目前可以作为靶点的5,000个基因中,磷酸激酶(kinase)的序列有很大的保守性(conservativity),是公认的药物筛选基因靶点,与磷酸酶(phosphatase)、蛋白酶(protease)以及各类受体统称为一类靶点。磷酸激酶(kinase)将ATP或GTP位的磷酯基转移到底物蛋白质氨基酸残基上,催化蛋白质磷酸化,蛋白质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是蛋白质调节其功能/活性的一种重要方式。如MAPK和转录因子CREB,Jun等,在磷酸化状态时具有活性,而在非磷酸化状态时没有活性;而转录因子IκBα等则相反,在磷酸化状态时被降解而失去活性,而在非磷酸化状态时具有活性。蛋白质的磷酸化-去磷酸化是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通过位于胞膜或胞内的受体,感受细胞外信息分子的刺激,经复杂的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的转换,发挥生物学效应,进而几乎调节着生命活动的所有过程,包括细胞的增殖、发育和分化,神经活动,肌肉收缩,新陈代谢,肿瘤发生等。人类很多疾病都与信号转导通路密切相关,如在肿瘤坏死因子(TNF)导致的炎症(inflammation)反应中,肿瘤坏死因子通过结合受体激活一系列蛋白磷酸激酶之间的相互作用,最终激活NF-κB而引起炎症反应。生物化学家以及不少公司都在通过研究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揭示信号传递通路的关键部位,并开发影响信号传递的药物,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信号转导过程的顺利进行有赖于多种蛋白底物的磷酸化,包括酪氨酸磷酸化、苏氨酸残基磷酸化及丝氨酸残基磷酸化,而这个过程正是由磷酸激酶催化完成的。鉴于信号转导通路在细胞增殖、分化和多种疾病发生过程中的重要、甚至决定性的作用,以及磷酸激酶在信号转导通路极其重要的地位,设计和开发以磷酸激酶为靶点的新药,通过调节、控制信号转导通路治疗疾病,无疑是一种针对性强、高效的理想途径,具有治疗多种疾病的潜在前景。目前针对激酶的药物包括PKC活性调节剂、PKA抑制剂、PTK抑制剂和受体介导的钙通道调节剂等,其中部分已经进入临床试验。但是,现有的激酶药物靶点尚远远不能满足人类战胜疾病、攻克肿瘤的需求,我们仍需更特异、更有效的新的激酶作为药靶,从而有效拓宽治疗疾病的途径,增进人类的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分离的磷酸激酶RX17多肽或其活性片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肽具有选自下列的氨基酸序列(a)序列表SEQ ID NO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b)相对于SEQ ID NO4的氨基酸序列有一个或多个氨基酸缺失、替代或插入且保留SEQ ID NO4的磷酸激酶RX17的生物活性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个较佳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片段为SEQ ID NO4所示氨基酸序列的181-358位氨基酸。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分离的核酸序列,它具有编码上述磷酸激酶RX17多肽或其活性片段的核酸序列或其互补序列。在一个较佳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核酸序列具有SEQ ID NO3所示的核酸序列。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含有上述核酸序列的载体和经该载体转化的宿主细胞。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产生上述磷酸激酶RX17多肽或其活性片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a)在适合磷酸激酶RX17蛋白多肽表达的条件下,培养上述宿主细胞;(b)分离出所述的磷酸激酶RX17蛋白多肽或其活性片段。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与上述磷酸激酶RX17蛋白多肽或其活性片段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在较佳的实施方案中,该抗体是单克隆抗体。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治疗肿瘤或预防肿瘤发生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含有上述抗体、或上述核酸序列的反义序列。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还涉及上述磷酸激酶RX17多肽或其活性片段或其核酸序列在制备用于检测肿瘤的制剂中的用途。在较佳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肿瘤选白肺癌、食道癌和直肠癌。本专利技术的磷酸激酶RX17可能是信号转导通路中的重要分子,并参与RB信号通路和Zac1介导的转录调节,从而影响转录调节等,最终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因此,进一步确定RX17在细胞周期、凋亡、转录调节和激活过程中的功能可能为最终阐明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线索,并发展其为新的药物靶点。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可从以下的详细描述获知。附图说明图1显示了从HeLA文库获得的RX17的PCR产物。图2显示了RX17的NCBI保守结构域检索结果,其中S_TKc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催化域,丝氨酸/苏氨酸特异蛋白激酶亚家族的磷酸转移酶;TyrKc酪氨酸激酶,催化域,酪氨酸特异激酶亚家族的磷酸转移酶;Pkinase蛋白激酶域;SPS1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图3A-3C显示了RX17在HeLa细胞的细胞核内以核小体形式呈点状分布。图3A显示了RX17在瞬时转染了pEGFP-C1-RX17和pEGFP-N3-RX17的HeLa细胞内的胞核定位;图3B显示RX17在胞核中的点状分布不随时间而变化;图3C显示出RX17在HeLa细胞胞核中的点状分布随着高剂量UV照射后呈均匀分布。图4显示出用Q-PCR检测出大肠癌中RX17的mRNA表达增加。图5显示出Q-PCR检测出RX17mRNA在肿瘤组织中高度表达。图6显示出人RX17与人Zac1在体内相互作用。用所述构建物瞬时转染293T细胞,裂解,用抗myc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沉淀,然后用10%SDS-PAGE进行分析,并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然后用HRP-抗-myc对膜进行免疫印迹,以检测myc标记的Zac1和myc标记的对照蛋白(control protein)(上图),用HRP-抗-flag检测flag标记的RX17(中图和下图)。如下图中的泳道2所示,myc-Zac1能与flag标记的RX17发生免疫共沉淀。图7显示了人RX17C与人RBBP8-30在体内相互作用。用所述构建物瞬时转染293T细胞,裂解,用抗myc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沉淀,然后用10%SDS-PAGE进行分析,并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然后用HRP-抗-myc对膜进行免疫印迹,以检测myc标记的RBBP8-30(上图),用抗-flag(-HRP)检测flag标记的RX17、RX17N和RX17C(中图)。如下图中的泳道3所示,myc-RBBP8-30能与flag标记的RX17C发生免疫共沉淀,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离的磷酸激酶RX17多肽或其活性片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肽具有选自下列的氨基酸序列:(a)序列表SEQIDNO: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b)相对于SEQ IDNO:4的氨基酸序列有一个或多个氨基酸缺失、替代或插入且保留SEQIDNO:4的磷酸激酶RX17的生物活性的氨基酸序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筱清吕顺束放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睿星基因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