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机器人底座的防侧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2008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1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机器人底座的防侧翻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两侧固定有测距传感器,底座的上端面中部固定有中间板,所述中间板的两端成型有贯穿中间板侧壁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铰接有支轴,所述支轴的一端连接旋转电机的水平转轴,支轴上插套固定有竖直的配重板,所述配重板包括底部插套固定在支轴上的底板、抵靠在底板侧壁上的第一板和抵靠在第一板侧壁上的第二板,底板侧壁上固定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竖直活塞杆与第一板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板侧壁上固定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竖直活塞杆与第二板的底部固定连接;配重板一侧的底座上端面上成型有与配重板相配合的安置槽。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有效减少机器人侧翻状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机器人底座的防侧翻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的
,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机器人底座的防侧翻装置。
技术介绍
: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机器人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例如在生产业、建筑业领域,亦或是危险的工作。然而机器人不能智能地分辨路况,在行走时很容易被绊倒从而发生侧翻,由于机器人的零部件复杂高端,如果一端发生侧翻撞击到地面很容易损坏内部零件而使该机器人报废。现有的传统的机器人没有相应的防侧翻保护措施,容易造成机器人的工作不稳定,从而使得机器人的使用寿命受到影响。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用于机器人底座的防侧翻装置,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有效减少机器人侧翻状况发生的用于机器人底座的防侧翻装置。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器人底座的防侧翻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两侧固定有测距传感器,底座的上端面中部固定有中间板,所述中间板的两端成型有贯穿中间板侧壁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铰接有支轴,所述支轴的一端连接旋转电机的水平转轴,所述旋转电机固定在中间板的侧壁上,支轴上插套固定有竖直的配重板,所述配重板包括底部插套固定在支轴上的底板、抵靠在所述底板侧壁上的第一板和抵靠在所述第一板侧壁上的第二板,所述第二板的高度小于第一板的高度,第一板的高度小于底板的高度,底板侧壁上固定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竖直活塞杆与第一板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板侧壁上固定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竖直活塞杆与第二板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气缸、第二气缸、旋转电机与测距传感器均相连;所述底板、第一板和第二板的内部成型有竖直的长条凹槽,所述长条凹槽内设有活动滚珠,配重板一侧的底座上端面上成型有与配重板相配合的安置槽,所述安置槽呈倾斜状,安置槽靠近配重板的一端高于靠近底座端部的一端。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当机器人的底座倾斜侧翻时,底座底部远离地面一侧的测距传感器数值变大,该测距传感器驱动中间板上远离地面一侧的旋转电机转动,旋转电机的水平转轴带动配重板在安装槽内向着底座上远离地面一侧的安置槽转动,直至配重板倾斜压靠在安置槽的内壁上,然后底板上的第一气缸伸展,带动第一板伸出底板,第一板上的第二气缸伸展,带动第二板伸出第一板和底板,且底板、第一板和第二板的底面均压靠在安置槽的内壁上,从而实现配重板沿安置槽伸展,更有效地防止底座侧翻倾倒。而在上述配重板活动的过程中,底板、第一板和第二板内的长条凹槽内的活动滚珠由于重力作用滚动,进一步防止底座侧翻倾倒。通过上述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机器人底座的防侧翻装置结构简单,能有效减少机器人侧翻状况发生。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所述中间板两端的安装槽内的第一板和第二板相对设置,底板、第一板、第二板的两侧边部均成型有折边,底板、第一板以及第二板的折边宽度和长度分别依次递减,每个底板上设有一对第一气缸,第一气缸分布在第一板的底部两侧且相对于底板的中心线对称,每个第一板上设有一对第二气缸,第二气缸分布在第二板的底部两侧且相对于第二板的中心线对称。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所述底板、第一板和第二板的内部成型有两条竖直的长条凹槽,所述长条凹槽相对于配重板的中心线呈对称分布,每条长条凹槽内的活动滚珠设有两个,活动滚珠与长条凹槽的内壁接触。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所述测距传感器之间的底座底面上设有若干车轮,所述车轮包括球形的轮子、设置在所述轮子两侧的支架,所述支架固定在底座的底面上,轮子上插接固定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铰接在支架上,底座两侧的车轮为驱动轮,底座中部的车轮为从动轮,驱动轮的转轴的一端伸出支架插套固定有带轮,所述带轮通过皮带与驱动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底座上。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所述底板、第一板和第二板的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所述中间板位于测距传感器的中部,所述配重板相对于测距传感器的连线的中间垂线呈对称分布。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所述测距传感器的探头露出底座的底面。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专利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配重板与旋转电机之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配重板与中间板之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驱动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参见图1至图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机器人底座的防侧翻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底部两侧固定有测距传感器2,所述测距传感器2的探头露出底座1的底面,底座1的上端面中部固定有中间板3,所述中间板3的两端成型有贯穿中间板3侧壁的安装槽31,所述安装槽31内铰接有支轴32,所述支轴32的一端连接旋转电机41的水平转轴,所述旋转电机41固定在中间板3的侧壁上,支轴32上插套固定有竖直的配重板42,所述中间板3位于测距传感器2的中部,所述配重板42相对于测距传感器2的连线的中间垂线呈对称分布,所述配重板42包括底部插套固定在支轴32上的底板423、抵靠在所述底板423侧壁上的第一板421和抵靠在所述第一板421侧壁上的第二板422,所述底板423、第一板421和第二板422的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第二板422的高度小于第一板421的高度,第一板421的高度小于底板423的高度,底板423侧壁上固定有第一气缸51,所述第一气缸51的竖直活塞杆与第一板421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板421侧壁上固定有第二气缸52,所述第二气缸52的竖直活塞杆与第二板422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气缸51、第二气缸52、旋转电机41与测距传感器2均相连。参见图1至图3,所述中间板3两端的安装槽31内的第一板421和第二板422相对设置,底板423、第一板421、第二板422的两侧边部均成型有折边424,底板423、第一板421以及第二板422的折边424宽度和长度分别依次递减,每个底板423上设有一对第一气缸51,第一气缸51分布在第一板421的底部两侧且相对于底板423的中心线对称,每个第一板421上设有一对第二气缸52,第二气缸52分布在第二板422的底部两侧且相对于第二板422的中心线对称。参见图1、图2,所述底板423、第一板421和第二板422的内部成型有竖直的长条凹槽425,所述长条凹槽425内设有活动滚珠7,底板423、第一板421和第二板422的内部成型有两条竖直的长条凹槽425,所述长条凹槽425相对于配重板42的中心线呈对称分布,每条长条凹槽425内的活动滚珠7设有两个,活动滚珠7与长条凹槽425的内壁接触,配重板42一侧的底座1上端面上成型有与配重板42相配合的安置槽11,所述安置槽11呈倾斜状,安置槽11靠近配重板42的一端高于靠近底座1端部的一端。参见图1、图4,所述测距传感器2之间的底座1底面上设有若干车轮6,所述车轮6包括球形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机器人底座的防侧翻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机器人底座的防侧翻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部两侧固定有测距传感器(2),底座(1)的上端面中部固定有中间板(3),所述中间板的两端成型有贯穿中间板(3)侧壁的安装槽(31),所述安装槽内铰接有支轴(32),所述支轴的一端连接旋转电机(41)的水平转轴,所述旋转电机固定在中间板(3)的侧壁上,支轴(32)上插套固定有竖直的配重板(42),所述配重板包括底部插套固定在支轴(32)上的底板(423)、抵靠在所述底板侧壁上的第一板(421)和抵靠在所述第一板侧壁上的第二板(422),所述第二板的高度小于第一板(421)的高度,第一板的高度小于底板(423)的高度,底板侧壁上固定有第一气缸(51),所述第一气缸的竖直活塞杆与第一板(421)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板(421)侧壁上固定有第二气缸(51),所述第二气缸(52)的竖直活塞杆与第二板(422)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气缸(51)、第二气缸(52)、旋转电机(41)与测距传感器(2)均相连;所述底板(423)、第一板(421)和第二板(422)的内部成型有竖直的长条凹槽(425),所述长条凹槽内设有活动滚珠(7),配重板(42)一侧的底座(1)上端面上成型有与配重板(42)相配合的安置槽(11),所述安置槽呈倾斜状,安置槽(11)靠近配重板(42)的一端高于靠近底座(1)端部的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机器人底座的防侧翻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部两侧固定有测距传感器(2),底座(1)的上端面中部固定有中间板(3),所述中间板的两端成型有贯穿中间板(3)侧壁的安装槽(31),所述安装槽内铰接有支轴(32),所述支轴的一端连接旋转电机(41)的水平转轴,所述旋转电机固定在中间板(3)的侧壁上,支轴(32)上插套固定有竖直的配重板(42),所述配重板包括底部插套固定在支轴(32)上的底板(423)、抵靠在所述底板侧壁上的第一板(421)和抵靠在所述第一板侧壁上的第二板(422),所述第二板的高度小于第一板(421)的高度,第一板的高度小于底板(423)的高度,底板侧壁上固定有第一气缸(51),所述第一气缸的竖直活塞杆与第一板(421)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板(421)侧壁上固定有第二气缸(51),所述第二气缸(52)的竖直活塞杆与第二板(422)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气缸(51)、第二气缸(52)、旋转电机(41)与测距传感器(2)均相连;所述底板(423)、第一板(421)和第二板(422)的内部成型有竖直的长条凹槽(425),所述长条凹槽内设有活动滚珠(7),配重板(42)一侧的底座(1)上端面上成型有与配重板(42)相配合的安置槽(11),所述安置槽呈倾斜状,安置槽(11)靠近配重板(42)的一端高于靠近底座(1)端部的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机器人底座的防侧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板(3)两端的安装槽(31)内的第一板(421)和第二板(422)相对设置,底板(423)、第一板(421)、第二板(422)的两侧边部均成型有折边(424),底板(423)、第一板(421)以及第二板(422)的折边(424)宽度和长度分别依次递减,每个底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亚维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联洲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