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59798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06:59
提供了一种线束,该线束能够充分地吸收涉及安装的位置偏移或尺寸公差。线束(21)被构造成具有:线束主体(22)、设置在该线束主体(22)的一端处的电机侧连接器(23)、以及设置在该线束主体(22)的另一端处的逆变器侧连接器(24)。线束主体(22)被构造成具有:高压导电路径(25);以及总体地覆盖所述高压导电路径(25)的磁屏敝构件(26)。高压导电路径(25)被构造成包括:导体主体(27);连接单元(28、29);以及模部(30)。该导体主体(27)设置有公差吸收单元(3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设置有包括导体本体和连接部分的导电路径的线束
技术介绍
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设置有:电机,其被用作动力源;逆变器,其产生驱动电机所需的三相交流电;以及线束,其连接所述电机和所述逆变器。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线束包括:线束本体,其含有多根高压电线;电机侧连接部分,其设置在所述线束本·体的一端处并且装接到电机的连接部分;以及逆变器侧连接部分,其设置在所述线束本体的另一端处并且装接到逆变器的连接部分。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线束中,由于电机和逆变器被独立地安装,所以线束本体被形成为比较长。当电机和逆变器被紧密地安装时,自然地,线束本体的长度变短。随着线束本体的长度变短,含有多根高压电线的粗线束的刚度变得更高。引用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JP-A-2008-25301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当诸如电机和逆变器的装置被紧密地安装,并且电连接电机和逆变器的线束的刚度变得非常高时,如果安装位置等发生偏移,或尺寸公差大,则存在利用线束的电连接可能变得困难的可能性。鉴于上述的情形,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并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是设置线束使得与安装等相关的位置偏移或尺寸公差可以被充分地吸收。解决问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上述问题利用任意下列配置来解决。(I) 一种线束,包括:导电路径,该导电路径包括导体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导体本体的一端处和另一端处的连接部分;以及公差吸收部分,该公差吸收部分设置在所述导体本体中,其中,所述公差吸收部分形成为:允许设置在所述导体本体的所述一端和另一端中的任意一端处的一个连接部分的位置在另一个连接部分被固定的状态下沿X、Y和Z方向移位,并且在移位之后保持所述导电路径的已移位状态。根据配置(I)的线束,其中,所述公差吸收部分形成为山形状、波状形状和扭绞形状中的任意一种形状,并且/或者所述公差吸收部分通过挤压所述导体本体而形成。根据配置(2)的线束,其中,在与所述导体的宽度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狭缝,形成在所述公差吸收部分在所述导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处。根据配置(I)至(3 )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具有绝缘性和柔韧性的模部设置在包括所述公差吸收部分的所述导体本体的外侧。根据配置(I)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包括所述导电路径的多个导电路径被对齐,使得所述多个导电路径的所述公差吸收部分被布置在大致相同的位置,并且,包括所述连接部分的安装部分设置在所述多个导电路径的端部处。根据上述配置(I)所述的线束,通过在导电路径中的导体本体中设置公差吸收部分,在例如导电路径的在另一端侧处的连接部分被固定的状态下,可以使一个连接部分的位置沿X、Y和Z方向(在笛卡儿坐标系中的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移位。此外,在移位之后,可以利用公差吸收部分保持所述导电路径的移位后的状态。因此,实现了如下效果:在能够充分地吸收与安装等相关的位置偏移或尺寸公差的同时,能够维持吸收位置偏移或尺寸公差的状态。根据上述配置(2)的线束,实现了如下效果:关于公差吸收部分的形状,能够提供更优的形式。根据上述配置(3)的线束,实现了如下效果:通过在公差吸收部分中形成狭缝,可以使该线束更容易地移位。因此,也实现了能够提高可操作性的效果。根据上述配置(4)的线束,实现了如下效果:通过在含有公差吸收部分的导体本体的外侧设置模部,不论导体本体的形状为何,都能够简单地实现防水等。此外,实现了如下效果:由于在通过对导体本体进行机加工而设置了公差吸收部分之后以及/或者在公差吸收部分中形成狭缝等之后设置所述模部,所以可以使导电路径的可制造性是优选的。根据上述配置(5)的线束,该线束包括多个导电路径,并且该多个导电路径被对齐,对于具有刚性并且变得难以被弯曲的部分,由于包含设置有公差吸收部分的导电路径,所以例如,在线束的另一端侧处的安装部分被固定的状态下,在一端侧处的安装部分的位置能够沿X、Y和Z方向移位。此外,由于公差吸收部分被布置在大致相同的位置,所以即使该多个导电路径被对齐,移位也变得容易。利用公差吸收部分的功能,能够保持线束在移位之后的移位状态。因此,实现了如下效果:即使线束包括多个导电路径,在能够充分地吸收与安装等相关的位置偏移或尺寸公差的同时,也能够维持吸收位置偏移或尺寸公差的状态。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线束的布线实例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1)的线束的透视图。图3是图2中所示的线束的底视图。图4是当从箭头A的方向观察时图3的线束的图示。图5是当从箭头B的方向观察时图3的线束的图示。图6是当从箭头C的方向观察时图3的线束的图示。图7是图3的线束的D-D线截面图。图8是形成图3中所示的高压导电路径的导体本体的底视图。图9是当从箭头E的方向观察时图8的导体本体的图示。图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2)的线束的底视图。图11是当从箭头F的方向观察时图10的线束的图示。图12是图10中所示的高压导电路径的透视图。图13是图12中所示的高压导电路径的变型的高压导电路径的透视图。图14 Ca)是图12中所示的高压导电路径的变型的高压导电路径的透视图,并且图14(b)是图14 Ca)的侧视图。图1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3)的线束的底视图。图16是另一实例的导体本体的透视图。图17是另一实例的导体本体的透视图。附图标记清单1:混合动力车辆2:发动机3:电机单元4:逆变器单元5:发动机舱6:线束7,8:屏蔽壳9:固定腿21:线束22:线束本体23:电机侧连接器(安装部分)24:逆变器侧连接器(安装部分)25:高压导电路径(导电路径)26:电磁屏敝构件27:导体本体28,29:连接部分30:模部31:公差吸收部分32:狭缝33:贯通孔34:夹紧固定构件35:端子挤压部分36:固定部分37,39:壳体38,40:橡胶填料51:线束52:线束本体53:高压导电路径(导电路径)54:导体本体55:公差吸收部分61:线束62:线束本体63:电机侧连接器(安装部分)64:逆变器侧连接器(安装部分)65:高压导电路径(导电路径)66:导体本体67,68:连接部分69:模部70:公差吸收部分81,91:导体本体82,92:公差吸收部分具体实施例方式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线束中,导电路径设置有能够充分地吸收与安装等相关的位置偏移或尺寸公差的公差吸收部分。实施例1接下来,将参考这些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实施例1的线束可以被布线在混合动力车辆或电动车辆中。在下文中,给出并描述了混合动力车辆中的一个实例。甚至在电动车辆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的线束的构造、结构以及效果是基本相同的。此外,本专利技术不仅适用于混合动力车辆或电动车辆,而且还适用于一般车辆等。在图1中,参考标记I指示混合动力车辆。混合动力车辆I是通过混合发动机2和电机单元3的两种动力而驱动的车辆,并且来自图中未出的电池(电池组)的电力将经由逆变器单元4被供给至电机单元3。在该实施例中,发动机2、电机单元3和逆变器单元4安装(支撑)于在前轮等的位置处的发动机舱5中。在该图中未示出的电池被安装(支撑)在存在于发动机舱5后面的车辆室内空间中或具有后轮的车辆后部分中。电机单元3和逆变器单元4与本实施例1的高压线束21相连接。在该图中未示出的电池和逆变器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线束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8.24 JP 2010-1868041.一种线束,包括: 导电路径,该导电路径包括导体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导体本体的一端处和另一端处的连接部分;以及 公差吸收部分,该公差吸收部分设置在所述导体本体中,其中, 所述公差吸收部分形成为:允许设置在所述导体本体的所述一端和另一端中的任意一端处的一个连接部分的位置在另一个连接部分被固定的状态下沿X、Y和Z方向移位,并且在移位之后保持所述导电路径的已移位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其中, 所述公差吸收部分形成为山形状、波状形状和扭绞形状中的任意一种形状,并且/或者所述公差吸收部分通过挤压所述导体本体而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足立英臣久保嶋秀彦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