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线束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9401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7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线束支架,包括与线束固定连接的第一定位部、与空调管固定连接的第二定位部和与变速箱固定连接的第三定位部。通过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汽车线束支架既可以固定线束又可以固定空调管,且更节省空间,使结构更加紧凑;而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现有技术中固定在车体地板上的空调管固定在了变速箱上,解决了由于变速箱与车体振动幅度和方向不一致导致的空调管和线束的动态干涉问题;线束和空调管均固定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汽车线束支架上,也能有效避免线束与变速箱、空调管以及地板的接触摩擦。

A car harness bracke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vehicle wiring harness bracket,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positioning part fixed with the wiring harness, a second positioning part fixedly connected to the air conditioner tube and a third positioning part fixed with the transmission box. The first positioning part and a second positioning part,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fixed bracket for automobile wiring harness harness and fixed tube, and save the space, make the structure more compact; and the utility model in the prior art is fixed on the vehicle body floor air conditioning pipe is fixed on the gearbox, solves the dynamic transmission the vibration box and the magnitude and direction of the inconsistency of air conditioning pipe and wire harness and wire harness interference problems; air conditioning pipes are fixed on the utility model of the automobile wire harness bracket, it can effectively avoid contact friction and harness gearbox, air conditioning pipe and the flo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线束支架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线束支架。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电子电器和互联网的广泛使用,汽车上电器件数量的增多,整车的电器安全越来越受到关注。整车线束作为整车电源的传输载体,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已经越来越得到重视。线束需要确实可靠的固定以及合适的保护,以避免造成电器功能失效乃至整车烧蚀的严重后果。在MPV车型中,发动机布置分为横置和纵置两种。对于纵置这种布置方式来说,常会出现蓄电池与起动机分别布置在变速箱两侧的情况,这就导致电源正极线束要横过变速箱箱体。该位置环境比较恶劣,管线路较多且距离变速箱箱体与汽车地板距离都比较近,导致线束在此处布置比较困难。线束在此处布置有两大难点:一、线束在此处布置时与空调管、变速箱以及汽车地板都易产生干涉磨损且不易固定;二、空调管固定在车体地板上,而线束由于设计和工艺限制只能固定在变速箱上,但车体和变速箱的振动幅度及方向均不一致,所以即使车辆静态时,线束与空调管不干涉,但在车辆行驶中,管线路还是有干涉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线束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变速箱上的线束难布置、易干涉、不易固定且与空调管动态干涉的问题,本技术的汽车线束支架,在固定线束的同时又可以固定空调管,解决车辆行驶过程中空调管与线束动态干涉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线束支架,所述汽车线束支架为弯折状结构,包括与线束固定连接的第一定位部、与空调管固定连接的第二定位部和与变速箱固定连接的第三定位部。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部设有线束固定孔,所述第一定位部通过所述线束固定孔与所述线束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定位部设有空调管固定孔,所述第二定位部通过所述空调管固定孔与所述空调管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三定位部设有支架固定孔,所述第三定位部通过所述支架固定孔与所述变速箱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线束固定孔包括两个腰形孔和一个三角孔。优选地,所述线束固定孔与所述线束通过两个腰形卡扣和一个三角卡扣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空调管固定孔为圆形孔。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和所述第三定位部均设有加强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汽车线束支架包括与线束固定连接的第一定位部、与空调管固定连接的第二定位部和与变速箱固定连接的第三定位部。通过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本技术的汽车线束支架既可以固定线束又可以固定空调管,相比于现有技术,更节省空间,使结构更加紧凑;而且本技术将现有技术中固定在车体地板上的空调管固定在了变速箱上,解决了由于变速箱与车体振动幅度和方向不一致而导致的动态干涉问题;线束和空调管均固定在本技术的汽车线束支架上,也能有效避免线束与变速箱、空调管以及地板的接触摩擦。此外,本技术中采用腰型孔、三角孔和圆孔来固定线束和空调管,具有防错装的优点,可以提高装配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线束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线束支架的安装使用效果图。附图标记说明:图1-图2:1-线束,2-第一定位部,3-空调管,4-第二定位部,5-变速箱,6-第三定位部,7-线束固定孔,8-空调管固定孔,9-支架固定孔,10-腰形孔,11-三角孔,12-腰形卡扣,13-三角卡扣,14-加强筋,15-圆形卡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线束支架,所述汽车线束支架为弯折状结构,包括与线束1固定连接的第一定位部2、与空调管3固定连接的第二定位部4和与变速箱5固定连接的第三定位部6。在一个实施例中,本技术的汽车线束支架包括三个第一定位部2、两个第三定位部6和一个第二定位部4,其中第一定位部2为板状结构,第二定位部4为L形结构,第三定位部6为几字形结构,三个第一定位部2和两个第三定位部6相互交替分布并且固定连接,第二定位部4与位于整体结构中间位置的第一定位部2的上侧固定连接。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线束支架中,第一定位部2和第二定位部4分别将线束1和空调管3固定在变速箱5上,相比于现有技术,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还保证了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空调管3与线束1的振动幅度与振动方向一致,解决了线束1和空调管3的动态干涉的问题,并且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线束支架将线束1与变速箱5以及汽车地板隔离开来,能够更好的固定和保护线束1。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定位部2设有线束固定孔7,所述第一定位部2通过所述线束固定孔7与所述线束1固定连接,利用线束固定孔7连接第一定位部2和线束1,结构简单,加工容易,通用性也较高。更具体地,请参照图1,所述线束固定孔7优选包括两个腰形孔10和一个三角孔11,采用形状不同的孔来固定线束1的不同部分,便于区分各个安装孔,提高安装效率。进一步地,所述空调管固定孔8优选为圆形孔,由于空调管固定孔8和三角孔11的距离较近,空调管固定孔8采用圆孔来区分三角孔11,可以防止错装,提高安装速度和准确率。为了确保第一定位部2与线束1的连接足够可靠,如图2所示,所述线束固定孔7与所述线束1通过两个腰形卡扣12和一个三角卡扣13固定连接,另外,空调管固定孔8与空调管3优选采用圆形卡扣15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定位部4设有空调管固定孔8,所述第二定位部4通过所述空调管固定孔8与所述空调管3固定连接,有利于保证第二定位部4与空调管3的连接足够可靠,减轻本实施例的重量。为了进一步减轻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线束支架的重量,降低成本,所述第三定位部6设有支架固定孔9,所述第三定位部6通过所述支架固定孔9与变速箱5固定连接,第三定位部6优选与变速箱5共用安装孔,采用螺栓安装在变速箱5上。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线束支架既要固定空调管3又要固定线束1,且变速箱5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上下振动幅度较大,为保证支架强度,所述第一定位部2、所述第二定位部4和所述第三定位部6均优选设有加强筋14。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技术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本技术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技术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线束支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线束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线束支架为弯折状结构,包括与线束(1)固定连接的第一定位部(2)、与空调管(3)固定连接的第二定位部(4)和与变速箱(5)固定连接的第三定位部(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线束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线束支架为弯折状结构,包括与线束(1)固定连接的第一定位部(2)、与空调管(3)固定连接的第二定位部(4)和与变速箱(5)固定连接的第三定位部(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线束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2)设有线束固定孔(7),所述第一定位部(2)通过所述线束固定孔(7)与所述线束(1)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线束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部(4)设有空调管固定孔(8),所述第二定位部(4)通过所述空调管固定孔(8)与所述空调管(3)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线束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定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金飞李俊岭连博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