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油液的真空增压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52756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2 2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油液的真空增压分离器,包括主壳体、副壳体、进油管、液压缸、活塞、喷油管、抽气管、出油管和分离塔;出油管与主壳体的下端连接;抽气管与主壳体的上端连接;副壳体设置在主壳体的上端;进油管与副壳体的下端外周面连接;活塞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副壳体内;活塞与副壳体的内周面密封配合;液压缸的活塞杆从上至下贯穿副壳体并与活塞连接;喷油管设置在主壳体内;喷油管与副壳体的底部连通;喷油管上开设有多个喷口;分离塔设置在主壳体内,并位于喷油管的下方。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高效的对油液进行充分雾化,提升了油液分离效果。

Vacuum pressurized separator used in oil liqui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vacuum booster oil separator, comprising a main shell, shell side, inlet pipe, hydraulic cylinder, piston, injection pipe, suction pipe, outlet pipe and separation tower; lower end pipe and the main casing connection; the upper suction pipe and the main casing connection is arranged on an upper end of the main shell side; the lower end of the shell; the inlet pipe and the shell side outer peripheral surface of the piston connection; capable of sliding up and down is arranged in the shell side; the piston and the side seal with the inner peripheral surface of the casing; the piston rod of the hydraulic cylinder from top to bottom through the side shell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piston; the injection pipe is arranged in the main shell; injection tube and shell side communicated with the bottom; the injection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nozzles; separation tower arranged in the main shell, and under the injection pipe. Through the utility model, the oil liquid can be fully atomized and the oil separation effect is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油液的真空增压分离器
本技术涉及真空滤油机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油液的真空增压分离器。
技术介绍
工业用油在使用中,由于无法确保绝对洁净的使用环境,会产生进水、氧化、受潮、粉尘污染等问题,导致油的质量下降。为了使工业用油能够得到充分利用,通常会对工业用油进行过滤分离后再次投入使用。对工业用油的分离净化主要采用真空滤油机实现。真空分离器是真空滤油机必不可少的部件,用于分离油和其中的气体。为了提高分离效果,在油液进入真空分离器是,需要将油液雾化。当时,现有的真空分离器中,采用普通喷头对油液进行雾化,其雾化效果差,导致油液的分离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供一致用于油液的真空增压分离器。本技术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用于油液的真空增压分离器,包括主壳体、副壳体、进油管、液压缸、活塞、喷油管、抽气管、出油管和分离塔;所述出油管与所述主壳体的下端连接;所述抽气管与所述主壳体的上端连接;所述副壳体设置在主壳体的上端;所述进油管与所述副壳体的下端外周面连接;所述活塞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副壳体内;所述活塞与所述副壳体的内周面密封配合;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从上至下贯穿所述副壳体并与所述活塞连接;所述喷油管设置在所述主壳体内;所述喷油管与所述副壳体的底部连通;所述喷油管上开设有多个喷口;所述分离塔设置在所述主壳体内,并位于所述喷油管的下方。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进油管中的油液进入副壳体。液压缸带动活塞向下运动,对副壳体中的油液施压,使得副壳体中的油液以高压状态进入喷油管。喷油管中的油液通过喷口喷出。由于液压缸和活塞对油液进行施压,使得喷油管中的油液在高压状态下从喷口中喷出,从而使得油液能够被充分雾化。雾化后的油液进入分离塔并被分离塔处理后,通过出油管排出。抽气管用于抽出主壳体内的气体。通过本技术,能够高效的对油液进行充分雾化,提升了油液分离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副壳体内表面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用于与所述活塞的下端面抵靠;所述限位环位于所述进油管与所述副壳体的连接位置的上方。设置限位环,且限位环位于进油管与副壳体的连接位置的上方,如此能够避免活塞堵塞进油管与副壳体的连接位置,使得进油管中的油液能够连续不断地进入副壳体,提高处理效率。进一步的,所述活塞的下端面设置有用于贯穿所述限位环的伸出端。设置伸出端,能够在活塞下行时穿过限位环,对限位环下方的油液施压,从而在部堵塞进油管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大油液的压力,提高油液的雾化效果。进一步的,所述进油管上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在进油管至所述副壳体的方向上导通。设置单向阀,能够避免副壳体中的高压油液回流至进油管,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因回流导致的压力损失。进一步的,所述喷油管竖直设置;所述喷油管的上端与所述副壳体的底部连通;所述喷油管的下端封闭;所述喷口开设在所述喷油管的周面。喷油管的下端封闭,喷口开设在喷油管的周面,使得油液能够在喷油管的径向方向上喷出,从而进一步使雾化后的油液能够在主客体中均匀分布。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进油管中的油液进入副壳体。液压缸带动活塞向下运动,对副壳体中的油液施压,使得副壳体中的油液以高压状态进入喷油管。喷油管中的油液通过喷口喷出。由于液压缸和活塞对油液进行施压,使得喷油管中的油液在高压状态下从喷口中喷出,从而使得油液能够被充分雾化。雾化后的油液进入分离塔并被分离塔处理后,通过出油管排出。抽气管用于抽出主壳体内的气体。通过本技术,能够高效的对油液进行充分雾化,提升了油液分离效果。2.设置限位环,且限位环位于进油管与副壳体的连接位置的上方,如此能够避免活塞堵塞进油管与副壳体的连接位置,使得进油管中的油液能够连续不断地进入副壳体,提高处理效率。3.设置伸出端,能够在活塞下行时穿过限位环,对限位环下方的油液施压,从而在部堵塞进油管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大油液的压力,提高油液的雾化效果。4.设置单向阀,能够避免副壳体中的高压油液回流至进油管,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因回流导致的压力损失。5.喷油管的下端封闭,喷口开设在喷油管的周面,使得油液能够在喷油管的径向方向上喷出,从而进一步使雾化后的油液能够在主客体中均匀分布。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下面将对描述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用到的附图作简单的说明。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下面的附图,得到其它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0-主壳体,20-副壳体,21-限位环,30-进油管,31-单向阀,40-液压缸,50-活塞,51-伸出端,60-喷油管,61-喷口,70-抽气管,80-出油管,90-分离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而易见的,下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基于本技术记载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得到的其它所有实施例,均在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内。实施例1如图1所示,用于油液的真空增压分离器,包括主壳体10、副壳体20、进油管30、液压缸40、活塞50、喷油管60、抽气管70、出油管80和分离塔90;所述出油管80与所述主壳体10的下端连接;所述抽气管70与所述主壳体10的上端连接;所述副壳体20设置在主壳体10的上端;所述进油管30与所述副壳体20的下端外周面连接;所述活塞50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副壳体20内;所述活塞50与所述副壳体20的内周面密封配合;所述液压缸40的活塞杆从上至下贯穿所述副壳体20并与所述活塞50连接;所述喷油管60设置在所述主壳体10内;所述喷油管60与所述副壳体20的底部连通;所述喷油管60上开设有多个喷口61;所述分离塔90设置在所述主壳体10内,并位于所述喷油管60的下方。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进油管30中的油液进入副壳体20。液压缸40带动活塞50向下运动,对副壳体20中的油液施压,使得副壳体20中的油液以高压状态进入喷油管60。喷油管60中的油液通过喷口61喷出。由于液压缸40和活塞50对油液进行施压,使得喷油管60中的油液在高压状态下从喷口61中喷出,从而使得油液能够被充分雾化。雾化后的油液进入分离塔90并被分离塔90处理后,通过出油管80排出。抽气管70用于抽出主壳体10内的气体。通过本技术,能够高效的对油液进行充分雾化,提升了油液分离效果。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副壳体20内表面设置有限位环21;所述限位环21用于与所述活塞50的下端面抵靠;所述限位环21位于所述进油管30与所述副壳体20的连接位置的上方。设置限位环21,且限位环21位于进油管30与副壳体20的连接位置的上方,如此能够避免活塞50堵塞进油管30与副壳体20的连接位置,使得进油管30中的油液能够连续不断地进入副壳体20,提高处理效率。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塞50的下端面设置有用于贯穿所述限位环21的伸出端51。设置伸出端51,能够在活塞50下行时穿过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油液的真空增压分离器

【技术保护点】
用于油液的真空增压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壳体(10)、副壳体(20)、进油管(30)、液压缸(40)、活塞(50)、喷油管(60)、抽气管(70)、出油管(80)和分离塔(90);所述出油管(80)与所述主壳体(10)的下端连接;所述抽气管(70)与所述主壳体(10)的上端连接;所述副壳体(20)设置在主壳体(10)的上端;所述进油管(30)与所述副壳体(20)的下端外周面连接;所述活塞(50)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副壳体(20)内;所述活塞(50)与所述副壳体(20)的内周面密封配合;所述液压缸(40)的活塞杆从上至下贯穿所述副壳体(20)并与所述活塞(50)连接;所述喷油管(60)设置在所述主壳体(10)内;所述喷油管(60)与所述副壳体(20)的底部连通;所述喷油管(60)上开设有多个喷口(61);所述分离塔(90)设置在所述主壳体(10)内,并位于所述喷油管(60)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油液的真空增压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壳体(10)、副壳体(20)、进油管(30)、液压缸(40)、活塞(50)、喷油管(60)、抽气管(70)、出油管(80)和分离塔(90);所述出油管(80)与所述主壳体(10)的下端连接;所述抽气管(70)与所述主壳体(10)的上端连接;所述副壳体(20)设置在主壳体(10)的上端;所述进油管(30)与所述副壳体(20)的下端外周面连接;所述活塞(50)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副壳体(20)内;所述活塞(50)与所述副壳体(20)的内周面密封配合;所述液压缸(40)的活塞杆从上至下贯穿所述副壳体(20)并与所述活塞(50)连接;所述喷油管(60)设置在所述主壳体(10)内;所述喷油管(60)与所述副壳体(20)的底部连通;所述喷油管(60)上开设有多个喷口(61);所述分离塔(90)设置在所述主壳体(10)内,并位于所述喷油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启锐净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