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酸菌发酵培养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86502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4 0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乳酸菌发酵培养皿,包括壳体以及安装于壳体顶部的密封盖,所述壳体中装入一培养盒,培养盒内设置有一个十字隔板,十字隔板将培养盒分割成一个以上的培养腔,所述十字隔板的顶部设置一操作杆,所述操作杆的顶部穿过密封盖中间的通孔伸出于外部,所述壳体的外侧端设置一凸部,凸部中间设置有一根以上活动的进风导管,所述凸部的外部安装一密封罩,密封罩密封各进风导管,所述培养腔的外壁培养盒上均设置有一封膜,进风导管穿过封膜进入到培养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用于乳酸菌的培养,能够对多种乳酸菌一起培养,且能够旋转培养盒,对不同的培养腔进行有氧和无氧操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A fermented culture dish with lactic acid bacteria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ermentatio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culture dish,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nd a shell installed on the top of the sealing cover, the casing in a culture box, culture box is arranged on a cross baffle, baffle will cross culture box is divided into more than one culture chamber, wherein the top cross partition set an operating rod, the top of the operating rod passes through the through hole in the middle of the sealing cover extending from the outside, the outside of the end of the housing is provided with a convex portion, an air inlet pipe with a convex set in the middle of the above activities, the outside of the convex part of the installation of a sealing cover, the sealing cover for sealing air inlet duct, the cultivation chamber wall culture box is provided with a sealing membrane, an air inlet pipe through the sealing membrane into the culture chamber. The utility model is mainly used for the cultivatio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and can cultivate a variety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together, and can rotate the incubable box, carrying out aerobic and anaerobic operations on different culture chambers, with simpl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乳酸菌发酵培养皿
本技术涉及生物培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乳酸菌发酵培养皿。
技术介绍
乳酸菌需要放置于培养皿中培养,但是现有的培养皿一般都会设置多个培养腔,然后放入不同的培养菌种,但是培养时是分阶段的,比如有氧阶段以及无氧阶段的培养,但是一个培养皿由于设置了多个培养腔,菌种不同,有氧、无氧环境的通入时间是不同的,这就需要培养皿有更高的结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乳酸菌发酵培养皿,能够对多种乳酸菌一起培养,且能够旋转培养盒,对不同的培养腔进行有氧和无氧操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乳酸菌发酵培养皿,包括壳体以及安装于壳体顶部的密封盖,所述壳体中装入一培养盒,培养盒内设置有一个十字隔板,十字隔板将培养盒分割成一个以上的培养腔,所述十字隔板的顶部设置一操作杆,所述操作杆的顶部穿过密封盖中间的通孔伸出于外部,所述壳体的外侧端设置一凸部,凸部中间设置有一根以上活动的进风导管,所述凸部的外部安装一密封罩,密封罩密封各进风导管,所述培养腔的外壁培养盒上均设置有一封膜,进风导管穿过封膜进入到培养腔内。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操作杆与密封盖的通孔之间套装一密封圈。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操作杆的顶部外侧端垂直设置一加强板,操作杆与该加强板之间呈“十”字形。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凸部外侧端设置有台阶面,所述密封罩固定装入于凸部的台阶面上。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封膜采用医用硅胶材料制成,进风导管内侧端设置有尖刺部,其通过尖刺部刺破封膜插入于培养腔内。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培养盒与壳体之间独立分体式装配,所述壳体采用透明壳体,所述培养盒为不透光材料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主要用于乳酸菌的培养,能够对多种乳酸菌一起培养,且能够旋转培养盒,对不同的培养腔进行有氧和无氧操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壁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壳体1以及安装于壳体1顶部的密封盖12,壳体1中装入一培养盒2,培养盒2内设置有一个十字隔板9,十字隔板将培养盒分割成一个以上的培养腔8,十字隔板9的顶部设置一操作杆6,操作杆6的顶部穿过密封盖12中间的通孔伸出于外部,壳体1的外侧端设置一凸部4,凸部4中间设置有一根以上活动的进风导管5,凸部4的外部安装一密封罩3,密封罩3密封各进风导管5,培养腔8的外壁培养盒上均设置有一封膜7,进风导管5穿过封膜7进入到培养腔8内。其中,操作杆6与密封盖12的通孔之间套装一密封圈,保证操作杆与内部培养腔之间的密封性。本实施例中,操作杆6的顶部外侧端垂直设置一加强板11,操作杆6与该加强板11之间呈“十”字形。如果想要转动培养盒,只要用手拿捏住加强板,转动操作杆,使得底部的培养盒转动,这样培养腔即可相对外部的进风导管转动,当对应的培养腔转动至进风导管位置时,我们打开密封罩,将进风导管插入该培养腔对应的封膜即可,此时即可实现进风,实现有氧培养,也能防止灰尘进入。而其他的培养腔依旧保持密封的无氧培养。其中,凸部外侧端设置有台阶面,所述密封罩固定装入于凸部的台阶面上,封膜采用医用硅胶材料制成,进风导管内侧端设置有尖刺部,其通过尖刺部刺破封膜插入于培养腔内。使用完成后,我们可以更换新的封膜继续使用。其中,培养盒与壳体之间独立分体式装配,壳体采用透明壳体,所述培养盒为不透光材料制成。由于壳体采用透明壳体,因此培养盒的转动可以清楚的从外部看到,而培养盒需要一个密封无光的环境,因此选用不透光材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主要用于乳酸菌的培养,能够对多种乳酸菌一起培养,且能够旋转培养盒,对不同的培养腔进行有氧和无氧操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乳酸菌发酵培养皿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乳酸菌发酵培养皿,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安装于壳体顶部的密封盖,所述壳体中装入一培养盒,培养盒内设置有一个十字隔板,十字隔板将培养盒分割成一个以上的培养腔,所述十字隔板的顶部设置一操作杆,所述操作杆的顶部穿过密封盖中间的通孔伸出于外部,所述壳体的外侧端设置一凸部,凸部中间设置有一根以上活动的进风导管,所述凸部的外部安装一密封罩,密封罩密封各进风导管,所述培养腔的外壁培养盒上均设置有一封膜,进风导管穿过封膜进入到培养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乳酸菌发酵培养皿,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安装于壳体顶部的密封盖,所述壳体中装入一培养盒,培养盒内设置有一个十字隔板,十字隔板将培养盒分割成一个以上的培养腔,所述十字隔板的顶部设置一操作杆,所述操作杆的顶部穿过密封盖中间的通孔伸出于外部,所述壳体的外侧端设置一凸部,凸部中间设置有一根以上活动的进风导管,所述凸部的外部安装一密封罩,密封罩密封各进风导管,所述培养腔的外壁培养盒上均设置有一封膜,进风导管穿过封膜进入到培养腔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酸菌发酵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杆与密封盖的通孔之间套装一密封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江一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乾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