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驱动的汽车轮毂,包括轮毂本体,轮毂本体的内侧设置有中心轴,中心轴的外侧设置有固定螺孔,固定螺孔的外侧设置有主支撑架,主支撑架的一端设置有端部支撑架,轮毂本体的内边侧设置有刹车盘,刹车盘的底端设置有刹车卡钳,刹车卡钳的一侧设置有主动悬架,刹车盘的一侧设置有轮毂电机,轮毂电机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电机驱动的汽车轮毂,可以有效的提升轮毂内部的结构以及外部支撑的稳固性,使其轮毂支架受力面积更大,结构更加稳定,可防止断裂的情况发生,同时内侧设置有两处支撑架方便轮毂内部安装以及支撑,提高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驱动的汽车轮毂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轮毂,特别涉及一种电机驱动的汽车轮毂。
技术介绍
轮毂就是汽车轮胎内以轴为中心用于支撑轮胎的圆柱形金属部件,通俗地说,就是车轮中心安装车轴的部位,是连接制动鼓、轮盘和半轴的重要零部件,轿车的轮毂轴承过去最多的是成对使用单列圆锥滚子或球轴承,随着技术的发展,轿车已经广泛的使用轿车轮毂单元,轮毂轴承单元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日益增长,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第一代是由双列角接触轴承组成,第二代在外滚道上有一个用于将轴承固定的法兰,可简单的将轴承套到轮轴上用螺母固定,使得汽车的维修变的容易,第三代轮毂轴承单元是采用了轴承单元和防抱刹系统相配合,轮毂单元设计成有内法兰和外法兰,内法兰用螺栓固定在驱动轴上,外法兰将整个轴承安装在一起,轮毂电机技术又称车轮内装电机技术,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动力、传动和制动装置都整合到轮毂内,因此将电动车辆的机械部分大大简化,轮毂电机技术并非新生事物,早在1900年,保时捷就首先制造出了前轮装备轮毂电机的电动汽车,在20世纪70年代,这一技术在矿山运输车等领域得到应用,而对于乘用车所用的轮毂电机,日系厂商对于此项技术研发开展较早,目前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国内也有自主品牌汽车厂商开始研发此项技术。在现有的汽车轮毂的技术条件基础上,在轮毂电机的使用的范围性以及便捷性上依然存在很多不足,在电机驱动轮毂的使用时,内部的驱动电机在结构上固定安装上依然存在缺陷,结构依然不稳定,同时容易发生轮毂支架断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电机驱动的汽车轮毂,可以有效的提升轮毂内部的结构以及外部支撑的稳固性,降低轮毂的安全隐患,提高安全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电机驱动的汽车轮毂,包括轮毂本体,所述轮毂本体的内侧设置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的外侧设置有固定螺孔,所述固定螺孔的外侧设置有主支撑架,所述主支撑架的一端设置有端部支撑架,所述轮毂本体的内边侧设置有刹车盘,所述刹车盘的底端设置有刹车卡钳,所述刹车卡钳的一侧设置有主动悬架,所述刹车盘的一侧设置有轮毂电机,所述轮毂电机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架。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一侧设置有主动悬挂电机,所述主动悬挂电机的一侧设置有减震弹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动悬挂电机与主动悬架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轮毂本体的外侧设置有轮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是一种电机驱动的汽车轮毂,可以有效的提升轮毂内部的结构以及外部支撑的稳固性,该轮毂外侧设置了多点支撑的技术,使其轮毂支架受力面积更大,结构更加稳定,可防止断裂的情况发生,同时内侧设置有两处支撑架方便轮毂内部安装以及支撑,降低轮毂的安全隐患,提高安全性。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轮毂本体;2、中心轴;3、固定螺孔;4、主支撑架;5、端部支撑架;6、轮毂电机;7、刹车盘;8、刹车卡钳;9、主动悬架;10、第一支撑架;11、第二支撑架;12、主动悬挂电机;13、减震弹簧;14、轮胎。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机驱动的汽车轮毂,包括轮毂本体1,轮毂本体1的内侧设置有中心轴2,中心轴2的外侧设置有固定螺孔3,固定螺孔3的外侧设置有主支撑架4,主支撑架4的一端设置有端部支撑架5,轮毂本体1的内边侧设置有刹车盘7,刹车盘7的底端设置有刹车卡钳8,刹车卡钳8的一侧设置有主动悬架9,刹车盘7的一侧设置有轮毂电机6,轮毂电机6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架10,第一支撑架1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架11。进一步的,第二支撑架11的一侧设置有主动悬挂电机12,主动悬挂电机12的一侧设置有减震弹簧13,减震弹簧是常用的弹性原件,广应用于各种汽车轮毂,具有稳定性好、噪音低、隔振效果好,使用寿命长。主动悬挂电机12与主动悬架9相连接,主动悬架9有作为直接力发生器的动作器,可以根据输入与输出进行最优的反馈控制,使悬架有最好的减震特性,以提高汽车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轮毂本体1的外侧设置有轮胎14,安装在轮毂上,能支承车身,缓冲外界冲击,实现与路面的接触并保证车辆的行驶性能。具体的,本技术在使用的时候,可通过端部支撑架5进行两点式支撑,通过三角形状使其结构稳定的效果,保护轮毂,防止发生断裂的情况发生,在进行内部支撑时可通过第一支撑架10与第二支撑架11进行交叉支撑,将内部作用作用力均匀扩散,保护内部的结构稳定,降低安全隐患。该设备可以有效的提升轮毂内部的结构以及外部支撑的稳固性,该轮毂外侧设置了多点支撑的技术,使其轮毂支架受力面积更大,结构更加稳定,可防止断裂的情况发生,同时内侧设置有两处支撑架方便轮毂内部安装以及支撑,降低轮毂的安全隐患,提高安全性。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机驱动的汽车轮毂,包括轮毂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本体(1)的内侧设置有中心轴(2),所述中心轴(2)的外侧设置有固定螺孔(3),所述固定螺孔(3)的外侧设置有主支撑架(4),所述主支撑架(4)的一端设置有端部支撑架(5),所述轮毂本体(1)的内边侧设置有刹车盘(7),所述刹车盘(7)的底端设置有刹车卡钳(8),所述刹车卡钳(8)的一侧设置有主动悬架(9),所述刹车盘(7)的一侧设置有轮毂电机(6),所述轮毂电机(6)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架(10),所述第一支撑架(1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架(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驱动的汽车轮毂,包括轮毂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本体(1)的内侧设置有中心轴(2),所述中心轴(2)的外侧设置有固定螺孔(3),所述固定螺孔(3)的外侧设置有主支撑架(4),所述主支撑架(4)的一端设置有端部支撑架(5),所述轮毂本体(1)的内边侧设置有刹车盘(7),所述刹车盘(7)的底端设置有刹车卡钳(8),所述刹车卡钳(8)的一侧设置有主动悬架(9),所述刹车盘(7)的一侧设置有轮毂电机(6),所述轮毂电机(6)的一侧设置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建辉,宁运成,张逸群,
申请(专利权)人:正兴车轮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