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流式真空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5276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2 2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旋流式真空分离器,包括壳体、进油管、排油管、抽气管、抽气泵、分离器和锥形腔;所述进油管从所述壳体的上端插入所述壳体内;所述锥形腔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锥形腔的直径从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进油管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一端与所述锥形腔的上端连接;所述锥形腔的内壁设置有围绕其轴线螺旋延伸的螺旋扰流板;所述锥形腔的周壁上开设有多个喷孔;所述分离器位于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锥形腔下方;所述排油管与所述壳体的底部连接;所述抽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顶部连接;所述抽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抽气泵连接。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使油在螺旋形流动的过程中被喷出,从而使得油被充分雾化。

Swirl type vacuum separat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yclone type vacuum separator,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n oil inlet pipe, drain pipe, suction pipe, pump, separator and conical cavity; the inlet pipe is inserted into the shell from the upper end of the shell; the conical cavity is positioned in the shell; the conical cavity diameter from to decrease gradually; the upper end of the inlet pipe positioned in the shell side and the tapered cavity connected; the inner wall of the conical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spiral spoiler around its axis helically extending; the conical cavity wall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holes; the separator is positioned in the shell in vivo and in the conical cavity below the discharge pipe; and the bottom of the casing connection; the top end of the suction pipe and the casing connection; the other end of the exhaust pipe and the pump connection. Through the utility model, the oil can be sprayed out in the process of spiral flow, so that the oil is fully atomiz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流式真空分离器
本技术涉及真空滤油机
,尤其涉及一种旋流式真空分离器。
技术介绍
工业用油在使用中,由于无法确保绝对洁净的使用环境,会产生进水、氧化、受潮、粉尘污染等问题,导致油的质量下降。为了使工业用油能够得到充分利用,通常会对工业用油进行过滤分离后再次投入使用。对工业用油的分离净化主要采用真空滤油机实现。真空分离器是真空滤油机必不可少的部件,用于分离油和其中的气体。为了提高分离效率,进入真空分离器中的油需要经过雾化后喷射在分离器上。然而,现有的真空分离器主要采用传统的喷头实现油的雾化,其雾化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旋流式真空分离器。本技术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旋流式真空分离器,包括壳体、进油管、排油管、抽气管、抽气泵、分离器和锥形腔;所述进油管从所述壳体的上端插入所述壳体内;所述锥形腔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锥形腔的直径从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进油管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一端与所述锥形腔的上端连接;所述锥形腔的内壁设置有围绕其轴线螺旋延伸的螺旋扰流板;所述锥形腔的周壁上开设有多个喷孔;所述分离器位于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锥形腔下方;所述排油管与所述壳体的底部连接;所述抽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顶部连接;所述抽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抽气泵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油通过进油管进入锥形腔,由于锥形腔内设置有螺旋扰流板,油在进入锥形腔后,会沿着螺旋扰流板螺旋形流动。油在螺旋形流动的过程中,通过锥形腔上的喷孔喷射至壳体内,如此,使得油能够充分雾化。雾化后的油落在分离器上,经过分离器分离的油通过排油管排出,抽气泵通过抽气管抽出壳体中的多余气体。通过本技术,能够使油在螺旋形流动的过程中被喷出,从而使得油被充分雾化。进一步的,所述锥形腔的内部上端设置有环形管;所述环形管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进油管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锥形腔内并与所述环形管连接。设置环形管,进油管中的油首先进入环形管,然后再通过通孔进入锥形腔,如此,使得油能够充分地与螺旋扰流板接触,进而充分带动油进行锥形流动,进一步使油被充分雾化。进一步的,所述喷孔的轴线与所述锥形腔的轴线异面。喷孔的轴线与锥形腔的轴线异面,使得油在喷出后还能够保持螺旋形的运动趋势,从而增加油被喷出后的动能,使油能够被进一步雾化。进一步的,所述螺旋扰流板上开设有多个贯通孔。设置贯通孔,对锥形腔中的油起扰流作用,促进锥形腔中的油更加充分的运动,从而得到更好的雾化效果。进一步的,所述螺旋扰流板的内周缘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内壁。设置向下延伸的内壁,使锥形腔中的油能够被更加高效的向下导流,从而使得锥形腔中的油能够被更加高效的喷出,从而提高了处理效率。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油通过进油管进入锥形腔,由于锥形腔内设置有螺旋扰流板,油在进入锥形腔后,会沿着螺旋扰流板螺旋形流动。油在螺旋形流动的过程中,通过锥形腔上的喷孔喷射至壳体内,如此,使得油能够充分雾化。雾化后的油落在分离器上,经过分离器分离的油通过排油管排出,抽气泵通过抽气管抽出壳体中的多余气体。通过本技术,能够使油在螺旋形流动的过程中被喷出,从而使得油被充分雾化。2.设置环形管,进油管中的油首先进入环形管,然后再通过通孔进入锥形腔,如此,使得油能够充分地与螺旋扰流板接触,进而充分带动油进行锥形流动,进一步使油被充分雾化。3.喷孔的轴线与锥形腔的轴线异面,使得油在喷出后还能够保持螺旋形的运动趋势,从而增加油被喷出后的动能,使油能够被进一步雾化。4.设置贯通孔,对锥形腔中的油起扰流作用,促进锥形腔中的油更加充分的运动,从而得到更好的雾化效果。5.设置向下延伸的内壁,使锥形腔中的油能够被更加高效的向下导流,从而使得锥形腔中的油能够被更加高效的喷出,从而提高了处理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下面将对描述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用到的附图作简单的说明。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下面的附图,得到其它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0-壳体,20-进油管,30-排油管,40-抽气管,50-抽气泵,60-分离器,70-锥形腔,71-螺旋扰流板,72-喷孔,73-贯通孔,74-内壁,80-环形管,81-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而易见的,下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基于本技术记载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得到的其它所有实施例,均在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内。实施例1如图1所示,旋流式真空分离器,包括壳体10、进油管20、排油管30、抽气管40、抽气泵50、分离器60和锥形腔70;所述进油管20从所述壳体10的上端插入所述壳体10内;所述锥形腔70位于所述壳体10内;所述锥形腔70的直径从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进油管20位于所述壳体10内的一端与所述锥形腔70的上端连接;所述锥形腔70的内壁设置有围绕其轴线螺旋延伸的螺旋扰流板71;所述锥形腔70的周壁上开设有多个喷孔72;所述分离器60位于所述壳体10内并位于所述锥形腔70下方;所述排油管30与所述壳体10的底部连接;所述抽气管40的一端与所述壳体10的顶部连接;所述抽气管40的另一端与所述抽气泵50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油通过进油管20进入锥形腔70,由于锥形腔70内设置有螺旋扰流板71,油在进入锥形腔70后,会沿着螺旋扰流板71螺旋形流动。油在螺旋形流动的过程中,通过锥形腔70上的喷孔72喷射至壳体10内,如此,使得油能够充分雾化。雾化后的油落在分离器60上,经过分离器60分离的油通过排油管30排出,抽气泵50通过抽气管40抽出壳体10中的多余气体。通过本技术,能够使油在螺旋形流动的过程中被喷出,从而使得油被充分雾化。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锥形腔70的内部上端设置有环形管80;所述环形管80上开设有多个通孔81;所述进油管20位于所述壳体10内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锥形腔70内并与所述环形管80连接。设置环形管80,进油管20中的油首先进入环形管80,然后再通过通孔81进入锥形腔70,如此,使得油能够充分地与螺旋扰流板71接触,进而充分带动油进行锥形流动,进一步使油被充分雾化。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喷孔72的轴线与所述锥形腔70的轴线异面。喷孔72的轴线与锥形腔70的轴线异面,使得油在喷出后还能够保持螺旋形的运动趋势,从而增加油被喷出后的动能,使油能够被进一步雾化。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旋扰流板71上开设有多个贯通孔73。设置贯通孔73,对锥形腔70中的油起扰流作用,促进锥形腔70中的油更加充分的运动,从而得到更好的雾化效果。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旋扰流板71的内周缘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内壁74。设置向下延伸的内壁74,使锥形腔70中的油能够被更加高效的向下导流,从而使得锥形腔70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旋流式真空分离器

【技术保护点】
旋流式真空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进油管(20)、排油管(30)、抽气管(40)、抽气泵(50)、分离器(60)和锥形腔(70);所述进油管(20)从所述壳体(10)的上端插入所述壳体(10)内;所述锥形腔(70)位于所述壳体(10)内;所述锥形腔(70)的直径从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进油管(20)位于所述壳体(10)内的一端与所述锥形腔(70)的上端连接;所述锥形腔(70)的内壁设置有围绕其轴线螺旋延伸的螺旋扰流板(71);所述锥形腔(70)的周壁上开设有多个喷孔(72);所述分离器(60)位于所述壳体(10)内并位于所述锥形腔(70)下方;所述排油管(30)与所述壳体(10)的底部连接;所述抽气管(40)的一端与所述壳体(10)的顶部连接;所述抽气管(40)的另一端与所述抽气泵(50)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旋流式真空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进油管(20)、排油管(30)、抽气管(40)、抽气泵(50)、分离器(60)和锥形腔(70);所述进油管(20)从所述壳体(10)的上端插入所述壳体(10)内;所述锥形腔(70)位于所述壳体(10)内;所述锥形腔(70)的直径从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进油管(20)位于所述壳体(10)内的一端与所述锥形腔(70)的上端连接;所述锥形腔(70)的内壁设置有围绕其轴线螺旋延伸的螺旋扰流板(71);所述锥形腔(70)的周壁上开设有多个喷孔(72);所述分离器(60)位于所述壳体(10)内并位于所述锥形腔(70)下方;所述排油管(30)与所述壳体(10)的底部连接;所述抽气管(40)的一端与所述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启锐净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