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束
本专利技术涉及线束。
技术介绍
以往,报告了在汽车等车辆内应用无线通信的情况下,如果是窄频带信号,那么接收强度会因在车辆内的多重反射而大幅变动。因此,在例如非专利文献1中,通过使用超宽频带无线即UWB(UltraWideband)方式,从而抑制接收强度变动。现有技术文献非专利文献非专利文献1:T.Kobayashi著“MeasurementsandCharacterizationofUltraWidebandPropagationChannelsinaPassenger-CarCompartment(乘用车领域的超宽频带传送频道的测量和特征)”IEICETrans.Fundamentals,pp.3089-3094,Vol.E89一A,No.11,November2006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欲解决的技术问题不过,上述的非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方法由于使用较宽的频带,因此,如果从频率利用效率的观点考虑,那么社会上是不期望的。例如,在非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方法中,难以消除EMC(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电磁兼容性)、干涉的问题,还认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包括:多条电线,其在端部设置有连接部;第1天线,其被连接于所述连接部,被搭载于无线终端;以及第2天线,其被连接于所述多条电线中的至少1条电线,所述第1天线与所述第2天线的间隔为0.3λ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2.09 JP 2015-2401521.一种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包括:多条电线,其在端部设置有连接部;第1天线,其被连接于所述连接部,被搭载于无线终端;以及第2天线,其被连接于所述多条电线中的至少1条电线,所述第1天线与所述第2天线的间隔为0.3λ以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在所述多条电线中的至少1条电线上,在比所述第2天线朝向所述电线的延伸方向地与该第2天线具有0.3λ以上的间隔的位置,连接有第3天线。3.一种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包括:多条电线,其在端部设置有连接部;第1天线,其被连接于所述连接部,被搭载于无线终端,采用水平极化或垂直极化中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田曜,山田邦彦,田中信吾,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