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厢顶与车厢的粘连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2217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5 1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厢顶与车厢的粘连结构,包括上边梁,上边梁包括自下而上首尾顺序连接的第一竖板、斜连接板及第二竖板,第一竖板与第二竖板平行,斜连接板的左下端与第一竖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斜连接板的右上端与第二竖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斜连接板的下端面设有与第一竖板平行的竖向卡装板,竖向卡装板与第一竖板、斜连接板围成卡接槽,第二竖板靠近下端的右端面设有向右侧延伸的水平托板,第二竖板的上端设有向左侧延伸的水平连接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上边梁的第一竖板位于车厢侧板的外侧,方便车厢侧板和第一竖板进行铆接;上边梁设有斜连接板,斜连接板与对应的第一竖板或第二竖板的夹角均为钝角,避免应力集中,延长上边梁的使用寿命。

Adhesion structure of the roof of the carriage and the carriag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arriage top structure adhesion with the car, including the cantrail cantrail, including the first riser, and sequentially connected bottom inclined connection plate and two vertical plate, the first vertical plate and second parallel vertical plate, the upper left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inclined connection plat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end of the first vertical plate, inclined connection plate of the right the upper end of the vertical plate secon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end surface; the inclined connection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vertical plate and vertical parallel clamping plate, vertical clamping plate and the first vertical plate, inclined connection plate card connecting groove, pallet level right end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vertical plates near the lower end to the right extension of the upper end of the connecting plate is arranged at the second risers. The left side of the level. The utility model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first vertical plate in the beam at the side of the car, car side board and the first vertical plate convenient riveting; top beam is provided with inclined connection plate, the angle between the inclined connection plate and the corresponding first vertical plate or second risers are obtuse, avoid stress concentration, prolong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cantra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厢顶与车厢的粘连结构
本技术属于厢式货车和厢式半挂车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车厢顶与车厢的粘连结构。
技术介绍
厢式货车和厢式半挂车的厢体是由厢板、底板、顶板以及上下边梁、门等组成的刚性四方结构,为了增加厢体强度,通常在车辆厢体上部侧边设置边梁,根据其位置称为上边梁。现有的上边梁一般采用钢板冲压、折弯成矩形而成,质量重、结构不合理,安装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便于安装的车厢顶与车厢的粘连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厢顶与车厢的粘连结构,包括上边梁,所述的上边梁包括自下而上首尾顺序连接的第一竖板、斜连接板及第二竖板,第一竖板与第二竖板平行,斜连接板的左下端与第一竖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斜连接板的右上端与第二竖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斜连接板的下端面设有与第一竖板平行的竖向卡装板,竖向卡装板与第一竖板、斜连接板围成卡接槽,第二竖板靠近下端的右端面设有向右侧延伸的水平托板,第二竖板的上端设有向左侧延伸的水平连接板。作为优选,所述的水平连接板的上端面设有若干个铆接凸台,铆接凸台的上端面均设有铆接孔。作为优选,所述的水平连接板的左端设有向下弯折的加强弯头。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竖板的左端面设有若干个梯形加强筋。作为优选,所述的上边梁整体为一体成型结构。作为优选,所述的水平托板的上端面设有车厢横梁,车厢横梁的上端面与水平连接板的上端面平齐,车厢横梁和水平连接板的上端面设有车厢顶板,车厢顶板的上端面设有铆钉板,铆钉板的左端面向下弯折并与加强弯头贴合,铆钉板、车厢顶板和水平连接板通过穿过铆接孔的铆钉固定连接;卡接槽中卡装有车厢侧板。作为优选,所述的车厢顶板与对应的水平连接板和车厢顶板均通过车用胶粘接。作为优选,所述的车厢侧板与对应的第一竖板通过铆钉铆接。本技术具有的优点是:1.本技术中的上边梁的第一竖板位于车厢侧板的外侧,方便车厢侧板和第一竖板进行铆接;2.上边梁设有斜连接板,斜连接板与对应的第一竖板或第二竖板的夹角均为钝角,相比于水平连接板的夹角为直角的形式,避免应力集中,提高上边梁的强度,延长上边梁的使用寿命;3.铆钉板起到固定和挡水作用,铆钉板、车厢顶板和水平连接板通过穿过铆接孔的铆钉固定连接,铆接结构连接牢固;4.上边梁设有梯形加强筋,提高上边梁的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的上边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放大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第一竖板,2为斜连接板,3为竖向卡装板,4为第二竖板,5为水平托板,6为水平连接板,7为加强弯头,8为铆接凸台,9为铆接孔,11为梯形加强筋;21为铆钉板,22为车厢顶板,23为车厢横梁,24为车厢侧板。具体实施方式下文中的“上”、“下”、“左”、“右”等带有方向性的词语仅仅是用来结合说明书附图描述本申请的结构,不具有特点含义。如图1-2所示,一种车厢顶与车厢的粘连结构,包括上边梁,上边梁包括自下而上首尾顺序连接的第一竖板1、斜连接板2及第二竖板4,第一竖板1与第二竖板4平行,斜连接板2的左下端与第一竖板1的上端固定连接,斜连接板2的右上端与第二竖板4的下端固定连接;斜连接板2的下端面设有与第一竖板1平行的竖向卡装板3,竖向卡装板3与第一竖板1、斜连接板2围成卡接槽,第二竖板4靠近下端的右端面设有向右侧延伸的水平托板5,第二竖板4的上端设有向左侧延伸的水平连接板6。水平连接板6的上端面设有若干个铆接凸台8,铆接凸台8具有定位功能,铆接凸台8的上端面均设有铆接孔9,方便铆接。水平连接板6的左端设有向下弯折的加强弯头7,提高水平连接板6的强度。第一竖板1的左端面设有若干个梯形加强筋11,提高第一竖板1的强度。上边梁整体为一体成型结构,上边梁为铝合金材质,重量轻,强度高。如图3所示,水平托板5的上端面设有车厢横梁23,车厢横梁23的上端面与水平连接板6的上端面平齐,车厢横梁23和水平连接板6的上端面设有车厢顶板22,车厢顶板22的上端面设有铆钉板21,铆钉板21的左端面向下弯折并与加强弯头7贴合,铆钉板21、车厢顶板22和水平连接板6通过穿过铆接孔9的铆钉固定连接;卡接槽中卡装有车厢侧板24。车厢顶板22与对应的水平连接板6和车厢顶板22均通过车用胶粘接,胶粘接密封性好。车厢侧板24与对应的第一竖板1通过铆钉铆接,铆接结构固定牢固。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厢顶与车厢的粘连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厢顶与车厢的粘连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边梁,所述的上边梁包括自下而上首尾顺序连接的第一竖板、斜连接板及第二竖板,第一竖板与第二竖板平行,斜连接板的左下端与第一竖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斜连接板的右上端与第二竖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斜连接板的下端面设有与第一竖板平行的竖向卡装板,竖向卡装板与第一竖板、斜连接板围成卡接槽,第二竖板靠近下端的右端面设有向右侧延伸的水平托板,第二竖板的上端设有向左侧延伸的水平连接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厢顶与车厢的粘连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边梁,所述的上边梁包括自下而上首尾顺序连接的第一竖板、斜连接板及第二竖板,第一竖板与第二竖板平行,斜连接板的左下端与第一竖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斜连接板的右上端与第二竖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斜连接板的下端面设有与第一竖板平行的竖向卡装板,竖向卡装板与第一竖板、斜连接板围成卡接槽,第二竖板靠近下端的右端面设有向右侧延伸的水平托板,第二竖板的上端设有向左侧延伸的水平连接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顶与车厢的粘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平连接板的上端面设有若干个铆接凸台,铆接凸台的上端面均设有铆接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厢顶与车厢的粘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平连接板的左端设有向下弯折的加强弯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厢顶与车厢的粘连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宏忠郏连喜李兴宽李永锋李俊张海朋
申请(专利权)人:驻马店广大鸿远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