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设置有包括导体本体和连接部分的导电路径的线束。
技术介绍
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设置有:电机,其被用作动力源;逆变器,其产生驱动电机所需的三相交流电;以及线束,其连接所述电机和所述逆变器。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线束包括:线束本体,其含有多根高压电线;电机侧连接部分,其设置在所述线束本·体的一端处并且装接到电机的连接部分;以及逆变器侧连接部分,其设置在所述线束本体的另一端处并且装接到逆变器的连接部分。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线束中,由于电机和逆变器被独立地安装,所以线束本体被形成为比较长。当电机和逆变器被紧密地安装时,自然地,线束本体的长度变短。随着线束本体的长度变短,含有多根高压电线的粗线束的刚度变得更高。引用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JP-A-2008-25301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当诸如电机和逆变器的装置被紧密地安装,并且电连接电机和逆变器的线束的刚度变得非常高时,如果安装位置等发生偏移,或尺寸公差大,则存在利用线束的电连接可能变得困难的可能性。鉴于上述的情形,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并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是设置线束使得与安装等相关的位置偏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8.24 JP 2010-1868041.一种线束,包括: 导电路径,该导电路径包括导体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导体本体的一端处和另一端处的连接部分;以及 公差吸收部分,该公差吸收部分设置在所述导体本体中,其中, 所述公差吸收部分形成为:允许设置在所述导体本体的所述一端和另一端中的任意一端处的一个连接部分的位置在另一个连接部分被固定的状态下沿X、Y和Z方向移位,并且在移位之后保持所述导电路径的已移位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其中, 所述公差吸收部分形成为山形状、波状形状和扭绞形状中的任意一种形状,并且/或者所述公差吸收部分通过挤压所述导体本体而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其中...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