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悬架系统和机动车
本申请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车辆悬架系统和机动车。
技术介绍
悬架是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车辆的操稳性能、平顺性能和越野性能主要由其悬架性能决定。其中,为了使车辆具有较好的操稳性能,需要提高悬架的刚度,但为了使车辆具有较好的平顺性能,又需要降低悬架的刚度。在悬架的刚度和阻尼为确定的值时,难以协调车辆操稳性和平顺性。目前,为了协调车辆操稳性和平顺性,悬架系统通常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主动悬架系统,主动悬架系统是指在车辆发生事故之前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系统,这种悬架系统耗能大,成本高;第二种:被动式悬架系统,该被动式悬架系统通过特定液压回路连接,可以实现侧倾、俯仰、垂向特定模态的独立控制,其特定模态无需外部能量输入,实现车身姿态自适应调整。但是被动式悬架系统一般只针对某个特定运动模态进行控制,不能适应车辆在不同工况下对操稳性能及平顺性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悬架系统及机动车,能够满足车辆在不同工况下对操稳性和平顺性的需求。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悬架系统,其包括:第一液压缸、第二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第三液压缸、第四液压缸、第一液压支管、第二液压支管、第三液压支管、第四液压支管、第一液压主管、第二液压主管、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及第三换向阀,所述第一液压支管及所述第二液压支管均连接至所述第一液压缸和所述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三液压支管及所述第四液压支管均连接至所述第三液压缸和所述第四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主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液压支管及所述第三液压支管连接,所述第二液压主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液压支管及所述第四液压支管连接,所述第一换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液压支管及所述第二液压支管中,以切换第一液压缸与所述第二液压缸之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第三液压缸、第四液压缸、第一液压支管、第二液压支管、第三液压支管、第四液压支管、第一液压主管、第二液压主管、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及第三换向阀,所述第一液压支管及所述第二液压支管均连接至所述第一液压缸和所述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三液压支管及所述第四液压支管均连接至所述第三液压缸和所述第四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主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液压支管及所述第三液压支管连接,所述第二液压主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液压支管及所述第四液压支管连接,所述第一换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液压支管及所述第二液压支管中,以切换第一液压缸与所述第二液压缸之间的连通状态,所述第二换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三液压支管及所述第四液压支管中,以切换所述第三液压缸与所述第四液压缸之间的连通状态,所述第三换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液压主管及所述第二液压主管中,以切换所述第一液压支管、所述第二液压支管与所述第三液压支管、所述第四液压支管之间的连通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向阀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置处,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有杆腔与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有杆腔连通,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无杆腔与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无杆腔连通;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置处,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有杆腔与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无杆腔连通,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无杆腔与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有杆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向阀具有第三工作位置和第四工作位置,在所述第三工作位置处,所述第三液压缸的有杆腔与所述第四液压缸的有杆腔连通,所述第三液压缸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金南,郑敏毅,周敏,綦衡敏,张农,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万安汽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