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车门结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97405 阅读:3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5 2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车门及汽车,包括:车门本体,通过铰链固定于汽车侧围上;门槛结构,设置于汽车侧围的一侧,并位于车门本体下方;第一限位部,固定于车门本体靠近门槛结构的一侧边上;第二限位部,固定于门槛结构上,在车门本体关闭时,第二限位部与第一限位部相楔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汽车车门下部增加限位结构,在车辆行驶时,尤其是车辆颠簸时,能够对车门提供支持,承受车门的Z向载荷,保证车门与侧围有较小的位移或无位移,从而保证车门锁承受较小的Z向力或不受力,提高门锁的可靠性。

A car door structure and ca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ar door and car, including: door body, the hinge is fixed on the car side; the threshold structure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car side, and at the door below the body; the first limiting part, fixed on the door body near the side of the threshold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second limiting part; fixed on the threshold, the structure, the door body is closed, the second limiting part and the first limiting part are wedged. The utility model by limiting structure increase in car door lower, while driving, especially when the vehicle bumps, can provide support to the door, the door of the Z to bear the load, ensure the door and side with small displacement or non displacement, so as to ensure the car door under a small Z to force or not force,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door lo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车门结构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车门结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汽车车门大多通过铰链与汽车侧围连接,在车门关闭时,锁体与锁扣进行啮合,使车门固定。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主要是车门铰链固定在侧围上,承受车门的重力及Z向冲击载荷,为保证车门相对于侧围有较小的位移,使门锁承受较小的Z向力或不受力,需要车门铰链区域具有较高刚度。但是由于造型设计及结构等原因,车门铰链区域刚度值难以优化,因此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因颠簸产生较大的Z向冲击载荷,造成门锁卡板损坏、锁功能失效、车门无法打开等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车门结构及汽车,解决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门锁因承受较大冲击力而造成的门锁卡板损坏、锁功能失效等问题。依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车门结构,包括:车门本体,通过铰链固定于汽车侧围上;门槛结构,设置于汽车侧围的一侧,并位于车门本体下方;第一限位部,固定于车门本体靠近门槛结构的一侧边上;第二限位部,固定于门槛结构上,在车门本体关闭时,第二限位部与第一限位部相楔合。其中,第一限位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块为楔形。其中,第二限位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块为楔形。其中,第一限位部螺接于车门本体上。其中,第二限位部螺接于门槛结构上。其中,该汽车车门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调节垫片,调节垫片设置于第二限位部与门槛结构之间。依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汽车车门结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该汽车车门结构及汽车,通过在车门本体下部与门槛结构之间增加限位结构,车门在关闭时,限位结构相楔合,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限位结构能够对车门提供支持,承受车门的Z向载荷,保证车门与侧围有较小的位移或无位移,从而保证车门锁承受较小的Z向力或不受力,提高门锁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技术的汽车车门结构的车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本技术的汽车车门结构的门槛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表示本技术的汽车车门结构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1、车门本体,2、门槛结构,3、第一限位部,4、第二限位部,5、调节垫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技术,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车门结构,包括:车门本体1、门槛结构2、第一限位部3和第二限位部4。其中,车门本体1通过铰链固定于汽车侧围上,门槛结构2设置于汽车侧围的一侧,并位于车门本体1下方,当车门本体1闭合时,车门本体1的底部与门槛结构2接触配合。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尤其是行驶在颠簸路段时,产生较大Z向冲击载荷,为了防止车门锁因承受较大冲击力而造成锁功能失效,本技术的汽车车门结构增加了第一限位部3和第二限位部4。其中,第一限位部3固定于车门本体1靠近门槛结构2的一侧边上,即第一限位部3固定于车门本体1的底部;第二限位部4固定于门槛结构2上,在车门本体1关闭时,第二限位部4与第一限位部3相楔合。这样,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第一限位部3和第二限位部4相楔合,能够对车门提供支持,承受车门的Z向载荷,保证车门与侧围有较小的位移或无位移,从而保证车门锁承受较小的Z向力或不受力,提高门锁的可靠性。可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限位部3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块为楔形。具体地,第一限位块为不规则楔形,其中,一侧表面与车门本体1底部表面相契合,另一侧的表面为楔形斜面。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第二限位部4包括至少两个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块亦为楔形,其中,第二限位块的数量与第一限位块的数量相匹配。第二限位块的一侧面与门槛结构2的上表面相契合,另一侧面为与第一限位块的楔形斜面相匹配的楔形斜面。在车门本体1闭合时,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相抵接楔合。可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限位部3螺接于车门本体1上,具体地,车门本体1的底部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第一限位部3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且第一通孔和第一安装孔的尺径大小相同,第一限位部3通过螺栓依次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一安装孔固定于车门本体1底部。可选地,如图2所示,第二限位部4螺接于门槛结构2上,具体地,门槛结构2的底部开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第二限位部4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和第二安装孔的尺径大小相同,第二限位部4通过螺栓依次穿过第二通孔和第二安装孔固定于门槛结构2上。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该汽车车门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调节垫片5,调节垫片5设置于第二限位部4和门槛结构2之间,具体调节垫片5的数量可根据车门本体1闭合时,车门本体1与门槛结构2之间的间隙大小确定。这样,根据车门本体1与门槛结构2之间的间隙,适当增减调节垫片5使第一限位部3与第二限位部4在车门本体1闭合时更好贴合。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车门结构,车门本体1在关闭时,第一限位部3和第二限位部4相互紧密贴合,对车门本体1起到支撑作用,车辆行驶在颠簸路况时,能对车门本体1提供支持,承受较大Z向载荷,保证车门本体1与汽车侧围有较小的位移或无位移,从而保证车门锁承受较小的Z向力或不受力,提高门锁的可靠性。依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汽车车门结构,上述汽车车门结构所能够实现的实施例以及达到的技术效果均适用于该汽车的实施例中,故不在此赘述。以上所述的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汽车车门结构及汽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车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门本体,通过铰链固定于汽车侧围上;门槛结构,设置于所述汽车侧围的一侧,并位于所述车门本体下方;第一限位部,固定于所述车门本体靠近所述门槛结构的一侧边上;第二限位部,固定于所述门槛结构上,在所述车门本体关闭时,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楔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车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门本体,通过铰链固定于汽车侧围上;门槛结构,设置于所述汽车侧围的一侧,并位于所述车门本体下方;第一限位部,固定于所述车门本体靠近所述门槛结构的一侧边上;第二限位部,固定于所述门槛结构上,在所述车门本体关闭时,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楔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为楔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龙张晓生孙源森仝立帅车业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