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3580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9 18: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身控制器,包括:壳体及设置在壳体内的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有多组针脚组,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具有一容置槽,所述下壳体向该容置槽内隆起多个对应针脚组的凸台,隆起的凸台使得下壳体上形成一具有一插入口的插槽,所述针脚组的针脚穿设于凸台的通孔并裸露于插槽内,并不外露于下壳体外,能够很好的保护好针脚,针脚不易损坏变形;且电路板与凸台之间设有绝缘保护垫,该绝缘保护垫在固定针脚的同时防止电路板与凸台之间产生摩擦损坏;具有结构简单、装配简便,且引脚不易损坏等特点。

A body controll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vehicle body controller comprises a casing and is arranged in the control circuit board in the shell, the control circuit board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groups of pin group,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shell and a lower shell, wherein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n accommodating groove, the lower shell to the containing groove within the from a plurality of corresponding pin group boss, the boss raised so as to form a slot with a slot under the shell, the pin hole pin is inserted in the group of bosses are exposed in the slot is not exposed to the shell, can pin good protection, needle foot damage deformation; insulation protection pad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circuit board and the boss, the insulation protection pad to prevent damage to the friction between the circuit board and the boss in the fixed pin at the same time;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assembly, and the pin is not easy to dam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身控制器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装配简便,且引脚不易损坏的车身控制器。
技术介绍
车身控制器集成包括遥控中控(RKE),倒车雷达(RPA),汽车前大灯控制,转向灯控制,雨刷控制,车窗控制等模块。是汽车电子行业的一个亮点。车身控制器与外部的连接方式一般采用引脚插接,即将上述各模块集成在一控制电路板上,其输入端或输出端电连接引脚部分,通过引脚插接至外部电路上实现连接,但引脚密集且受力容易变形,尤其在运输途中不易存放。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配简便,且引脚不易损坏的车身控制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身控制器,包括:壳体及设置在壳体内的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有多组针脚组,所述针脚组均包括固定在控制电路板上的绝缘保护垫及与该控制电路板电连接并穿设于绝缘保护垫上的针脚,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具有一容置槽,所述控制电路板卡接在该容置槽内,所述下壳体还向该容置槽内隆起多个对应控制电路板的针脚组的凸台,隆起的凸台使得下壳体上形成一具有一插入口的插槽,所述凸台上设有贯穿下壳体并与针脚组的针脚相配合的通孔,所述针脚组的针脚穿设于凸台的通孔并裸露于插槽内,所述上壳体固定盖合在下壳体上并固定控制电路板。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壳体上设有多个卡接口,所述上壳体上设有与卡接口相对应的卡接头,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通过卡接头与卡接口的配合实现固定连接。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壳体的容置槽内还凸起具有内螺纹的螺纹柱,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有让位于螺纹柱的让位孔,所述螺纹柱穿设于控制电路板的让位孔上进而对控制电路板进行定位,所述上壳体开设有与螺纹柱的内螺纹相对应的螺孔,所述上壳体盖合在下壳体上,使得螺孔与螺纹柱的内螺纹相对应并通过螺栓旋接固定。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壳体上还设有多个用于与外界相卡接固定的卡接槽。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绝缘保护垫的材质为橡胶。通过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针脚组的针脚穿设于凸台的通孔并裸露于插槽内,并不外露于下壳体外,能够很好的保护好针脚,针脚不易损坏变形;且电路板与凸台之间设有绝缘保护垫,该绝缘保护垫在固定针脚的同时防止电路板与凸台之间产生摩擦损坏;具有结构简单、装配简便,且引脚不易损坏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实施例中车身控制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所示为实施例中车身控制器的分解示意图;图3所示为实施例中车身控制器的剖面示意图;图4所示为实施例中车身控制器的剖面状态下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身控制器,包括:壳体及设置在壳体内的控制电路板30,所述控制电路板30上设有三组针脚组,所述针脚组均包括固定在控制电路板30上的绝缘保护垫31及与该控制电路板30电连接并穿设于绝缘保护垫31上的针脚32,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所述下壳体20具有一容置槽21,所述控制电路板30卡接在该容置槽21内,所述下壳体20还向该容置槽21内隆起三个对应控制电路板30的针脚组的凸台22,隆起的凸台22使得下壳体20上形成一具有一插入口的插槽222,所述凸台22上设有贯穿下壳体20并与针脚组的针脚32相配合的通孔221,所述针脚组的针脚32穿设于凸台22的通孔221并裸露于插槽222内,所述上壳体10固定盖合在下壳体20上并固定控制电路板30。进一步的,本技术中,所述下壳体20上设有四个卡接口24,所述上壳体10上设有与卡接口24相对应的卡接头12,所述上壳体10与下壳体20之间通过卡接头12与卡接口24的配合实现固定连接。再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20的容置槽21内还凸起四个具有内螺纹的螺纹柱23,所述控制电路板30上设有让位于螺纹柱23的让位孔33,所述螺纹柱23穿设于控制电路板30的让位孔33上进而对控制电路板30进行定位,所述上壳体10开设有与螺纹柱23的内螺纹相对应的螺孔11,所述上壳体10盖合在下壳体20上,使得螺孔11与螺纹柱23的内螺纹相对应并通过螺栓(未示出)旋接固定。再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20上还设有多个用于与外界相卡接固定的卡接槽25。通过该卡接槽25,可实现该车身控制器的快速装卸。再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保护垫31的材质为橡胶。应力好,材料容易取得,且成本低。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为环氧树脂等绝缘材质。通过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针脚组的针脚穿设于凸台的通孔并裸露于插槽内,并不外露于下壳体外,能够很好的保护好针脚,针脚不易损坏变形;且电路板与凸台之间设有绝缘保护垫,该绝缘保护垫在固定针脚的同时防止电路板与凸台之间产生摩擦损坏;具有结构简单、装配简便,且引脚不易损坏等特点。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技术,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技术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车身控制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身控制器,包括:壳体及设置在壳体内的控制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有多组针脚组,所述针脚组均包括固定在控制电路板上的绝缘保护垫及与该控制电路板电连接并穿设于绝缘保护垫上的针脚,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具有一容置槽,所述控制电路板卡接在该容置槽内,所述下壳体还向该容置槽内隆起多个对应控制电路板的针脚组的凸台,隆起的凸台使得下壳体上形成一具有一插入口的插槽,所述凸台上设有贯穿下壳体并与针脚组的针脚相配合的通孔,所述针脚组的针脚穿设于凸台的通孔并裸露于插槽内,所述上壳体固定盖合在下壳体上并固定控制电路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控制器,包括:壳体及设置在壳体内的控制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有多组针脚组,所述针脚组均包括固定在控制电路板上的绝缘保护垫及与该控制电路板电连接并穿设于绝缘保护垫上的针脚,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具有一容置槽,所述控制电路板卡接在该容置槽内,所述下壳体还向该容置槽内隆起多个对应控制电路板的针脚组的凸台,隆起的凸台使得下壳体上形成一具有一插入口的插槽,所述凸台上设有贯穿下壳体并与针脚组的针脚相配合的通孔,所述针脚组的针脚穿设于凸台的通孔并裸露于插槽内,所述上壳体固定盖合在下壳体上并固定控制电路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上设有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博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