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门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0342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1 13:02
一种车辆用门构造,其在车门外板(5)的下部的车门内板(4)侧具备沿着侧边梁(6)延伸设置的加强构件(8)。该加强构件(8)具有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与侧边梁(6)相对的第1侧面(A1)和位于比该第1侧面(A1)靠车门外板(5)侧的位置的第2侧面(A2),第1侧面(A1)和第2侧面(A2)与车门内板(4)接合。

Vehicle door structure

A vehicle door structure is provided on an inner plate (4) side of a car door (4) on the lower part of the outside of the door board (5), and has an strengthening member (8) extending along the side side beam (6). The reinforcing member (8) has first sides (A1) opposite to the side beam (6) in th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and second sides (A2) located on the side of the first side (A1) outside the door outer panel (5), the first side (A1) and the second side (A2) are connected with the door inner plate (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用门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门构造。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具备合成树脂制的车门外板和配设于该合成树脂制的车门外板的内侧的铝合金制的门框的车辆用门。在门下端部的侧边梁侧设置有沿着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作为加强构件的框架构成材料,在侧面碰撞时,向车门外板的下缘部输入的碰撞载荷经由框架构成材料向侧边梁传递。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7177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上述加强构件仅被设置于车门外板的卡定体卡定于门下端部,其固定强度并不充分,因此,在碰撞载荷输入到车门外板的下缘部的情况下,上述加强构件有可能就从门下端部脱落。因此,在上述门构造中,无法将侧面碰撞时的碰撞载荷经由加强构件向侧边梁传递,有可能无法发挥所期望的碰撞性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可靠地发挥所期望的碰撞性能的门构造。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是一种在车门外板的下部的车门内板侧具备沿着侧边梁延伸设置的加强构件的车辆用门构造。该加强构件具有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与侧边梁相对的第1侧面和从该第1侧面向车门外板侧延伸设置的第2侧面,第1侧面和第2侧面与车门内板接合。专利技术的效果在上述门构造中,设置于车门外板的车门内板侧的加强构件以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与侧边梁相对的第1侧面与车门内板接合。即、加强构件以被夹持在车门内板与车门外板之间的状态固定于门。另外,加强构件以第1侧面和比该第1侧面向车门外板侧延伸设置的第2侧面这两个面与车门内板接合。如此以彼此不平行的、也就是说彼此的面相交叉的两个面与车门内板接合,因此,接合部分能够针对来自各种方向的碰撞载荷发挥接合力,与利用卡定体进行了卡定的情况相比,被牢固地固定于车门内板。如此,根据上述门构造,加强构件和门能够更牢固地一体化,因此,在侧面碰撞时,能够更可靠地将输入到门的碰撞载荷经由加强构件和车门内板向侧边梁传递。由此,能够更可靠地发挥所期望的碰撞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具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门构造的门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A-A线剖视图。图3是图2的B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构造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门1具备门主体2和门窗框3。如图1~图3所示,门主体2包括:钢板制的车门内板4;以及构成门主体2的外表面的纤维强化树脂制的车门外板5。在门主体2的下端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作为车身骨架构件的侧边梁6沿着车身前后方向延伸。侧边梁6是将截面呈帽状的边梁外板6a和边梁内板6b接合而构成的。车门外板5由层叠多个纤维强化树脂片材并进行加压硬化而成的纤维强化树脂构成。纤维强化树脂是将使热固性树脂含浸于例如向一方向并丝后的连续碳纤维而成预浸料片材以各层的强化纤维彼此等角地交叉的方式层叠、并对其进行加热加压而成形成的,具有疑似各向同性。纤维强化树脂片材的层数并没有特别限定,只要是汽车用的门,就能够设定成例如4层~8层(厚度为1.32mm~2.64mm)。各片材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的是50g/m2~800g/m2,更优选的是100g/m2~600g/m2,进一步优选是150g/m2~400g/m2。车门外板5的下部构成凸形状部7,该凸形状部7以在与车身前后方向垂直的截面中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方突出的方式弯曲。凸形状部7在车门外板5的车身前后方向的大致全长上沿着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并以在凸形状部7的车辆宽度方向上位于最外侧的最外部P的上下方向位置与侧边梁6的上下方向位置重叠的方式配置。在凸形状部7的车门内板4侧的侧面5a设置有加强构件8。加强构件8配设于在车门外板5的凸形状部7的背面形成的凹形状部7A的内部,沿着侧边梁6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加强构件8包括:框架材料9,其是在由上述纤维强化树脂形成的截面呈矩形环状的筒体9a的内部填充由发泡聚乙烯形成的发泡芯材9b而成的;以及固定构件10,其用于将该框架材料9固定于车门外板5。固定构件10是由上述纤维强化树脂形成的截面呈大致帽状的构件,在框架材料9被夹在固定构件10与车门外板5之间的状态下与车门外板5一体成形。另外,加强构件8位于在车门内板4与车门外板5之间形成的门内空间S的最下部附近,并在该门内空间S的车身前后方向的大致全长上延伸。在门内空间S内,加强构件8构成从车门外板5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侧面5a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突出的凸条部20。凸条部20在与车身前后方向垂直的截面中具有沿着大致上下方向延伸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侧面(以下称为第1侧面A1)和从该第1侧面A1的下端缘朝向车门外板5侧大致水平地延伸的下表面(以下称为第2侧面A2)。第1侧面A1和第2侧面A2分别沿着车身前后方向连续地延伸。另一方面,在车门内板4的下部的车门外板5侧的侧面4a设置有能够收纳凸条部20的截面呈L字状的凹条部30。凹条部30在与车身前后方向垂直的截面中具有与上述第1侧面A1相对、且沿着大致上下方向延伸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侧面(以下称为第3侧面A3)和从该第3侧面A3的下端缘朝向车门外板5侧大致水平地延伸的凸缘上表面(以下称为第4侧面A4)。第3侧面A3和第4侧A4分别沿着车身前后方向连续地延伸。第1侧面A1和第3侧面A3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与侧边梁6相对。更具体而言,边梁外板6a具备:在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沿着大致上下方向延伸的纵壁6a1;从纵壁6a1的上端缘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延伸的上侧壁6a2;从上侧壁6a2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端缘向上方延伸、且与边梁内板6b的上凸缘接合的上凸缘6a3;从纵壁6a1的下端缘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延伸的下侧壁6a4;以及从下侧壁6a4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端缘向下方延伸、且与边梁内板6b的下凸缘接合的下凸缘6a5,第1侧面A1和第3侧A3与纵壁6a1的上部大致平行地且沿着车辆宽度方向接近地定位。并且,加强构件8(即凸条部20)的第1侧面A1和第2侧面A2分别利用粘接剂D与车门内板4的凹条部30的第3侧面A3和第4侧面A4进行面接合。第1侧面A1与第3侧面A3的接合面、第2侧面A2与第4侧面A4的接合面分别沿着车身前后方向连续地延伸。粘接剂D的厚度并没有特别限定,优选设定成0.01mm以上且3.0mm以下。作为粘接剂D,能够使用环氧系、氨基甲酸酯系等公知的构造用粘接剂。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门构造,设置于车门外板5的车门内板4侧的加强构件8以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与侧边梁6相对的第1侧面A1与车门内板4接合。即、加强构件8在被夹持在车门内板4与车门外板5之间的状态下固定于门1。另外,加强构件8以第1侧面A1和从第1侧面A1向车门外板5侧延伸设置的第2侧面A2这两个面与车门内板4接合。如此,以彼此不平行的、也就是说彼此的面相交叉的两个面与车门内板接合,因此,接合部分能够针对来自各种方向的碰撞载荷发挥接合力,与利用卡定体进行了卡定的情况相比,被牢固地固定于车门内板4。如此,根据上述门构造,能够使加强构件8和门1更牢固地一体化,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将在侧面碰撞时输入到门1的碰撞载荷经由加强构件8和车门内板4向侧边梁6传递。由此,具备该门构造的门1和车身能够更可靠地且稳定地发挥所要求的碰撞性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强构件8与车门外板5一体成形,因此,与使用安装构件等将加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用门构造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门构造,其特征在于,该车辆用门构造具备:车门内板;车门外板,其是树脂制或纤维强化树脂制的;以及加强构件,其在所述车门外板的下部的所述车门内板侧沿着侧边梁延伸设置,所述加强构件具有:第1侧面,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与所述侧边梁相对;以及第2侧面,其从该第1侧面向所述车门外板侧延伸设置,所述第1侧面及所述第2侧面与所述车门内板接合。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车辆用门构造,其特征在于,该车辆用门构造具备:车门内板;车门外板,其是树脂制或纤维强化树脂制的;以及加强构件,其在所述车门外板的下部的所述车门内板侧沿着侧边梁延伸设置,所述加强构件具有:第1侧面,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与所述侧边梁相对;以及第2侧面,其从该第1侧面向所述车门外板侧延伸设置,所述第1侧面及所述第2侧面与所述车门内板接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构件与所述车门外板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永石裕介滨田幸宏
申请(专利权)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