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学实验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存活率高的医学试验用培养皿,包括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旋转轴,所述防护罩远离旋转轴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密封橡胶底条,所述密封橡胶底条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卡条,所述防护罩的内腔右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吸气泵,所述吸气泵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吸气嘴,所述吸气泵的右侧连通有贯穿防护罩右侧的排气管,所述防护罩的内腔固定安装有实验平台,所述实验平台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防护罩内腔的安装座。该存活率高的医学试验用培养皿,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培养装置在移动过后培养的存活率,可以有效将防护罩内部的空气抽吸掉,提高内部的无菌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存活率高的医学试验用培养皿
本技术涉及医学实验
,具体为一种存活率高的医学试验用培养皿。
技术介绍
培养皿是一种用于微生物或细胞培养的实验室器皿,由一个平面圆盘状的底和一个盖组成,一般用玻璃或塑料制成,培养皿材质基本上分为两类,主要为塑料和玻璃的,玻璃的可以用于植物材料、微生物培养和动物细胞的贴壁培养也可能用到,塑料的可能是聚乙烯材料的,有一次性的和多次使用的,适合实验室接种、划线和分离细菌的操作,可以用于植物材料的培养。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培养皿主要针对操作过程的成功率等方面进行改进,如中国专利CN202519259U提供的一种胚胎培养皿,具有降低操作过程中发生失误的几率的优点,但该培养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无法保证培养皿处于一个高度无菌的状态下,且移动培养皿也无法保证无菌的状态,会极大程度上降低培养的存活率,故而提出一种存活率高的医学试验用培养皿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存活率高的医学试验用培养皿,具备培养存活率高等优点,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培养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无法保证培养皿处于一个高度无菌的状态下,且移动培养皿也无法保证无菌的状态,会极大程度上降低培养的存活率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培养存活率高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存活率高的医学试验用培养皿,包括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旋转轴,所述防护罩远离旋转轴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密封橡胶底条,所述密封橡胶底条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卡条,所述防护罩的内腔右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吸气泵,所述吸气泵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吸气嘴,所述吸气泵的右侧连通有贯穿防护罩右侧的排气管,所述防护罩的内腔固定安装有实验平台,所述实验平台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防护罩内腔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防护罩内腔的培养装置,所述培养装置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位于安装座顶部的紫外线光灯,所述紫外线光灯的上方固定安装有位于防护罩内腔的固定圈,所述固定圈的内腔固定安装有固定螺钉,所述固定圈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操作手套。所述培养装置包括有培养平台,所述培养平台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下密封橡胶条,所述下密封橡胶条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上密封橡胶条,所述上密封橡胶条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内套盖,所述内套盖上开设有内透气孔,所述内套盖的外侧套装有位于上密封橡胶条顶部的外套盖,所述外套盖上开设有外透气孔。优选的,所述密封橡胶底条与卡条的连接关系为卡接。优选的,所述吸气泵与防护罩的连接关系为焊接。优选的,所述固定圈、固定螺钉和操作手套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固定圈、固定螺钉和操作手套均以防护罩的纵向中线为对称轴对称分布。优选的,所述内透气孔和外透气孔的数量均为六个,所述内透气孔的直径比外透气孔的直径小。优选的,所述下密封橡胶条的长度和上密封橡胶条的长度相等。(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存活率高的医学试验用培养皿,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存活率高的医学试验用培养皿,通过设置防护罩内腔的培养装置和培养装置上培养平台、下密封橡胶条、上密封橡胶条、内套盖、内透气孔、外套盖和外透气孔之间的结构连接,可以有效保证培养装置整体在移动过程中,可以通过旋转外套盖将外透气孔旋转至内套盖没有设置内透气孔的一侧,有效降低了培养装置内的培养物与空气的接触,降低了细菌侵入和滋生的问题,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培养装置在移动过后培养的存活率,当将培养装置置于安装座上后,就可以通过旋转外套盖将外透气孔旋转至内套盖上设置有内透气孔的一侧,方便培养内部的培养物。2、该存活率高的医学试验用培养皿,通过设置防护罩内腔安装座上的紫外线光灯对防护罩内部进行杀菌工作,有效提高培养的存活率,通过防护罩上的吸气泵、吸气嘴和排气管之间的结构连接,可以有效将防护罩内部的空气抽吸掉,提高内部的无菌环境,提高培养的存活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防护罩、2旋转轴、3密封橡胶底条、4卡条、5吸气泵、6吸气嘴、7排气管、8实验平台、9安装座、10培养装置、101培养平台、102下密封橡胶条、103上密封橡胶条、104内套盖、105内透气孔、106外套盖、107外透气孔、11紫外线光灯、12固定圈、13固定螺钉、14操作手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存活率高的医学试验用培养皿,包括防护罩1,防护罩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旋转轴2,防护罩1远离旋转轴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密封橡胶底条3,密封橡胶底条3与卡条4的连接关系为卡接,密封橡胶底条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卡条4,防护罩1的内腔右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吸气泵5,吸气泵5与防护罩1的连接关系为焊接,吸气泵5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吸气嘴6,吸气泵6的右侧连通有贯穿防护罩1右侧的排气管7,通过设置防护罩1内腔安装座9上的紫外线光灯11对防护罩1内部进行杀菌工作,有效提高培养的存活率,通过防护罩1上的吸气泵5、吸气嘴6和排气管7之间的结构连接,可以有效将防护罩1内部的空气抽吸掉,提高内部的无菌环境,提高培养的存活率,防护罩1的内腔固定安装有实验平台8,实验平台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防护罩1内腔的安装座9,安装座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防护罩1内腔的培养装置10,培养装置10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位于安装座9顶部的紫外线光灯11,紫外线光灯11的上方固定安装有位于防护罩1内腔的固定圈12,固定圈12、固定螺钉13和操作手套14的数量均为两个,固定圈12、固定螺钉13和操作手套14均以防护罩1的纵向中线为对称轴对称分布,固定圈12的内腔固定安装有固定螺钉13,固定圈12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操作手套14。培养装置10包括有培养平台101,培养平台10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下密封橡胶条102,下密封橡胶条102的长度和上密封橡胶条103的长度相等,下密封橡胶条10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上密封橡胶条103,上密封橡胶条10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内套盖104,内套盖104上开设有内透气孔105,内透气孔105和外透气孔107的数量均为六个,内透气孔105的直径比外透气孔107的直径小,内套盖104的外侧套装有位于上密封橡胶条103顶部的外套盖106,外套盖106上开设有外透气孔107,通过设置防护罩1内腔的培养装置10和培养装置10上培养平台101、下密封橡胶条102、上密封橡胶条103、内套盖104、内透气孔105、外套盖106和外透气孔107之间的结构连接,可以有效保证培养装置10整体在移动过程中,可以通过旋转外套盖106将外透气孔107旋转至内套盖104没有设置内透气孔105的一侧,有效降低了培养装置10内的培养物与空气的接触,降低了细菌侵入和滋生的问题,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培养装置10在移动过后,培养的存活率,当将培养装置10置于安装座9上后,就可以通过旋转外套盖106将外透气孔107旋转至内套盖1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存活率高的医学试验用培养皿,包括防护罩(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旋转轴(2),所述防护罩(1)远离旋转轴(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密封橡胶底条(3),所述密封橡胶底条(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卡条(4),所述防护罩(1)的内腔右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吸气泵(5),所述吸气泵(5)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吸气嘴(6),所述吸气嘴(6)的右侧连通有贯穿防护罩(1)右侧的排气管(7),所述防护罩(1)的内腔固定安装有实验平台(8),所述实验平台(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防护罩(1)内腔的安装座(9),所述安装座(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防护罩(1)内腔的培养装置(10),所述培养装置(10)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位于安装座(9)顶部的紫外线光灯(11),所述紫外线光灯(11)的上方固定安装有位于防护罩(1)内腔的固定圈(12),所述固定圈(12)的内腔固定安装有固定螺钉(13),所述固定圈(12)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操作手套(14);所述培养装置(10)包括有培养平台(101),所述培养平台(10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下密封橡胶条(102),所述下密封橡胶条(10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上密封橡胶条(103),所述上密封橡胶条(10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内套盖(104),所述内套盖(104)上开设有内透气孔(105),所述内套盖(104)的外侧套装有位于上密封橡胶条(103)顶部的外套盖(106),所述外套盖(106)上开设有外透气孔(10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存活率高的医学试验用培养皿,包括防护罩(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旋转轴(2),所述防护罩(1)远离旋转轴(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密封橡胶底条(3),所述密封橡胶底条(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卡条(4),所述防护罩(1)的内腔右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吸气泵(5),所述吸气泵(5)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吸气嘴(6),所述吸气嘴(6)的右侧连通有贯穿防护罩(1)右侧的排气管(7),所述防护罩(1)的内腔固定安装有实验平台(8),所述实验平台(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防护罩(1)内腔的安装座(9),所述安装座(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防护罩(1)内腔的培养装置(10),所述培养装置(10)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位于安装座(9)顶部的紫外线光灯(11),所述紫外线光灯(11)的上方固定安装有位于防护罩(1)内腔的固定圈(12),所述固定圈(12)的内腔固定安装有固定螺钉(13),所述固定圈(12)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操作手套(14);所述培养装置(10)包括有培养平台(101),所述培养平台(10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下密封橡胶条(102),所述下密封橡胶条(10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上密封橡胶条(103),所述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丽平,孙明振,李先佳,
申请(专利权)人: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