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二氨基化合物、聚酰胺酸、聚酰亚胺、使用了该聚酰亚胺膜的液晶取向膜、和使用了该取向膜的液晶显示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0506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 (1) 通式(1)代表的二氨基化合物;从该二氨基化合物得到的聚酰胺酸和聚酰亚胺;以及从该聚酰亚胺制成的取向膜。该取向膜是通过用偏振紫外线照射该聚酰亚胺膜而得到的。(通式(1)中,G↓[1]代表C↓[2-20]三价有机基团;G↓[2]独立地代表一个单键、-COO-、-NHCO-、-O-、-S-、等;G↓[3]代表一个单键或C↓[1-20]亚烷基;X和Y各自独立地代表氢、氟、氰基、C↓[1-12]烷基、C↓[3-8]环烷基等;且m是一个0~3的整数)。(*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侧链上有光敏基团的二氨基化合物、聚酰胺酸、和光交联性聚酰亚胺、使用了该聚酰亚胺的液晶取向膜、和使用了该取向膜地液晶显示元件。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可用于文字处理器或笔记本计算机等的显示器方面,有重量更轻、更薄、耗电量更低的要求,但作为能满足这些要求的扁平显示器,期待着优异液晶显示元件的出现。在液晶显示元件中,为了使液晶分子在一定方向上取向,要提供设定了预定预倾角的液晶取向膜。为了制造这些取向膜,已知有用嫘萦等的布对在基板上成膜的聚酰亚胺等高分子化合物薄膜在一个方向上摩擦的摩擦处理,或斜方蒸发沉积二氧化硅的方法等。然而,尽管摩擦处理由于是简便而廉价的方法而在工业上广泛应用,但有产生粉尘或发生静电的问题。而用斜方蒸发沉积的方法,由于制造费用高,难以大规模制造。因此,近年来,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用光进行取向处理的方法引人瞩目。用这种光取向法进行的取向膜制造方法,是在基板上形成光敏性高分子化合物薄膜,照射偏振的紫外线或激光,则只有与照射的偏振光方向一致的光敏基团发生光化学反应,从而在取向膜上产生各向异性并使液晶分子取向的。按照这种方法,在基板上涂布的薄膜不接触其它部件,因而有不发生静电或不混入杂质等优点。例如,以M.Schadt等Jpn.J.Appl.Phys.,31,2155(1992)或日本专利第2608661号为首,公开了若干种采用对聚肉桂酸乙烯酯及其衍生物进行偏振光照射使之光二聚化而制成的光取向膜。然而,这些取向膜有热稳定性和形状保持力低、液晶取向容易混乱的缺点。另一方面,作为有高灵敏度的光敏性基团,特公昭51-13198号公报等中公开了侧链上有芳基马来酰亚胺残基的乙烯基聚合物类,但没有在液晶显示元件用取向膜上利用的实例。本专利技术等人反复进行锐意探讨的结果,发现侧链上有α、β取代马来酰亚胺残基的聚酰亚胺可以高灵敏度、快速地使侧链发生光二聚,而且交联后的膜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形状保持力,并显示良好的液晶取向性,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专利技术公开即,本专利技术的构成如下所述。(1)以下通式〔1〕所示二氨基化合物 (但通式〔1〕中G1表示碳数2~20的3价有机基团,G2独立地表示单键、-COO-、-OCO-、-NHCO-、-CONH-、-O-、-S-、-CO-,G3表示单键或碳数1~20的亚烷基;X和Y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氰基、硝基或碳数1~12的烷基、卤烷基、烷氧基或卤烷氧基、或者碳数3~8的环烷基、或者碳数9~14的反式-4-烷基环己基,m表示0~3的整数)。(2)聚酰胺酸,包含以下通式〔2〕所示的结构单元,且在N-甲基-2-吡咯烷酮中浓度0.5g/dl、在温度30±0.01℃测定的比浓对数粘度值为0.1~5.0dl/g (但通式〔2〕中G1、G2、G3、X和Y同上述,G5独立地是单键、-CH2-、-O-、-CO-、-SO2-、-C(CH3)2-、-C(CF3)2-键;各环A和B各自独立地表示苯环或环己烷环)。(3)聚酰胺酸,包含上述通式〔2〕所示结构单元、和通式〔3〕所示结构单元,且在N-甲基-2-吡咯烷酮中浓度0.5g/dl、在温度30±0.01℃测定的比浓对数粘度值为0.1~5.0dl/g (但通式〔3〕中G6独立地是单键、-CH2-、-O-、-CO-、-SO2-、-C(CH3)2-、-C(CF3)2-键,环A和B各自独立地表示苯环或环己烷环,G4是碳数2~36的2价有机基团,或通式〔4〕所示聚硅氧烷基团 通式〔4〕中,R99是碳数1~6的亚烷基或亚苯基,R100独立地是相同或不同的碳数1~3烷基或苯基,a、b、c是0或正数,取1≤a+b+c≤100的值)。(4)聚酰亚胺,是在(2)或(3)项中记载的聚酰胺酸进行酰亚胺化之后用偏振紫外线照射而得到的。(5)液晶显示元件用取向膜,使用了由(4)项记载的聚酰亚胺组成的薄膜。(6)液晶显示元件用取向膜,是在(2)或(3)项中记载的聚酰胺酸进行酰亚胺化之后用偏振紫外线照射,并使聚酰亚胺侧链的一部分发生光反应而得到的。(7)液晶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配备了(4)~(6)项中记载的液晶显示元件用取向膜。(8)液晶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在(7)项 中记载的液晶显示元件中,液晶组合物含有至少1种从通式〔5〕、〔6〕和〔7〕组成的一组化合物中选择的化合物 (式中,R1表示碳数1~10的烷基,此基团中不相邻接的任意亚甲基也可以有-O-或-CH=CH-取代,而且此基团中的任意氢原子也可以用氟原子取代;R2表示氟原子、氯原子、-OCF3、-OCF2H、-CF3、-CF2H、-CFH2、-OCF2CF2H或-OCF2CFHCF3;L1和L2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氟原子;Z1和Z2各自独立地表示1,2-亚乙基、1,4-亚丁基、-COO-、-CF2O-、-OCF2-、-CH=CH-或单键;环C表示反式-1,4-亚环己基、1,3-二噁烷-2,5-二基或也可以有氟原子取代了氢原子的1,4-亚苯基;环D表示反式-1,4-亚环己基或也可以有氟原子取代了氢原子的1,4-亚苯基)。(9)液晶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在(7)项中记载的液晶显示元件中,液晶组合物含有至少1种从通式〔8〕和〔9〕组成的一组化合物中选择的化合物 (式中,R3和R5各自独立地表示碳数1~10的烷基,此基团中不相邻接的任意亚甲基也可以有-O-或-CH=CH-取代,而且此基团中的任意氢原子也可以用氟原子取代;R4表示-CN基团或-C≡C-CN;环E表示反式-1,4-亚环己基、1,4-亚苯基、1,3-二噁烷-2,5-二基或嘧啶-2,5-二基;环F表示反式-1,4-亚环己基、也可以有氟原子取代了氢原子的1,4-亚苯基、或嘧啶-2,5-二基;环G表示反式-1,4-亚环己基或1,4-亚苯基;Z3表示1,2-亚乙基、-COO-或单键;L3、L4和L5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氟原子;e、f和g各自独立地表示0或1)。(10)液晶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在(7)项中记载的液晶显示元件中,液晶组合物含有至少1种从通式〔10〕、〔11〕和〔12〕组成的一组化合物中选择的化合物 (式中,R6和R7各自独立地表示碳数1~10的烷基,此基团中不相邻接的任意亚甲基也可以有-O-或-CH=CH-取代,而且此基团中的任意氢原子也可以用氟原子取代;环I和环J各自独立地表示反式-1,4-亚环己基或1,4-亚苯基;L6和L7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氟原子,不得同时表示氢原子;Z4和Z5各自独立地表示1,2-亚乙基、-COO-或单键)。(11)液晶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在(7)项中记载的液晶显示元件中,液晶组合物含有至少1种从上述通式〔5〕、〔6〕和〔7〕组成的一组化合物中选择的化合物,并含有至少1种从通式〔13〕、〔14〕和〔15〕组成的一组化合物中选择的化合物作为第二成分 (式中,R8和R9各自独立地表示碳数1~10的烷基,此基团中不相邻接的任意亚甲基也可以有-O-或-CH=CH-取代,而且此基团中的任意氢原子也可以用氟原子取代;环K、环L和环M各自独立地表示反式-1,4-亚环己基、嘧啶-2,5-二基或也可以有氟原子取代了氢原子的1,4-亚苯基;Z6和Z7各自独立地表示1,2-亚乙基、-C≡C-、-COO-、-CH=CH-或单键)。(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以下通式[1]所示二氨基化合物*** [1](但通式[1]中G↓[1]表示碳数2~20的3价有机基团,G↓[2]独立地表示单键、-COO-、-OCO-、-NHCO-、-CONH-、-O-、-S-、-CO-,G↓[3]表示单键或碳数1 ~20的亚烷基;X和Y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氰基、硝基或碳数1~12的烷基、卤烷基、烷氧基或卤烷氧基、或者碳数3~8的环烷基、或者碳数9~14的反式-4-烷基环己基,m表示0~3的整数)。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藤隆大信之村田镇男佐藤英雄
申请(专利权)人:智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