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的末端操作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10987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7 2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工业机器人的末端操作器,包括驱动轴、隔离板、驱动元件、驱动连杆、从动连杆、平移手指,所述隔离板水平放置,所述驱动轴竖直穿过隔离板中部;所述驱动元件呈长条形板状结构,经过两处弯折形成没有下底边的等腰梯形状,驱动元件设置在隔离板下侧,驱动元件的上底边与驱动轴下端连接,驱动元件两条斜边有对称的镂空部位;从动连杆有两块,均呈长条板状,两块从动连杆的上端连接在隔离板下侧,并对称分布在两个驱动连杆远离驱动轴的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在驱动元件上底边的下侧的吸附装置在平移手指夹取物体的时候能够吸附在被夹取物体的上表面,从而实现了进一步的对被夹取物体进行固定,保证物体在搬运过程中的稳定性。

The terminal operator of an industrial rob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业机器人的末端操作器
本技术涉及机械手,具体涉及工业机器人的末端操作器。
技术介绍
机械手是一种能模仿人手和臂的某些动作功能,用以按固定程序抓取、搬运物件或操作工具的自动操作装置。机械手是最早出现的工业机器人,也是最早出现的现代机器人,它可代替人的繁重劳动以实现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能在有害环境下操作以保护人身安全,因而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冶金、电子、轻工和原子能等部门。在现今的生活上,科技日新月益的进展之下,机械人手臂与有人类的手臂最大区别就在于灵活度与耐力度。也就是机械手的最大优势可以重复的做同一动作在机械正常情况下永远也不会觉得累。机械手臂的应用也将会越来越广泛,机械手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科技自动生产设备,作业的准确性和环境中完成作业的能力。其中,平面平行平移型夹钳式机械手主要用于搬运表面光滑的物体,现有技术中的平面平移型钳式机械手主要依靠手指的水平挤压产生的竖直摩擦力对被搬运物体进行固定,存在的问题是物体表面过于光滑,其摩擦力较小,不能对物体进行有效固定,容易产生物体损伤,不利于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物体表面过于光滑,其摩擦力较小,不能对物体进行有效固定,目的在于提供工业机器人的末端操作器,在竖直方向上增加外力,对物体进行有效固定,保证物体的安全运输。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工业机器人的末端操作器,包括驱动轴、隔离板、驱动元件、驱动连杆、从动连杆、平移手指,所述隔离板水平放置,所述驱动轴竖直穿过隔离板中部;所述驱动元件呈长条形板状结构,经过两处弯折形成没有下底边的等腰梯形状,驱动元件设置在隔离板下侧,驱动元件的上底边与驱动轴下端连接,驱动元件两条斜边有对称的镂空部位;驱动连杆有两块,均呈长条板状,两块驱动连杆的上端连接在隔离板下侧,并对称分布在驱动轴的两侧;所述驱动元件两斜边的镂空部位通过绞销分别与两个驱动连杆连接;从动连杆有两块,均呈长条板状,两块从动连杆的上端连接在隔离板下侧,并对称分布在两个驱动连杆远离驱动轴的两侧;所述平移手指有两个,分别对称设置在驱动轴向下延伸线的两侧,每一个平移手指连接在处于同一侧的从动连杆和驱动连杆的下端,并且,两个驱动连杆和两个从动连杆两两平行,两个平移手指相对的面是平整的,并且相互平行;所述驱动元件上底边的下侧设置有吸附装置。本技术中,隔离板的上侧设置有一根空心的连接柱,驱动轴设置在连接柱的内部空心中,驱动轴穿过隔离板,能在驱动力的作用下在隔离板以及连接柱的内部进行上下移动,驱动轴的上下移动就带动了驱动元件的上下移动;驱动元件的两斜边的镂空部位通过绞销与两侧的驱动连杆进行连接,驱动元件的上下移动,迫使绞销在镂空部位中产生滑动,并且镂空部位形成的空腔不是竖直的或水平的,因此会导致绞销运动的轨迹是圆心在绞销水平面上侧的弧形轨迹,这样就迫使驱动连杆以驱动连杆与隔离层的连接点为圆心进行圆弧运动,并且,驱动连杆与从动连杆在竖直状态下都是平行的,驱动连杆的运动也会带动从动连杆运动,并且在运动过程中,驱动连杆和从动连杆都是平行的,由此,平移手指也会由于驱动连杆以及从动连杆的运动进行摆动,驱动连杆和从动连杆的下端始终都是与水平面平行,平移手指相对的两个面始终保持平行,从而实现夹取物体的功能;设置在驱动元件上底边的下侧的吸附装置在平移手指夹取物体的时候能够吸附在被夹取物体的上表面,从而实现了进一步的对被夹取物体进行固定,保证物体在搬运过程中的稳定性。进一步地,吸附装置包括上侧连杆、弹簧、下侧连杆和吸盘,所述上侧连杆的上端固定连接在驱动元件上底边的下侧,下侧连杆的上端套接在上侧连杆的内部,下侧连杆的下端连接在吸盘的顶部;所述弹簧套接在上侧连杆和下侧连杆的外表面,弹簧的上侧固定在驱动元件上底边的下侧,弹簧的下侧固定在吸盘的顶部。下侧连杆套接在上侧连杆的下端中部,上侧连杆是空心的套筒,下侧连杆是实心的,下侧连杆能在上侧连杆的内部上下伸缩。当平移手指放置在被夹持物体的两侧表面时,驱动杆下压,上侧连杆与下侧连杆会承受一个压力,迫使吸盘吸附在被夹持物体的表面,弹簧在这个时候能缓冲,防止驱动杆下降过多,而导致上侧连杆和下侧连杆承受的力量过大而损坏,当驱动杆向上提升时,平移手指对被夹持物体施加水平方向的挤压力,同时向上提升,上侧连杆和下侧连杆受到竖直方向的拉力,此时,弹簧是为了防止,物体在平移手指中滑下距离过多的时候,上侧连杆和下侧连杆承受力过大,导致连杆以及吸盘损坏的情况发生。吸盘吸附在物体表面,使被夹持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增加了一个吸盘的拉力,保证了物体的安全运输。进一步地,吸盘的直径等于两个平移手指之间最近的距离。这样的距离设置使得吸盘达到最大范围吸附面积,同时吸盘与平移手指之间不存在冲突。进一步地,驱动连杆和从动连杆的两端均通过轴承与相应的部件进行连接。轴承能减小驱动连杆、从动连杆与隔离层、平移手指之间连接的摩擦力,减小了驱动轴所输出的驱动力,延长机械手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驱动元件的斜边与上底边之间的夹角范围是110°~160°。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设置在驱动元件上底边的下侧的吸附装置在平移手指夹取物体的时候能够吸附在被夹取物体的上表面,从而实现了进一步的对被夹取物体进行固定,保证物体在搬运过程中的稳定性;2、本技术在驱动连杆和从动连杆的两端均通过轴承与相应的部件进行连接,轴承能减小驱动连杆、从动连杆与隔离层、平移手指之间连接的摩擦力,减小了驱动轴所输出的驱动力,延长机械手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吸附装置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驱动轴,2-隔离板,3-轴承,4-驱动元件,5-驱动连杆,6-从动连杆,7-吸附装置,8-平移手指,71-上侧连杆,72-弹簧,73-下侧连杆,74-吸盘。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工业机器人的末端操作器,包括驱动轴1、隔离板2、驱动元件4、驱动连杆5、从动连杆6、平移手指8,所述隔离板2水平放置,所述驱动轴1竖直穿过隔离板2中部;所述驱动元件4呈长条形板状结构,经过两处弯折形成没有下底边的等腰梯形状,驱动元件4设置在隔离板2下侧,驱动元件4的上底边与驱动轴1下端连接,驱动元件4两条斜边有对称的镂空部位;驱动连杆5有两块,均呈长条板状,两块驱动连杆5的上端连接在隔离板2下侧,并对称分布在驱动轴1的两侧;所述驱动元件4两斜边的镂空部位通过绞销分别与两个驱动连杆5连接;从动连杆6有两块,均呈长条板状,两块从动连杆6的上端连接在隔离板2下侧,并对称分布在两个驱动连杆5远离驱动轴1的两侧;所述平移手指8有两个,分别对称设置在驱动轴1向下延伸线的两侧,每一个平移手指8连接在处于同一侧的从动连杆6和驱动连杆5的下端,并且,两个驱动连杆5和两个从动连杆6两两平行,两个平移手指8相对的面是平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工业机器人的末端操作器

【技术保护点】
工业机器人的末端操作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轴(1)、隔离板(2)、驱动元件(4)、驱动连杆(5)、从动连杆(6)、平移手指(8),所述隔离板(2)水平放置,所述驱动轴(1)竖直穿过隔离板(2)中部;所述驱动元件(4)呈长条形板状结构,经过两处弯折形成没有下底边的等腰梯形状,驱动元件(4)设置在隔离板(2)下侧,驱动元件(4)的上底边与驱动轴(1)下端连接,驱动元件(4)两条斜边有对称的镂空部位;驱动连杆(5)有两块,均呈长条板状,两块驱动连杆(5)的上端连接在隔离板(2)下侧,并对称分布在驱动轴(1)的两侧;所述驱动元件(4)两斜边的镂空部位通过绞销分别与两个驱动连杆(5)连接;从动连杆(6)有两块,均呈长条板状,两块从动连杆(6)的上端连接在隔离板(2)下侧,并对称分布在两个驱动连杆(5)远离驱动轴(1)的两侧;所述平移手指(8)有两个,分别对称设置在驱动轴(1)向下延伸线的两侧,每一个平移手指(8)连接在处于同一侧的从动连杆(6)和驱动连杆(5)的下端,并且,两个驱动连杆(5)和两个从动连杆(6)两两平行,两个平移手指(8)相对的面是平整的,并且相互平行;所述驱动元件(4)上底边的下侧设置有吸附装置(7)。...

【技术特征摘要】
1.工业机器人的末端操作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轴(1)、隔离板(2)、驱动元件(4)、驱动连杆(5)、从动连杆(6)、平移手指(8),所述隔离板(2)水平放置,所述驱动轴(1)竖直穿过隔离板(2)中部;所述驱动元件(4)呈长条形板状结构,经过两处弯折形成没有下底边的等腰梯形状,驱动元件(4)设置在隔离板(2)下侧,驱动元件(4)的上底边与驱动轴(1)下端连接,驱动元件(4)两条斜边有对称的镂空部位;驱动连杆(5)有两块,均呈长条板状,两块驱动连杆(5)的上端连接在隔离板(2)下侧,并对称分布在驱动轴(1)的两侧;所述驱动元件(4)两斜边的镂空部位通过绞销分别与两个驱动连杆(5)连接;从动连杆(6)有两块,均呈长条板状,两块从动连杆(6)的上端连接在隔离板(2)下侧,并对称分布在两个驱动连杆(5)远离驱动轴(1)的两侧;所述平移手指(8)有两个,分别对称设置在驱动轴(1)向下延伸线的两侧,每一个平移手指(8)连接在处于同一侧的从动连杆(6)和驱动连杆(5)的下端,并且,两个驱动连杆(5)和两个从动连杆(6)两两平行,两个平移手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科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众智优学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