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烯基衍生物,液晶化合物及液晶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7336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O↓[1]-(CH↓[2])↓[1]*(CH↓[2])↓[m]-(A↓[1]-Z↓[1])↓[p]-(A↓[2]-Z↓[2])↓[q]-A↓[3]-Z↓[3]-A↓[4]-(CH↓[2])↓[n]* (1) 由通式(1)表示的液晶化合物,由特定液晶化合物结合获得的液晶组合物,及用它们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A↓[1],A↓[2],A↓[3]和A↓[4]各自独立地代表反-1,4-亚环己基等;Z↓[1],Z↓[2]和Z↓[3]各自独立地代表-(CH↓[2])↓[2]-等;Q↓[1]和Q↓[2]各自独立地代表H,F,Cl或Br;Q↓[3]和Q↓[4]各自独立地代表F,Cl或Br,l,m和n各自独立地代表0-5的整数;p和q各自独立地代表整数0或1。(*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晶化合物及液晶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化合物及液晶组合物,更具体地,涉及在两端同时具有烯基的新液晶化合物,所述的一个烯基任意被卤素取代,另一烯基则被卤素取代,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含有它们的液晶组合物,以及用所述液晶组合物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已经有许多利用液晶化合物的折射各向异性和介电各向异性的特征的显示装置。这些显示装置广泛用于钟表,电子计算机,文字处理器,电视机等,且其需求逐年增加。液晶相介于固相和液相之间,液晶相可粗分为向列相,近晶相,和胆甾相,其中向列相的显示装置应用最广泛。另外,就其电光效果而言,用于液晶显示的显示方法存在TN(扭曲向列)型,DS(动态散射)型,宾-主型和DAP型等。特别是最近液晶显示的着色已经取得很大进展,其中对于TN型,主要方法是薄膜晶体管(TFT)方法和超扭曲向列(STN)方法,这些显示装置已经批量生产。尽管已知许多液晶化合物,包括研究中的那些化合物,但是还不存在作为单一液晶物质包括在和用于显示装置的任何物质。其理由是还没有发现任何单一物质能满足下列条件即希望预期作为显示装置材料的液晶化合物在尽可能宽的温度范围内(实际上是以室温为中心,这种温度经常用于显示装置)显示液晶相,所用化合物对于环境因素足够稳定,并且这种化合物应当具有足以驱动显示装置的物理性质。因此,实际上是通过混合几种液晶化合物或者非液晶化合物制备和使用具有这种特性的组合物。要求这种液晶组合物对其通常使用的环境中存在的潮湿、光、热和空气等稳定。另外,要求其对电场和电磁射线稳定并且这些混合的液晶化合物在使用的环境中需要彼此化学上稳定。另外,根据显示方法和装置的形式,液晶组合物需要具有适当的物理性质数值如折射各向异性值(Δn),介电各向异性值(Δε),粘度(η),电导率和弹性常数比K33/K11(K33弯曲弹性常数,K11展曲弹性常数)等。而且,液晶组合物中每个组分具有良好的相互溶解性是重要的。对于以STN型显示方法使用的液晶化合物,这些物理性质数值中特别需要的是宽的液晶相温度范围,低粘度和高弹性常数比K33/K11。最近,使用显示装置的环境各式各样,因此要满足这些环境的需求,材料应具有宽液晶相温度范围,同时,低粘度是实现快速响应所必须和不可缺少的特性,而高弹性常数比K33/K11使得在阈值电压附近的透射率突然改变并且也使显示装置有可能具有高对比度。一般,已知具有一个或多个烯基的化合物显示低粘度。但是,当具有一个或多个烷基的化合物与具有一个或多个烯基化合物比较时,具有烯基的化合物有近晶相性质减弱但是液晶相温度范围也降低的趋势。确实,从V.Vill,Landort-Velunstein所述的化合物(a-1)至化合物(c-2)的比较可知,对于双环己基衍生物(a-1)和(a-2),具有烯基的(a-2)比具有烷基的(a-1)的透明点高约1℃,而前者的熔点比后者高约23℃。因此,液晶相温度范围约降低22℃。比较环己基苯基衍生物(b-1)和(b-2)发现其透明点和熔点有增加的趋势,其中液晶相温度范围降低约10℃。而且,在联苯衍生物(c-1)和(c-2)中,由于透明点的降低和熔点的增加,液晶相温度范围降低约37℃。在上述两种情况中,通过用烯基取代烷基使液晶相温度范围显著降低。而且,对于显示高弹性常数比K33/K11的化合物,已知有在侧链上具有烯基的化合物如在特公-平4-30382所述化合物(d)或在特公-平7-2653中所述化合物(e)。但是,这些化合物的液晶相的外观差,而且,即使外观合格,其温度范围也非常窄。因此,如果用其作为液晶组合物的组分,在较低的温度下可以证实有结晶沉积(deposition)或近晶相出现,结果在较低温度的溶解性不是很好。(a·1) C28 S54 N79(a-2)C50.7 N79.8(b-1)C31 N55(b-2)C59.8 N73.7(c-1)C-2 SE40.5 SB48.5(c-2)C24.4 SB38.5(d) (e)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液晶化合物,含有它们的液晶组合物及用所述液晶组合物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为了解决常规方法中的问题,其液晶相温度范围特别宽,粘度低,弹性常数比K33/K11高,并且低温溶解性得到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在本申请中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如下(1)由通式(1)化合物表示的液晶化合物 其中A1,A2,A3和A4各自独立地代表反-1,4-亚环己基,反-1,4-硅杂亚环己基,其中6员环上的-个或多个氢原子任意被卤原子取代的1,4-亚苯基,嘧啶-2,5-二基,1,3-二氧戊环-2,5-二基,四氢吡喃-2,5-二基,1,3-二硫戊环-2,5-二基或四氢硫代吡喃-2,5-二基;Z1,Z2和Z3各自独立地代表-(CH2)2-,-(CH2)4-,-CH=CH-,-C≡C-,-COO-,-OCO-,-CH2O-,-OCH2-,-CF=CF-或共价键;Q1和Q2各自独立地代表H,F,Cl,Br,或具有2-5个碳原子的烯基;Q3和Q4各自独立地代表H,F,Cl或Br;l,m和n各自独立地代表0-5的整数;及p和q各自独立地代表整数0或1。(2)根据上述(1)的液晶化合物,其中在式(1)中p,q和n是0;Q3和Q4是F;Z3是共价键;及A3和A4是反-1,4-亚环己基。(3)根据上述(1)的液晶化合物,其中在式(1)中p和q是0;Q3和Q4是F;Z3是共价键;及A3和A4是反-1,4-亚环己基。(4)根据上述(1)的液晶化合物,其中在式(1)中p和n是0;q是1;Q3和Q4是F;Z2和Z3是共价键;及A2,A3和A4是反-1,4-亚环己基。(5)根据上述(1)的液晶化合物,其中在式(1)中p是0;q是1;Q3和Q4是F;Z2和Z3是共价键;及A2,A3和A4是反-1,4-亚环己基。(6)根据上述(1)的液晶化合物,其中在式(1)中p和n是0;q是1;Q3和Q4是F;Z2和Z3是共价键;及A2是1,4-亚苯基;A3和A4是反-1,4-亚环己基。(7)根据上述(1)的液晶化合物,其中在式(1)中p是0;q是1;Q3和Q4是F;Z2和Z3是共价键;A2是1,4-亚苯基;及A3和A4是反-1,4-亚环己基。(8)根据上述(1)的液晶化合物,其中在式(1)中p和n是0;q是1;Q3和Q4是F;Z2和Z3是共价键;A2和A3是1,4-亚苯基;及A4是反-1,4-亚环己基。(9)根据上述(1)的液晶化合物,其中在式(1)中p是0;q是1;Q3和Q4是F;Z2和Z3是共价键;A2和A3是1,4-亚苯基;及A4是反-1,4-亚环己基。(10)根据上述(1)的液晶化合物,其中在式(1)中p和q是1;n是0;Q3和Q4是F;Z1,Z2和Z3是共价键;A1和A4是反-1,4-亚环己基;及A2和A3是1,4-亚苯基。(11)根据上述(1)的液晶化合物,其中在式(1)中p和q是1;Q3和Q4是F;Z1,Z2和Z3是共价键;A1和A4是反-1,4-亚环己基;及A2和A3是1,4-亚苯基。(12)由两个或多个组分组成的液晶组合物及用所述组合物的显示装置,其中至少含有上述(1)-(11)中的任一液晶化合物。(13)液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至少一种由通式(1)表示的液晶化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通式(1)表示的液晶化合物Q↓[1]-(CH↓[2])↓[1]-*(CH↓[2])↓[m]-(A↓[1]-Z↓[1])↓[p]-(A↓[2]-Z↓[2])↓[q]-A↓[3]-Z↓[3]-A↓[4]-(CH↓[2])↓[n]-*-Q↓[ 4] (1)其中A↓[1],A↓[2],A↓[3]和A↓[4]各自独立地代表反-1,4-亚环己基,反-1,4-硅杂亚环己基,其中6员环上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任意被卤原子取代的1,4-亚苯基,嘧啶-2,5-二基,1,3-二氧戊环-2,5-二 基,四氢吡喃-2,5-二基,1,3-二硫戊环-2,5-二基或四氢硫代吡喃-2,5-二基;Z↓[1],Z↓[2]和Z↓[3]各自独立地代表-(CH↓[2])↓[2]-,-(CH↓[2])↓[4]-,-CH=CH-,-C≡C-,-COO-,-OCO-,-CH↓[2]O,OCH↓[2]-,-CF=CF-或共价键;Q↓[1]和Q↓[2]各自独立地代表H,F,Cl,Br,或具有2-5个碳原子的烯基;Q↓[3]和Q↓[4]各自独立地代表H,F,Cl或Br;l,m和n各自独立地代表0-5的整数;p和q各自独立地代表整数0或1。...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藤孝松井秋一宫沢和利关口靖子中川悦男
申请(专利权)人:智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