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搭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94013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7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束搭铁,包括:主体、卡接部和连线板。主体设有通孔,该通孔用于与螺栓配合。卡接部固定设置在主体的一侧,卡接部用于与车身钣金的限位孔配合。连线板的一端固定设置在主体的另一侧,连线板的另一端设有多个线束夹。该搭铁使用时,将卡接部插入车身钣金的限位孔,螺栓穿过主体上的通孔与车身钣金螺接,由于受卡接部限制,旋转螺栓时,搭铁不会随着螺栓转动;另外,通过在连线板上设置多个线束夹,可以同时实现多个电子件负极线束固定在一个搭铁上,减少了搭铁的使用数量,降低了成本,并减小了工作量。

A ground wire harnes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ground wire harness, includes a main body, the clamping part and the wiring board. The main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which is used to fit with the bolt. The clamping part is fixed on one side of the main body, and the clamp part is used to match the limit hole of the body sheet metal. One end of the connecting plate is fixed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main body,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wiring board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wire harness clips. The ground is used, the card inserted into the limiting ho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body sheet metal, the bolt passes through the through hole on the main body and the body sheet metal screw connection, due to the clamping part, rotating bolt, bolt with the ground will not rotate; in addition, by arranging a plurality of harness clip in the line board, can be realized at the same time a plurality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 mounted on a ground electrode wire, reduce the number of ground use, reduce the cost and reduce the worklo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束搭铁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线束搭铁。
技术介绍
汽车现代化电子控制的程度越来越高,随着电子功能的增加,电子控制线束的布置是一个巨大挑战。每一个电子功能的实现都需要车身电瓶提供电量,电流从正极发出,回到电瓶的负极,形成一个回路。目前电子零部件的负极使用搭铁的形式固定在车身上,同时电瓶的负极也连接在车身钣金上,这样电子零部件的负极通过车身回到电瓶的负极。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搭铁1'的一端设有用与螺栓2'配合的通孔(图中未示出),另一端与线束3'固定连接。使用时,将螺栓2'穿过搭铁1'的通孔,将螺栓2'螺接于车身钣金上,即可实现搭铁1'的固定。但是,该搭铁1'的结构简单,只能固定一个电子零部件的负极,并且在螺栓2'打紧时,搭铁1'容易与螺栓2'一起转动,导致无法定位线束3'的方向,同时,搭铁1'转动也会导致线束3'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连接多条线束、安装便捷的线束搭铁。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线束搭铁,其中,包括:主体、卡接部和连线板,所述主体设有通孔;所述卡接部固定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一侧,所述卡接部用于与车身钣金的限位孔配合;所述连线板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另一侧,所述连线板的另一端设有多个线束夹。优选地,所述卡接部包括竖板,所述竖板垂直固定在所述主体的下端面。优选地,所述卡接部还包括横板,所述横板与所述竖板的底部垂直固定连接,所述横板和所述主体位于所述竖板的两侧。优选地,所述横板和所述竖板位于所述主体的中心线上。优选地,所述横板和所述竖板的宽度相同,且小于所述主体的宽度。优选地,所述主体的两侧设有过渡到与所述竖板连接位置的斜面。优选地,所述连线板远离所述主体的一侧设有多个分线板,所述线束夹位于所述分线板上,所述分线板之间设有减重孔。优选地,所述线束夹包括长夹和短夹,所述长夹的长度大于所述短夹的长度,所述长夹朝向所述主体,所述短夹位于所述连线板的端部。优选地,所述长夹和所述短夹之间具有一个预设的间隙。优选地,所述通孔的两侧对称设有两个凹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线束搭铁,包括:主体、卡接部和连线板。主体设有通孔,该通孔用于与螺栓配合。卡接部固定设置在主体的一侧,卡接部用于与车身钣金的限位孔配合。连线板的一端固定设置在主体的另一侧,连线板的另一端设有多个线束夹。该搭铁使用时,将卡接部插入车身钣金的限位孔,螺栓穿过主体上的通孔与车身钣金螺接,由于受卡接部限制,旋转螺栓时,搭铁不会随着螺栓转动;另外,通过在连线板上设置多个线束夹,可以同时实现多个电子件负极线束固定在一个搭铁上,减少了搭铁的使用数量,降低了成本,并减小了工作量。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搭铁的工作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搭铁的工作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搭铁的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1'-搭铁、2'-螺栓、3'-线束、1-搭铁、11-主体、111-通孔、112-凹槽、12-卡接部、121-竖板、122-横板、13-连线板、131-线束夹、132-分线板、133-长夹、134-短夹、135-减重孔、2-螺栓、3-线束、4-车身钣金、41-限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束搭铁,包括:主体11、卡接部12和连线板13。主体11设有通孔111,该通孔111用于与螺栓2配合。卡接部12固定设置在主体11的一侧,卡接部12用于与车身钣金4的限位孔41配合。连线板13的一端固定设置在主体11的另一侧,连线板13的另一端设有多个线束夹131。该搭铁1使用时,将卡接部12插入车身钣金4的限位孔41,螺栓2穿过主体11上的通孔111与车身钣金4螺接,由于受卡接部12限制,旋转螺栓2时,搭铁1不会随着螺栓2转动;另外,通过在连线板13上设置多个线束夹131,可以同时实现多个电子件负极线束3固定在一个搭铁1上,减少了搭铁1的使用数量,降低了成本,并减小了工作量。卡接部12的实现形式可有多种,可通过在卡接部12上设置凸台,与车身钣金4上设置的圆孔配合,实现限位。优选地,卡接部12包括竖板121,竖板121垂直固定在主体11的下端面。通过设置与主体11垂直的竖板121,可是竖板121和车身钣金4的限位孔41配合,可避免搭铁1转动。该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当卡接部12出现翘曲时,旋转螺栓2容易导致竖板121脱离限位孔41。进一步地,卡接部12还包括横板122,横板122与竖板121的底部垂直固定连接,横板122和主体11位于竖板121的两侧。通过设置横板122,可使车身钣金4位于横板122和主体11之间,横板122可以避免卡接部12沿限位孔41翘曲,提高了该搭铁1的安装效率。进一步地,横板122和竖板121位于主体11的中心线上,通过将横板122和竖板121置于中心位置,可平衡搭铁1的受力,进一步提高搭铁1安装的平稳性。进一步地,横板122和竖板121的宽度相同,且小于主体11的宽度。在横板122和竖板121满足限位的条件下,通过减小其宽度,可以提高其通用性,方便与车身钣金4上不同尺寸的孔的配合,提高了该搭铁1的通用性。进一步地,主体11的两侧设有过渡到与竖板121连接位置的斜面,可减轻搭铁1的重量,同时,可提高主体11与卡接部12连接处的挠度,对于非平面的车身钣金面也可以使用,进一步提高了该搭铁1的通用性。进一步地,连线板13远离主体11的一侧设有多个分线板132,线束夹131位于分线板132上,分线板132之间设有减重孔135。通过设置分线板132方便固定多条线束3,方便区分各线束3。同时,在分线板132之间设置减重孔135,可以降低搭铁1的重量。进一步地,线束夹131包括长夹133和短夹134,长夹133的长度大于短夹134的长度,长夹133朝向主体11,短夹134位于连线板13的端部。长夹133用于与线束3的芯线配合,短夹134用于和线束3的绝缘层配合,长夹133和短夹134配合使用,可提高线束夹131对线束3的固定强度。进一步地,长夹133和短夹134之间具有一个预设的间隙。通过在长夹133和短夹134之间设置一间隙,可增加线束3与连线板13的搭接面积,使短夹134的夹持位置距离绝缘层的端面有足够距离,避免短夹134滑出绝缘层,造成线束3脱离搭铁1。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通孔111的两侧对称设有两个凹槽112。通过设置凹槽112,可以减少通孔111与螺栓2螺接的接触面,降低螺栓2转动时,螺栓2对搭铁1带来的转动力,进而降低卡接部12受力,提高该搭铁1的使用寿命。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技术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本技术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技术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线束搭铁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束搭铁,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所述主体设有通孔;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固定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一侧,所述卡接部用于与车身钣金的限位孔配合;连线板,所述连线板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另一侧,所述连线板的另一端设有多个线束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搭铁,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所述主体设有通孔;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固定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一侧,所述卡接部用于与车身钣金的限位孔配合;连线板,所述连线板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另一侧,所述连线板的另一端设有多个线束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搭铁,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包括竖板,所述竖板垂直固定在所述主体的下端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搭铁,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还包括横板,所述横板与所述竖板的底部垂直固定连接,所述横板和所述主体位于所述竖板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束搭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和所述竖板位于所述主体的中心线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束搭铁,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磊徐志海李永臧震侯金曹维福许明春戴磊牟亮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